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铁塔、海源阁、堠崮冢、土桥闸、大运河系列(东昌府篇)

怀蕾说旅游 2023-04-13 15:10:10

引言—名字由来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5月,元世祖忽必烈改革全国行政设置,改州为路,原博州遂易名东昌路,自此,聊城始称东昌。东昌,据传,一曰因徒骇河东北过茌平县遥昌乡;二曰聊城自秦以来属东郡,因“东”又加含吉祥之意的“昌”字而取名;三曰起于封号,西汉宣帝刘洵封清河王“刚”之子“成”于聊城,为东昌者见侯,简称东昌侯。

东昌府区今为山东省聊城市下辖区。

大运河水系图

大运河南北穿越东昌府区。

中华水上古城(聊城古城)

中华水上古城,即东昌古城,也称聊城古城,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却被6.3平方公里的湖水包围,其“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水城风貌美仑美奂,天圆地方的城市形态全球独有。

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

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

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1947年1月聊城解放,为防止敌军重占,遂将城墙拆除,现已重建。光岳楼仍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4条大街。古城区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明清时期,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在古城的西北部。历史的渊源给东昌古城留下了繁多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气息。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是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其后逐年扩建,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之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夹楼、钟楼、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帝殿、财神殿、火神殿等160余间。

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为书法家所称颂。

聊城铁塔

铁塔坐落于有"江北水城"之称的山东聊城市东关京杭古运河河畔,原护国隆兴寺内东南角。塔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据塔座石雕风格和修葺时发现的石碑推断,建筑年代当在南宋或辽金。

解放前年久失修,大部倾圮,仅存底部五层。1973年,政府拨款重修,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

海源阁

海源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由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

梁闸、土桥闸

梁乡闸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镇梁闸村东5米,京杭运河老河道上,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闸跨南北向河道,闸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闸西侧、东北侧为现代民宅,主要由两侧石砌燕翅及闸口构成。

土桥闸遗址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京杭大运河段上,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是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土桥闸遗址是目前大运河上被完整发掘的第一座船闸,可以说是运河第一闸。

堠崮冢

堠堌冢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市区北30公里处的斗虎屯镇堠崮村附近,高二、三十米,封土为人工夯筑而成,夯层在13至18厘米不等,现存封土南北长110米,东西宽98米,占地面积达10780平方米,为境内现存封土最大的东汉墓。当地老百姓都叫它“冢子”,也叫“堠崮冢”,距今已经有近1900余年的历史。

关于堠堌冢,在坊间有不少传说,曾有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军事设施的“烽火台”、“瞭望台”, 大禹治水时封的青泥,军队作战时假造粮堆的“虚粮冢”,古堠堌国王侯秘密修建的“阴宅”等,近年来,经过文物专家的考证,确定这是东汉“孝德皇帝”刘庆的墓葬,是聊城唯一已考证的皇帝墓。

非遗文化—东昌木版年画

东昌木版年画始于唐代,先以门神画的形式出现,与潍坊杨家埠并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艺术奇葩,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生产始于明代,已有近300年历史。东昌木版年画具有年画、门神画合为一体的特点,构图简洁,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线条刚劲、流畅、圆润,弧中有直,柔中有刚;色彩柔和、鲜明、古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刻葫芦

东昌葫芦雕刻历史悠久,宋代为简单性雕刻的稚形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成熟期。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题材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最多的是戏葫芦,表现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与戏剧人物。

地方美食—魏氏熏鸡

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

魏氏熏鸡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物,放在锯末烟火上熏制而成。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可存一年左右不变质。这种熏鸡,形美肉嫩骨酥,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独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后序

东昌府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明清两代,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江北一都会”。

好客山东、齐鲁风采、水韵聊城、大美东昌府!

0 阅读:130
怀蕾说旅游

怀蕾说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