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将我国视为竞争对手的印度,除与巴基斯坦长期处于边境对峙状态外,其亦是暗流涌动,各种武装势力纷繁复杂,经常与政府军发生小规模武装冲突。
根据新华社新德里2月9日消息,印度警方9日发布公告说,印度安全部队至少出动了3000人参与到此次行动中,在切蒂斯格尔邦,与反政府武装分子的交火中,31名武装分子被击毙,2名安全人员丧生,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此次激烈交火中,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成功伏击了印军巡逻部队,尽管在冲突过程中,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的31名成员被印军击毙,但这并未对其造成致命损伤,反而加剧了反政府武装与印度政府部队之间的矛盾,为后期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埋下伏笔。
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是印度国内最大的叛军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便主张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印度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尽管印度政府多次组织清剿行动,但该组织不仅未被消灭,反而在恰蒂斯加尔邦、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断扩张势力。
切蒂斯格尔邦位于印度中部,东接奥里萨邦,西邻马哈拉施特拉邦,北接北方邦和恰尔肯德邦,南接特伦甘纳邦和安得拉邦,面积约135,192平方公里,是印度的第10大邦,人口约2900万,其中30%为部落民,贫困率较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受多方因素影响,使得切蒂斯格尔邦成为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针对印度安全部队与反政府武装此次冲突,印度国内并未有过多报道,从公布消息来看,印度安全部队仅有2名安全人员丧生,可以说,即便是在反政府武装的袭击中,印度安全部队依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但对于土生土长的反政府武装成员来说,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心甘情愿的接受31人死亡的失败局面,相信一定还会谋划更大的袭击事件。
长期以来,印度反政府武装问题始终是令印度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其产生原因不仅仅与其政治体制有关系,还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
在印度,联邦制政治体制赋予了各邦较大自治权,但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会导致边缘地区被忽视,中央的法令难以到达各邦的最基层,导致生活在许多邦中,最为偏远落后地区的民众,严重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只知邦,而不知印度”的现象时有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像切蒂斯格尔邦的一样产生“独立自主”思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也必然会出现大量各种派别的反政府武装了。
也就是印度与美国这种惯用“民主、自由”手段颠覆别国政权的国家关系比较好,否则,如果美国想要在印度通过“民主、自由”来颠覆莫迪政权,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对于印度政府来说,一味的依靠武力对反政府武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消灭,反而无法对其进行根治,只有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给予政治平权,也许才有可能逐渐瓦解掉反政府武装。
但这对印度政府来说,实现的可能性非常低,毕竟在印度这种至今依旧从骨子里相信“种姓制度”的国家来说,让底层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不能够接受的事情,更别说在政治上具有平等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