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过年,是否有在除夕吃年糕的风俗,有哪些民俗内涵?

依依聊文化 2025-01-29 08:48:46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北方除夕要吃饺子,有在除夕必食年糕的风俗,真的如此吗?

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风俗是对的,但是未必除夕吃年糕,有很多地方除夕这天忌吃年糕。

南方有“十里不同音”的特点,意思是说,十里外口音就不相同了,这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南方的方言种类比较多,有的地方,一个乡镇就有几种方言。

同样也有“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南方的地域风俗丰富多彩,地方不同,风俗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多数地方除夕那天不准吃年糕,或者说,没有吃年糕过除夕的风俗。

相反的说法是,有些地方认为,如果只吃年糕过除夕,那就是“过穷年”或者“穷过年”。

南方的年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糯米做的糍粑,将糯米蒸熟后,捣烂做成的年糕,俗称糍粑。也就是过年打的糍粑。

另一种是糯米和籼米磨成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做成各种形状的胚子,里面包有各利馅,蒸熟后就成为了年糕。

长江中游一带,将这两年糕都称为糍粑,并将所有糯米或籼米做的糕,统称为糍粑。

做年糕有时间。一般要在立春前就要把年糕做好,这样就耐储存,而立春做的年糕不耐储存。

如果立春在正月,比如2024年农历腊月就没有立春的节气,那么做年糕最迟也要在除夕前的一完成,除夕忌做年糕,更忌蒸食物。

吃年糕的时间禁忌。一般来说,腊月做好年糕后就可以吃,但是,很多地方除夕那天禁止吃年糕。

其中的民俗理由有两个方面。

一是说除夕那天吃了年糕会崩田坎。在农耕时代,有做年糕和吃年糕的地区,一般都是水稻产区,又是常年雨水比较多的地区。田坎崩了,水田就无法灌溉水,也装不住水,影响粮食生产,从而影响饭碗。

二是说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年糕的寓意就是步步高,在一年之中,读书的每天都有进步,谋生的天天有财进,从事各项事业的,步步升高。这些寓意放在旧年的最后一天,民间觉得意义不大。

吃年糕的时间。吃年糕的时间通常放在大年初一早上。新年的第一顿饭吃年糕,寓意非常好,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

一些地方风俗,初一这顿饭,一般不吃米饭,就以年糕主食,菜肴就吃除夕剩下的,寓意新年“吃有余”,再吃一些炒的新鲜青菜,寓意“四季清洁”。

“四季清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健康,希望在新的一年不生病;二是指新的一年没有麻烦事缠身,过得轻松愉快。

现在说到南方过年,就有了“南方人有在除夕必食年糕的风俗”(此话来源于新华社客户端2019年2月3日《“除夕”北方为何吃饺子,南方食年糕?》)的说法。让人认为南方人除夕必吃年糕,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如此。

如果有这种风俗,也不能否认,南方地区的风俗本来说呈现多样性,但是,这也只是少数地区的地方性习俗,在南方并不普遍,也并不能代表南方。

即便是大年初一,南方也有一些地方不吃年糕。比如,湖南湘中地区,除夕夜没有吃“年夜饭”的风俗,也没有一定要吃年糕的风俗,而是在大年初一清晨吃“团年饭”,这些地方大年初一就不吃年糕。

有趣的是,这些地方的年糕制作非常丰富,既打糍粑,也做糯米粉和籼米粉蒸的年糕,也称糍粑。这种年糕样式很多,有包馅的,有没包馅的,还有放在树叶上的,也有印花的,等等。

还有人说,除夕,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这种说法也不准确。除夕吃汤圆也只是个别地方习俗,不普遍,南方普遍吃汤圆的习俗是在元宵节。

风俗在民间,在民众的生活中,在人们的普遍认可中,不是想当然的事。“除夕必食年糕的风俗”并不是南方普遍存在的风俗。

0 阅读:13
依依聊文化

依依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