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在岛屿争夺战中屡获佳绩,然而其海上力量却频遭挫折,接连失去了两艘宝贵的航空母舰。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之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被迫撤退至澳大利亚周边海域,执行防御性巡逻任务。鉴于航空母舰资源的稀缺性,南太平洋舰队司令中将戈姆利颁布严格指令,除极端紧急情况外,所有航母不得跨越南纬10度线,以规避进一步风险。
8月31日深夜,当“萨拉托加”号与战列舰“北加罗林纳”号在指定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雷达意外捕捉到水面不明目标信号。美军迅速派遣警戒驱逐舰前往核查,却未能发现任何异常,巡逻行动随即恢复常态。但是,次日清晨6时50分,正当“萨拉托加”号完成战斗准备、准备就餐之际,灾难悄然降临。
日本潜艇伊-26号,已暗中尾随“萨拉托加”多日,此时悄然逼近至航母前方,并果断上浮,连续发射六枚鱼雷。几乎同时,一艘美军警戒驱逐舰的声呐探测到近距离爆炸声,并捕捉到潜望镜踪迹,立即发出潜艇警报并仓促投下两枚深水炸弹,但已无力回天。“萨拉托加”号在见到警报信号后,虽全力执行规避动作,高速满舵右转,却不幸与一枚鱼雷相撞,引发剧烈爆炸,火光冲天。爆炸导致锅炉舱进水,发电机系统瘫痪,航速急剧下降。在其余驱逐舰的掩护下,“萨拉托加”号艰难撤离战场,历经数月修复,方得重返战场。此役之后,南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力量锐减,仅剩“黄蜂”号与“大黄蜂”号两舰支撑。9月4日,基于未经证实的日军占领萨沃岛情报,美军仓促派遣驱逐舰“利特”号与“格雷戈里”号自图拉吉出发,搭载突击营实施反击。登陆萨沃岛后,美军未遇抵抗,随后转赴瓜达尔卡纳尔岛,于夜幕降临时分登陆。按常规操作,两艘驱逐舰应在卸载后返回图拉吉港,但因当夜天色漆黑,导航困难,最终未能成行。两艘美军驱逐舰被迫采取平行海岸的巡逻策略,静待天明后撤离该区域。可命运弄人,当夜日军亦派遣一支小队及三艘驱逐舰于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企图通过炮击牵制海岸防御。起初,双方驱逐舰因距离遥远而未能察觉彼此存在。凌晨一时,“利特”号驱逐舰在转向过程中,突遭东方炮火闪光,初时误判为日军潜艇骚扰,但雷达迅速锁定四个水面目标,仅距两海里之遥。此时,美军侦察机恰好掠过上空,同样误判为潜艇活动,并连续投放五枚照明弹以图揭露潜藏之敌。照明弹的强光下,日舰迅速锁定美军驱逐舰位置,双方均感震惊。日舰随即开启探照灯,对“利特”号发起猛烈炮击,后者在黑暗中毫无防备,接连中弹,舰尾四英寸主炮被彻底摧毁,丧失反击能力。同时,“格雷戈里”号亦遭另一艘日舰探照灯锁定,遭受120毫米炮火重创。不久,两艘美军驱逐舰均陷入火海,逐渐沉没。此役后仅十日,美军再遭重创。9月14日,应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的迫切请求,南太平洋舰队组建强大战斗编队,护航三艘运输舰,向瓜岛增援兵力与物资。为确保任务成功,美军精心规划,选择避开日军主力的航线,并将护航力量分为两路:一路以“黄蜂”号航空母舰为核心,辅以四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另一路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领衔,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及三艘巡洋舰随行,形成双重保险,誓保运输线安全无虞。另一支由七艘驱逐舰构成的特混舰队,与另一特混舰队共同在距运输舰队约100海里的水域内巡航,持续派遣侦察机执行空中战斗巡逻任务。获悉美军意图增援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情报后,山本五十六大将即刻指令南云机动舰队与潜艇部队协同行动,封锁美国海上补给线,并策划对美军舰队实施精确打击。
9月14日午后,美军舰队甫一启程,即遭两架侦察机锁定南云机动舰队的位置。航空母舰编队指挥官诺伊斯少将迅速响应,调遣大量轰炸机前往目标海域实施拦截。但是,南云舰队已巧妙规避至美军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外,成功规避了首轮攻势。次日清晨,一架日本侦察机成功识别并持续监视美运输舰队,为后续行动提供关键情报。随后,日潜艇伊-15与伊-19号接获指令,紧急驶向预定海域,意图拦截美运输舰队,却意外遭遇美航空母舰编队。伊-19号潜艇哨兵向艇长报告发现重大目标:两艘大型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及多艘巡洋舰与驱逐舰,艇内随即爆发出振奋人心的欢呼。伊-19号随即通知伊-15号:“我们已锁定重大猎物!”两艇随即下潜,悄无声息地向缓速航行的美航母逼近。当日下午2时20分,海面狂风大作,风速高达每小时20海里,烈日炙烤下,空气异常灼热。“黄蜂”号航空母舰甲板上,水兵们汗流浃背,正忙于接收返航的战斗机。此时,两艘日潜艇已悄然分兵两路,伊-19号紧盯“黄蜂”号,而伊-15号则直扑五海里外的“大黄蜂”号。伊-19号潜艇进入最佳发射位置,潜望镜缓缓升起,鱼雷手请战,艇长下令再行接近,待伊-15号也接近“大黄蜂”号后,两艇将同步发起攻击。2时30分,“黄蜂”号完成飞机接收任务,开始向右转向,回归主航道并降低航速,以配合后续战斗机的起飞准备。此时,伊-19号已悄然逼近至仅1,200米距离,鱼雷官全神贯注,锁定目标。而“黄蜂”号对此浑然未觉,其右舷完全暴露于敌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悄然降临。面对如此庞大的目标,胜利似乎已触手可及。在一次激烈的海战中,四枚鱼雷以精确的时间间隔——每八秒一枚,笔直且无情地射向“黄蜂”号航空母舰。舰上瞭望哨迅速捕捉到这一危急情况,目睹鱼雷跃出水面,即刻拉响反潜警报。舰长福雷斯特·薛尔曼上校立即下达右转舵指令,但是仅有一枚鱼雷得以规避,其余三枚几乎同时命中了舰体右舷,引发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
海水汹涌而入,舰体迅速倾斜,消防行动尚未展开,甲板上的轰炸机所挂载的重磅炸弹便因震动而引爆,连锁反应进一步摧毁了弹药舱,导致舰载机与设备化为碎片,散落海面,激起层层浪花。当日下午3时20分,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薛尔曼上校下令降旗弃舰,水兵们纷纷跃过栏杆,跳入冰冷的海水。随后,驱逐舰迅速靠近,展开紧急救援行动,全力搜救落水人员。“黄蜂”号在美军将士的沉痛目光中,犹如一座燃烧的火山,最终沉入海底,结束了其战斗生涯。与此同时,伊-19号潜艇发射鱼雷之际,伊-15号潜艇企图潜入“大黄蜂”号的护航编队中实施攻击。幸运的是,美军一艘驱逐舰通过声呐探测到了伊-15号的行踪,并立即拉响警报,驱逐舰“奥布赖恩”号随即全速逼近,果断投下深水炸弹。伊-15号在慌乱中仓促发射了所有鱼雷,但未能达成预期战果,“大黄蜂”号幸免于难。可是,英勇拦截潜艇的“奥布赖恩”号却不幸中弹,这艘英勇无畏的驱逐舰在剧烈的爆炸中迅速解体,展现了其悲壮的牺牲精神。战列舰“北卡罗林纳”号同样遭遇挑战,舰长闻警后迅速登上舰桥,指挥战舰执行规避动作,以“之”字形航线规避潜在威胁。不幸的是,一枚鱼雷越过航空母舰,直接命中其船舷,在水线以下炸出巨大缺口,大量海水涌入,导致舰体倾斜,航速骤减。经过水兵们的奋力排水与堵漏,战舰才逐渐恢复了稳定状态。在南太平洋战区,南太平洋舰队面临严峻挑战,仅余“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孤军奋战,且该舰受损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美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增援的军事行动。幸而,随后两日,恶劣天气成为天然屏障,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致使日美双方航空力量均无法升空,美运输舰队借此良机安全抵达瓜岛,成功为岛上美军补充了四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及必要的武器装备、给养与燃料。面对航空母舰连续受挫的严峻形势,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深感忧虑,责令指挥官戈姆利提交详尽解释。戈姆利对此亦感痛心,他认为短期内损失两艘航母实属不该,并将责任归咎于编队司令诺伊斯。随后,戈姆利向尼米兹呈递了一份详尽的战斗评估报告,指出“黄蜂”号航母在特定海域(南北向140海里,东西向原报告误述为170海里,实为300海里范围内)徘徊超过三日,频繁穿越旧航线达十二次之多,为敌方潜艇提供了绝佳的攻击机会。他强调,航母应避免在敌方潜艇活跃区域长时间停留,除非执行必要且高风险的任务。此举实质上是对诺伊斯指挥决策的间接指责。
诺伊斯获悉此报告后,立即采取行动,向尼米兹提交反驳报告,强调实际航行区域的东西向宽度远超戈姆利所述,且遭受攻击的地点远离最近一次穿越旧航线的位置超过150海里,证明其指挥决策并未直接导致此次损失。面对两位指挥官之间的责任推诿,尼米兹上将深感不满,随即派遣调查小组介入。但是,鉴于当前战局紧迫,非追究个人责任之时,为维系部队士气,尼米兹最终决定搁置争议,不予追究任何个人责任,此事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