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年,匈奴单于呼韩邪病逝,按照匈奴传统习俗要求,他的妻子王昭君不得不嫁给他的长子。
面对如此离谱的习俗,王昭君一边拖延时间,一边写信向汉成帝求援,希望能够摆脱这样的命运。
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苦等数月后得到的回信竟然是:“从胡俗”。
对于此时的王昭君而言,短短三个字的回信,仿佛直接宣判了她的死刑。
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竟然会经历这样的事情。
可如果真的一意孤行回到汉朝,不仅曾经的付出将化为乌有,自己也不可能在汉朝境内有任何立足之地。
无奈之下,她也只能选择向现实低头妥协,在匈奴习俗的影响下,连续成为呼韩邪祖孙三代的妻子。
或许不少人都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故事,那么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令人泪目的事实。
“和亲”
事情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开始说起,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北部的匈奴就一直威胁着中原大地的安全。
为此,燕赵魏等国家还特意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进攻。
像我们较为熟悉的一个成语“胡服骑射”,其实也就是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而推行向北方民族学习骑射的政策。
到了秦汉时期,始皇帝将多个国家的长城串联起来,形成捍卫中原大地最坚固的一面盾牌。
然而到了汉朝,在“白登之围”的事件过后,刘邦竟认为依靠武力无法解决匈奴与汉朝之间的矛盾,唯有“和亲”才能“保家卫国”。
由此,将近半个世纪的匈汉和亲,就此展开。
和亲之后,匈奴无法对中原地区下手,内部斗争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
而呼韩邪在整个匈奴部落的内斗过程之中,根本无法和其他哥哥一较高下。
面对这样的情况,曾经心高气傲的呼韩邪,也只能向汉元帝求救,并主动提出和亲促进双方关系。
眼看呼韩邪单于如今的窘境,汉元帝其实并不愿意和亲,可从大局出发:“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只要呼韩邪能够继续参与匈奴内斗,对于汉朝的稳定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但要说直接安排公主与其和亲,汉元帝依旧心有不甘。
思索良久以后才决定,不如就在宫女之中择一人与之成亲。
昭君出塞
做出决定以后,剩下的便只有挑选合适的人选。可宫女们常年生活在皇宫之中,都有最基本的政治嗅觉。
一听说要嫁到大漠之中当单于夫人,一个个都避之不及,唯恐祸及自身。
而真正了解此举对国家所带来的好处以后,王昭君挺身而出,主动选择成为呼韩邪单于的妻子,为汉朝继续争取发展时间。
好在就王昭君在匈奴地区的生活来说,其实还算不错。
相较于其他匈奴单于,呼韩邪更加礼貌风度,并不像其他单于一样野蛮。
不仅如此,呼韩邪本人对于汉朝文化也十分推崇。
为了让王昭君住的习惯,呼韩邪还在草原之上也修建了一处汉朝宫殿,以减少王昭君的思乡之情。
渐渐地,王昭君也被对方所感动。
可好景不长,仅仅只是两年左右的时间,呼韩邪便撒手人寰,只留下王昭君与自己的小儿子孤苦无依地在匈奴人群之中。
更让她崩溃的是,在匈奴的习俗之中,自己竟然被要求嫁给呼韩邪的大儿子,而这个儿子曾经还对自己以“母”相称。
也正因如此,便有了文章开头“从胡俗”的回信。
万念俱灰之下,王昭君也只能继续留在匈奴境内生活。
只可惜在陪同呼韩邪儿子雕陶莫皋生活十一年以后,对方同样英年早逝。
此后,野史之中曾记载,王昭君再一次嫁给身为呼韩邪孙子辈的单于糜胥。只不过正史之中没有记载,只记录王昭君在两年以后就病逝了。
对于汉朝而言,王昭君的付出绝对值得整个国家尊重。
如果不是王昭君为汉朝争取了一定的时间,汉朝根本无法拥有足够强悍的军事实力北击匈奴。
而后来的卫青、霍去病等人,尽管一身本领,但离开一个强大祖国的支持,取得的人生成就也可能稍逊于历史。
而对于匈奴来说,王昭君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传承和教化,让他们明白在离开游牧与掠夺之外,人们还能够拥有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
因此,在昭君死后,匈奴人感念她的恩德,也特意将其厚葬于水土肥沃的“青冢”之中。
王昭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