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矶、运河钞关、大宁寺、凤凰岭龙山、大运河系列(临清篇)

怀蕾说旅游 2023-04-11 15:21:07

引言—名字由来

西汉初年即设县制,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因滨临清河改称临清,治今河北省临西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治今山东省临清市,1913年废州为县。1983年改设临清市。

临清市今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

大运河水系图

大运河南北在临清穿境而过。

凤凰岭龙山

京杭大运河像绿色的飘带将临清城缠绕起来。在这条飘带的弯曲处,有一座人工堆积的绿色小丘名曰:龙山,绵延数里。当年,乾隆皇帝沿运河七下江南,路过临清,曾在此题榜作联,赋诗弄墨。此处原有一座建筑称‘无为观”。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给无为观题“福佑津途”作榜,题“双闸节宣资利济,三元调燮协宁居”作联。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南巡又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景色宜人,竟引得他走下龙舟,漫步在岭上。从此,此岭便赢得了凤凰岭的美誉,并以“凤岭钟英”而列入临清十六景名册。

龙山系鲁西北千里广袤平原上唯一的一座人造土山,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凿会通河的泥土及以后疏浚河道的淤土堆积而成。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土山广植树木,修建花圃,辟为“龙山公园”。

现土山高5米多,长2里许。山上松柏苍郁,翠竹欲滴。远远望去,犹如蜿蜒起伏昂首欲飞的青龙。岭顶建有望月亭、望岳亭、卧龙亭3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内设石桌、石墩,供人小憩。每当夕阳西下,登高远眺,但见霞光万道之中,卫、运两河相汇北去。河上白帆点点,渔歌声声;岭下林木葱茏,绿草如茵;夜来俯瞰全城,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鳌头矶

鳌头矶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占地1200平方米。现位于会通河南、北交汇处,系为防止洪水冲刷而建。其名缘于此处原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其形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象鳌的两对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面象其尾。

鳌头矶古建群主要有鳌矶坊、正门、吕祖堂、李公祠、望河楼、观音阁组成,现存主题建筑观音阁,砖砌基座高5米,9米见方,下辟门洞,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卷棚顶,三、五、七架梁和抹角梁木构架,上覆筒瓦,陶质脊兽装饰,四角飞挑,木隔落地。西殿吕祖堂、南楼望河楼现存各三间。

鳌头矶作为与京杭大运河关系密切的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清两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社会风俗、道教文化、民间信仰诸多研究领域的实物资料,它是运河文化的积淀之一。

舍利宝塔

临清舍利宝塔并非为“舍利”而建,而是缘于风水。明万历年间,临清文人缙绅聚议,认为临清的风水不利,最后决定,将临清土城北方的观音大士像移至此处,并建造一座宝塔,此处正是临清汶、卫两河汇流北去的“天关”。可“扼塞两河水口,弘开万里天关”。

塔高61米,九级八面,楼阁式,通体近垂直,砖木结构,塔顶呈将军盔形,属省内仅见。基座八面,每面长4.9米,底面积为186平方米,其空间面积可达7000平方米,外檐砖木结构,檐下为陶质仿木出挑斗拱,转角斗拱下垂莲花垂柱,斗拱下部镶嵌陶质“阿弥陀佛”四字。门楣上镌刻“舍利宝塔”四字。

塔的各层平面皆为正八边形,第一层至第五层和第七、八层塔心室为正方形,六层和九层为八角形。塔的平面构成是结合竖向设计而统筹布置的。就全塔而言,登临凭眺,则八面风光皆可撷取;而就各层言,则层层相错,收入景物各有不同,形成了统一中的变化,丰富了“灵收八表”的戏剧性空间变幻效果。它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合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为运河岸边一标志性建筑。

大宁寺

临清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商场街,卫运河东岸,始建于宋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毁于火,后重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民国多次增建、续修。全寺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堂、室百余间,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佛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壮丽于诸刹的建筑群。

大宁寺门楣匾额“大宁寺”,原为乡贡士方元焕所书,后毁于兵燹,现存匾额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马锐补题,字径尺半,饱满遒劲。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观古建筑。

清真东寺

东寺,与北寺遥相呼应,是著名的临清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对厅、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组成。

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仅见。绵地壁画与中国传统建筑中麻刀灰抹墙不同,而是采用羊毛闷灰抹墙,然后在其上创作壁画,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壁画与其他寺庙单线平涂技法明显不同,具有宣纸洇润的艺术效果。几百年色彩不褪,墨分五色,栩栩如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贡献,极具研究价值。

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位于临清市城区青年路西首南侧,会通河南支西侧,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宣德十年(1435),临清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

运河钞关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

万历二十七年门(1599年),在临清钞关演绎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大事件,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重重地写上了一笔,明朝中后期,大量的商税收入刺激了封建统治者的贪欲,从而造成了乱征求资助之风。万历时,百税杂出,征税中官遍布天下,临清更是重灾区。

中官马堂征税临清,网罗党羽数百人,强取豪夺,“虽平昔富庶繁丽之乡,皆成凋敝”。临清州民万余纵火焚烧了马堂署,毙其党羽37人。织筐夫王朝佐,慨然承担责任,以免众人之难。王朝佐英勇就义,后人为之建祠立碑,在钞关内供人瞻仰。

古民居

临清民居包括冀家大院、朱家大院、汪家大院、赵家大院等众多民居。大部分为明、清时期建筑。

临清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一个著名的商业城市,在北方运河沿岸的城市中,临清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作用和地位尤为突出,曾一度成为全国33个大城市之一,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并以“军事要地,漕运咽喉、商业都会”而著称于世。由于城市的发展、商贸业的兴盛,使得一些当地及外籍的官员和商人视临清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地方,从而在这里大兴土木构建宅弟。现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大多分布在运河两岸。

非遗文化—临清肘捶

临清肘捶是一种汉族拳法,此拳创始有100多年。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因其能够了巧妙使用多种肘法、拳法而得名。

百余年来,肘捶拳法经六七代弟子传习延伸,受到鲁西、冀东等地人民的喜爱。近二十五年来,肘捶不胎记在各健身点推广传授,而且武校也开设肘捶课程,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序

临清是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曾被清乾隆皇帝誉为“富庶甲齐郡”。这里是“东方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也是抗日将领张自忠的故里,被誉为中国京剧艺术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轴承之乡和酱菜之乡。

好客山东、齐鲁风采、古韵聊城、大美临清!

0 阅读:7
怀蕾说旅游

怀蕾说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