清明节将至:“清明上坟六禁忌,后代触犯无财气”,是哪六禁忌?

月照花楼 2023-03-13 23:49:23

巍巍华夏史,佼佼文化魂。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传承下来无数的经典哲学。

在那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时代中,丰收才能为一切“行动力”提供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为了更好的获得粮食“丰收”,老祖宗们穷尽一生的精力,把观测到的大自然变化规律总结成了“24节气”,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要忘记了,清明节也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人们会举家身份祭祖,修缮先祖的坟墓,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缅怀。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以用一个“孝”字全部串联起来。也正因为华夏儿女一直遵从这个优良的传统美德,才有了源自骨子里的孝顺。

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更不惧前路有多艰辛,到了清明节,都会回到生养之地祭拜。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侵入血液中的精神。

老祖宗是讲究人,上坟祭祖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有很严苛的教条。民间有俗语:“清明上坟六禁忌,后代触犯无财气”,说的就是在清明节上坟祭祀的时候,一定要谨记“六禁忌”,方能更好的表达孝心,更好的呈现真诚的缅怀之情。

至于是哪六个禁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做更加详细的分析吧。好好的了解民俗文化,以免在即将到来的清明时节里,触犯了不该做的禁忌之事。

清明节上坟的第一个禁忌,指的是:家族之外的人不上坟。清明节要上坟,而上坟的目的是祭祖。言下之意,给老祖宗磕头的应该是家族内的人,在族谱上能够叫得出姓名来的人。

因为祭祖的时候,大家都会吐露心声,正所谓“家事不外扬”,在这种极其庄严肃穆的场景下,家族内部的事情,是不需要有“外人”出现的。这是规矩,也是人情世故。

清明节上坟的第二个禁忌,指的是:3岁以下的小孩子,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不建议上坟的。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3岁以下的孩子还不懂事,他们的潜意识里,根本不知道上坟祭祖意味着什么,反而会因为童言无忌而冒犯到先祖。

70岁以上的老人,本来身体就很不好了,还要跋山涉水的去上坟,在这个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意外,让原本尽孝心的初衷,变成了一家人的哀伤,这是很忌讳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7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里已经算得上的“活先祖”了。相较之下,子孙后代更应该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好不要再到阴气十足的坟地里去了。

上坟过程中,难免会触景生情,身体各项机能本就已经退化的古稀老人,已经经不起这样的精神刺激了。

清明节上坟的第三个禁忌,指的是:孕妇不上坟。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安全着想。孕妇本来就需要好好休息,加上腹中胎儿需要保养,上坟不仅很劳累,还在精神上有很大触动,这些事情对孕妇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母子健康着想,是不建议上坟的。

清明节上坟的第四个禁忌,指的是:女婿不上坟。关于这个问题,站在如今的实际生活角度来看,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没有人情味的。

但在农耕社会中,女婿确实是不能去上坟的,除非是“上门女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也就是说,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儿出嫁之后,基本上就和娘家没什么关系了,甚至还会被当成是“外人”。

女儿都成为了外人,更别说女婿了。结合第一个禁忌,就明白是为什么了。再者说,女婿去上坟,左邻右舍会嚼舌根子:这家人是没有男人了,让女婿去祭祖。

如果老丈人家里还有男丁,最坏的情况下女婿还会挨揍。即便是没有男丁,碍于情面,也是不愿意看到女婿出现在坟墓前的。

当然,这是一种陋习,应该摒弃掉。女婿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家庭要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就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芥蒂。

清明节上坟的第五个禁忌,指的是:纸钱没有燃烧完,上坟的人走了。在纸钱没有完全燃烧之前,上坟的人是不能离开的。

这就好像你到朋友家里去做客,吃完饭之后,朋友去厨房收拾洗碗了,这个时候你却要离开,都不等主人把碗筷洗完。

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为不礼貌的做法,是会给别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的。上坟也是如此,纸钱是老祖宗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使用的货币,后代子孙“送钱”着急忙慌,钱都还没有完全送到就离开了,这是对先祖的大不敬。

另外,为了预防森林火灾,祭祖的时候也必须要等纸钱燃烧完毕之后再离开,如果遇上大风天气,一旦杂草燃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清明节上坟的第六个禁忌,指的是:未时之后不要再去上坟。上坟的时间是有规定的,古代的未时,就是指的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间段。

如果超过了下午15点,就不要在当天去上坟了。此时阴胜于阳,不仅对上坟的人不好,更是对先祖的不尊重。

结语

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俗语“清明上坟六禁忌,后代触犯无财气”中提到的6个禁忌,除了“女婿不上坟”,其余的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毕竟是传统文化节日,首先要站在尊重传统的高度上去过节,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当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防火防灾,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来。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3 阅读:13736

评论列表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3
2023-03-19 15:36

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日本和服漂亮。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3
2023-03-19 15:34

记得当年草上飞,军装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日本和服漂亮。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3
2023-03-19 15:36

竹叶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摇少年头,日本和服漂亮。

一枫 回复 03-27 18:47
漂亮,烧给你祖先去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2
2023-03-19 15:34

每年农历七月初十五日是传统的中元节、鬼节,也叫盂兰节、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传说这一天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家家都要祭祀、追思祖先、先人,给先人烧冥钱这是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现在中国的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的节日活动远不如日本热闹,日本的盂兰盆节也叫盂兰盆会,明治维新以前是农历七月初十五日,明治维新以后大部分地区改为公历8月13日至16日,也有些地区还是农历七月初十五日,日本的盂兰盆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要过好几天,有的人家在先人坟前烧冥钱,还有的人家在自已家门口附近烧冥钱,这些都是在追思祭祀祖先、先人,另外日本的盂兰盆节还有节日的舞蹈,这是日本盂兰盆节日的高潮,非常的热闹。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2
2023-03-19 15:35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日本和服漂亮。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1
2023-03-19 15:34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十五日,是中元节,鬼节,盂兰节,盂兰盆节,盂兰盆会,南方过的是农历七月初十四日,北方过的是农历七月初十五日,民间老百姓将这一天称做鬼节,儒家将这一天称做祭祖节,道教将这一天称做中元节,佛教将这一天称做盂兰节,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佛教的盂兰盆节,源出自佛教经书:(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中元节,盂兰盆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当时也并不叫鬼节,只是在近代因为某些原因,将中元节,盂兰盆节,称做封建迷信,才将中元节,盂兰盆节称做鬼节的,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wuan07

wuan07

1
2023-03-31 11:59

作者连“清明”的典故都不清楚,在这里瞎扯

平凡人air

平凡人air

2023-03-19 15:36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日本和服漂亮。

月照花楼

月照花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五分钟,吸取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