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王磊打开手机,滑过几个城市夜景的视频后,意外地刷到一个“魔改”版《甄嬛传》。
这可是他最喜欢的经典剧集之一,出于好奇,他点了进去。
画面中,甄嬛竟然手持冲锋枪,像个战士一样在宫廷里冲锋陷阵。
这一幕让他哭笑不得,不仅毫无违和感,还有点让人上瘾。
没过多久,他就在朋友群里热烈分享起了这个“魔改”视频,结果大家都被逗乐了,纷纷要求更多类似的作品。
AI“魔改”短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这些“魔改”短视频很快在网络上走红,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王磊并不孤单,像他这样被“魔改”视频吸引的网友不在少数。
无数个类似的短视频迅速占据了众多短视频平台的热门榜单,它们用AI技术将经典影视剧改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格,上演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剧情。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自媒体竟然用AI制作了42个“魔改”版《甄嬛传》的视频,快速圈粉18万。
不过,虽然许多人乐此不疲,但另一部分人也对这种“魔改”表示了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这些视频完全偏离了原本电视剧的精神内核,是一种不尊重创作者的行为。
“经典就是经典,不能随便拿来搞笑。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
即便如此,这种“魔改”视频依旧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42个“魔改”短视频吸引了18万粉丝某天,记者采访了一位“魔改”视频的制作者,他透露到:“其实我们也是看到了大家的需求,才不断制作这种视频。
最初只是想用AI技术来做些创新,没想到反响这么大。
”他进一步解释说,用AI技术制作短视频并不难,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辑软件即可。
“主打搞笑,但也要有创意,才能吸引更多人。
”
这位制作者还展示了其中最受欢迎的视频,那是一个“魔改”版的《红楼梦》。
视频里,柔弱的林黛玉摇身一变,成了会打“武打戏”的女侠,一招一式颇有功夫片的味道。
这个视频发布短短几天,就获得了几十万的点赞和转发。
一时之间,这种“魔改”视频攻略了不少人的手机屏幕。
在这种热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在的问题。
比如,这些视频通常是未经授权制作的,涉及到版权侵权。
此外,一些视频的内容搞笑虽有趣,但若偏离得太离谱,则可能会对经典作品造成不良影响。
官方发布管理提示,要求清理“魔改”短视频12月7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了一则《管理提示(AI魔改)》通知,要求各短视频平台清理这些“魔改”视频。
官方指出,这些视频以假乱真,频繁“魔改”经典作品,冲击了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
通知中提到:《甄嬛传》被“魔改”成“枪战片”,《红楼梦》里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诸如此类的视频应该尽早清理。
这个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喜欢“魔改”视频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是“斩了创意的一刀”。
也有人觉得这种内容确实有过火之嫌,官方的监管是为了规范内容,保护原创精神。
各大平台立即开始行动起来,排查和清理这些AI“魔改”短视频。
同时,不少平台发布了如何用AI“魔改”视频的“教程”被下架。
对于那些喜欢二次创作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律师解读AI“魔改”多重法律风险这些“魔改”短视频受到监管,原因不仅在于它们冲撞了经典,还在于它们涉及法律问题。
中国执业律师缪蒙京解释说:“AI‘魔改’短视频虽然有一定创意和娱乐性,但容易触碰法律红线。
这类视频未经原著作者授权,于是很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
缪律师进一步阐述了多项法律风险。
比如,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使用AI技生成的内容需明确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同意,否则便是侵犯他人肖像权。
而在这些“魔改”视频中,不少角色形象被篡改甚至丑化,这也会构成对人物名誉权的侵害。
他指出,创作这些视频应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确保获得版权方的合作和授权。
即使在内容创作上,也应尊重原作的精神内核,不乱改乱编。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AI技术也不是法外的“护身符”。
这种言论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而肆意的“魔改”有时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
结尾:AI技术虽然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需要我们谨慎使用。
合理运用AI技术可以提升创意,丰富观众的娱乐体验,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创作的过程应该既充满想象力,又保持对原著的尊重。
毕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的不可替代和精神内核。
在娱乐与法规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真正创造出为大众所喜爱的,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