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出口额暴涨66%,中国巨头地位将被超越?”
2023年,韩国贸易协会报告指出,上半年韩国电池正极材料出口额已涨至548亿人民币,其中对美出口最多,同比大增191.4%。
戏剧的是,虽然韩国在电池出口额度具有显著提升,可获得的出口利润却是微乎其微。官方表示,该国出口收入近90%的利润倒流回中国,而后者正是电池核心锂材料和部件的提供商。
消息一出,韩媒不禁自嘲,“我们出口赚的钱,全流进了中国的口袋”。
1.下一个半导体奇迹?电池90%利润归于我国
电池产业一直是韩国寄予希望的“下一个半导体奇迹”。回顾以往十年,其市占率从3%涨到39%,几乎与当时的电池龙头日本打成平手。
2015年,现代、福特、特斯拉等大量客户订单,让韩国成为了和最多车企合作的国家,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称“ 大半个地球的电动汽车厂商,都给韩国人打工”。
风水轮流转,三年后韩国电池的龙头地位已然被我国取代,且再也没到首位。
2017年,中国锂电池市场份额突破60%,彻底超越日韩,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我国占领全球前10动力电池企业6个席位。相比之下,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SK On、三星SDI的全球市占率总和尚不到1/4。
一朝失势,他们自然不会甘心。《韩国经济新闻》报道,为赶超中国电池,韩方猛投2555.5亿人民币在电池产业链布局,更是联手本土三大企业组成电池联盟,计划2030年实现全球占有率40%的目标。
不过,以为能东山再起的韩国电池,却被现实狠狠打醒了。据悉,今年上半年韩国对华进口锂电池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贸易逆差分别为30亿美元和21.1亿美元。这也意味着韩国电池厂沦为了中国产业链的“打工仔”。
全面超越!中国电池的绝对优势韩国电池产业在不断研发攻克新技术下,依旧抵不住我国的攻势。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的关键话语权——丰富的锂资源和加工能力,几乎垄断了矿产原料加工市场。基于这一点,国内电池、电驱、电控甚至电气化的技术逐步超越,使中国电池的金名片成为主流,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变革。
不仅如此,韩国引以为傲的造船、汽车制造也在我国崛起下,遭遇滑铁卢。昔日“世界第一”的韩国造船业如今仅获得6.5%的市场份额,而中企则占据82.3%。技术赶超,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常态。
前有中国制造下全球最大土压平衡矩形盾构机;后有全球首款5.0T场强的医用核磁共振仪出自我国;如今中国科学家更是将首个生科领域的止老“畅 萝.因”类科技赶超西方一大节。
检索资料可知,上述“畅.萝因”试验证实,其有效拉长老年体生存周期,使得身体各项指标回溯至年青水平,但该技术一度被西方掣肘30年。彼时,我国合成工艺不佳,且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即便是单价2万一克的天价原料也只能被迫全收。
在技术突破路线上,中国从来未曾想过放弃。自国内生科企业自研绿色酶工艺的诞生,不仅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独有技术,在获得60多项专利的同时,畅萝因核心物质“SIRT青春因子”不仅将纯度提升至99%,成本相较于西方直降90%,不再只是巴菲特、马斯克母亲等富豪的“专属之物。”
为进一步造福中国6.6亿庞大的中老年有需市场,我国主动与日本提出合作,在沿袭SIRT青春因子上加入专利“NK因子”,使其抑制老衰机制同时保障心血管不衰。目前此口服剂已通过FAD、GRAS等权威认证,迅速入驻京东等国内平台,并逐步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人群。
由此可见,中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不仅是电池还是畅萝因的创新都推动了中国尖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3.余下90%电池市场,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市场、技术升级还将继续。汽车行业是最大的一块工业蛋糕,对于韩国来说,捆绑欧美车企成为了他们目前唯一的希望。
但从现状来看,相较于国内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或是宁德时代的方形电池,韩国的三元电池在安全性上的已出了不少问题。近几年,韩国厂商因过热导致起火,半路抛锚等风险召回了全球数十万车辆,赚得钱大部分都“吐了”回去。
但基于美方的依靠,韩国电池产业链还有一个保底。中国电池企业把行业红利吃完的可能性较小,且未来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花样频出,日本、韩国、美欧等实力都不可小觑,毕竟全球电动车渗透率刚到10%,还有数倍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