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民党内斗的问题,自蒋介石北伐时就注定了。大白话说就是:蒋介石联合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组成的新军阀,打败了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老军阀。然后这四位新军阀就又中原大战,蒋介石最后联合了张学良胜出。
所以自蒋介石上台的根上起,国民党就是几大山头林立。
无非蒋介石消化掉了西北军(冯玉祥)和东北军(张学良),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晋系(阎锡山),却一直吃不掉。其中,又尤以桂系最让蒋介石又爱又恨。
之所以“爱”,是因真有才,主要是指白崇禧。之所以“恨”,是因真刺头,太难搞,李、白联手威力太大,蒋介石的几次下野,桂系都起到关键作用,可偏偏又拆分不开这两人。
搞得蒋介石想干个啥事,都必须要掂量桂系的态度。
若桂系配合,威力就起来了,如北伐、还有抗战关键时期的台儿庄大捷。
若桂系不配合,那就抓瞎。比如淮海战役时,白崇禧就蹲一边看着,还没事给蒋介石使绊。
气得蒋介石想强令宋希濂入局,绕开白崇禧召宋希濂面谈。结果宋希濂却告知蒋介石“白崇禧有异动”,立马蒋介石就让宋希濂留下,继续制衡、监视白崇禧,至于淮海战局,你就别参加了。
可想而知蒋介石都这态度了,其手下嫡系——主要是黄埔系的战将,对白崇禧自然也大多是一种不配合态度。这点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宋希濂和胡琏。
比如之前讲过的,宋希濂为了扩充势力,骗孙元良的叔叔孙震逃离宜阳,然后玩了一手“让电报飞一会”。即:明知白崇禧不会同意,却丢下参谋应对,自己则亲自率队火速接管宜阳。
当白崇禧电报来后,参谋立马回电:白长官您老的命令来晚了,宋希濂已经接管宜阳啦。气得白崇禧都大骂:宋希濂过去是蒋介石的近卫军,只能摆样子,并不能作战。即,骗自己人有一手,你咋不敢跟共军打一架?
至于胡琏则更著名,在刘伯承、白崇禧对决大别山时,胡琏全程不配合,就算执行命令,也是大打折扣,因此错过了绝佳战机。这才导致了后来,蒋介石组建第12兵团时,白崇禧说啥也不同意胡琏出任司令,几方妥协后选定了黄维。
不过事情好玩就好玩在,并非所有黄埔系战将,都如宋希濂、胡琏一样那么不配合白崇禧,有两位黄埔一期的大佬,就对白崇禧俯首听命,谁呢?正是杜聿明和郑洞国。
事情要从1946年说起,当时国共为了争夺东北,在四平展开决战。蒋介石限期杜聿明,在4月2日前攻下四平街。奈何命令好下,事情却棘手。杜聿明和郑洞国虽玩了命,却进展不大。
这一下蒋介石束手无策了,毕竟他再喜欢玩微操,也不能亲自跑到四平,指挥大炮、机枪该放在哪儿吧。于是蒋介石就想起了白崇禧。
就这样白崇禧奉命在1946年5月17日飞抵沈阳,第二天就去了开原,亲自督战——其实就是指挥四平战役。别说,小诸葛就是小诸葛,白崇禧这一来指挥,情况立马改观。
在白崇禧指挥下,“国军分三路向四平进逼包抄”,廖耀湘率先突破防御。
陈明仁则“超越梨树,夹击侧背”。孙立人也不含糊,在突破防御后就正面强攻四平……总之吧,杜聿明、郑洞国、孙立人、陈明仁、廖耀湘等悍将,全俯首听命,全力配合。
就这样,东北民主联军最终兵败四平了。白崇禧则继续指挥杜聿明,向长春进攻。杜聿明立马照办,“杜聿明有了父亲(白崇禧)的命令,才敢放手部署,兵分三路以扇形追击,继续进军长春,并在追击途中,造成林部重大损失……”
看到这,自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何杜聿明、郑洞国等黄埔一期大佬,跟宋希濂他们不一样,都这么对白崇禧俯首听命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两点原因。
其一:此一时彼一时。在1946年时,蒋介石之所以那么豪横,就在于是携抗战胜利的余威,内部矛盾被压制住了,蒋介石和桂系也展开了合作——这点只要看下李宗仁就知道了,当时他正坐镇北平。
都知道东北和华北,是一种唇齿关系。所以白崇禧指挥东北战事,李宗仁必然全力支援配合,这即是蒋介石的胜利,也是桂系的利益所在。
这其实就是为啥,当东北战局处于碾压优势之后,蒋介石就立马踢走白崇禧的原因。眼看就要摘桃子了,岂能让你桂系拿走?一旦东北和华北,都被桂系势力掌控,我蒋介石还能坐稳吗?
其二:白崇禧对杜聿明有恩。都知道杜聿明在抗战时期,打出过昆仑关大捷。但可知是谁在后面指点的杜聿明吗?正是白崇禧!
1939年父亲主持桂南会战,杜聿明时任第五军军长,率领麾下郑洞国、廖耀湘等攻打昆仑关,战争至为激烈,反复来往,双方损失惨重。父亲(白崇禧)亲临前线指挥,授杜聿明以机宜,第五军遂一举攻下昆仑关,完成抗战中著名的“攻坚”一役,杜聿明因此声名大著……
有了这次合作,自然当白崇禧空降东北后,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等黄埔战将,就会听命白崇禧了,这等于国军拧成一股绳。这就是为何当白崇禧不请示蒋介石,就下令进攻长春时,杜聿明等人立马照办的原因。
这可让蒋介石怒了:娘希匹,我的学生竟然听白建生的话。于是蒋介石就着急忙慌地飞到东北,对白崇禧道:“6月1日国防部成立,你回去接事。你的意思,我交代杜聿明去做。”
白崇禧正兴头上呢,自然不答应,表示:“委座在此,我也在此!”(黑体字皆出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战后东北之争》,作者:白先勇)
可蒋介石却根本不理这一套,还是强悍踢走了白崇禧。搞得白崇禧为此事,算是郁闷了一辈子,固执认为:就是因蒋介石不听自己的,还非要踢走自己,随后就宣布停战,这才导致最终兵败大陆……
至于有否道理就不讨论了。总之公允来言,蒋介石集团不是没有能人,也更不是没有能打的名将,之所以输得那么惨,说来说去根源就在于,内斗问题不但无法解决,连管控都做不到,国民党焉能不败……
蒋心胸太小,任人为亲,像陈明仁四平战胜,先奖勋章,立马撤换,把能打的卫立煌孙立仁等将不用,最后到最后危局再启用但人心己焕散,焉不败。
蒋估摸着就是一师长的水平
委员长政治是把好手,军事才能真的初小水平!且心胸狭隘,坐不了江山呀!
老蒋气量太小,容不得人,放着能征善战的将军和战略家不用
北伐第一将,有勇有谋!身经百战!抛开阵营不谈,跟刘帅林帅粟大将是同级别的军事水平
昆仑关大捷是蒋介石派杜聿明去支援白崇禧的,白崇禧南宁都丢了,小日本威胁了重庆和滇缅公路。
国军能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可能只有白崇禧了。
因为杜聿明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
人家水平没那么次
蒋校长是军事家还是什么家,政治家
白先勇吹自己父亲的话,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
白祟禧就大本事,一会吹,二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