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车迎来历史性时刻,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车。这就意味着,仅以销量来看,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流,而燃油车反而成了小众。为什么新能源车在国内会发展如此迅猛呢?
以最新的全国汽车销售数据来看,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接近88万辆,常规燃油车84万辆。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车。
《我的前半生》剧照
如果以市场渗透率这个指标来看,就更能看出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在2020年之前,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还只有5%,从2021年开始,中国新能源车开始狂飙,2021年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分别达到了14%。27%和33%。
今年4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在月中突破了50%,到了7月份,中国的新能源车首次实现了月度超过50%,达到了51.1%。中国的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迎来历史性的分水岭。
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热情,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以美国来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只有18%,远远不及中国新能源车的普及率。那么,为什么新能源车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呢?
《都挺好》剧照
中国消费者之所以会如此追捧新能源车,直接原因还是价格因素。
最近几年,国内新能源车开启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模式,让新能源车的价格变得非常亲民。这一轮新能源车价格战,首先由高端的特斯拉发起,为了挤压国产新能源车,特斯拉从2022年开始价格大战,Model 3降到只有23万元左右。曾经高高在上的特斯拉降到20多万,让很多中产阶级可以轻松拥有。
特斯拉主动挑起价格战之后,快速崛起的比亚迪也加入战团,在中低端市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今年年初,比亚迪的秦PLUS降到不足8万元。随着国产新能源车大量降价到15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下,这就让汽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门槛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可以轻易拥有一辆汽车,新能源车开始爆发式增长。
电动车车充电站旁,一名特斯拉车主正在充电(图|视觉中国)
国内新能源车之所以能够不断降价,除了政策补贴和厂家竞争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生产成本尤其是电池价格快速下降,为新能源车降价提供了可能。在新能源车成本当中,电池占比大约4成,而过去十年,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了9成,这为新能源降价提供了坚实支撑。除此之外,国内新能源车厂家规模越来越大,庞大的规模效应,也会带让生产成本快速下降。
对于新能源车而言,不只是汽车售价便宜,用车成也越来越低。比亚迪今年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按照比亚迪的计算,今年推出的新车秦L,每年用车成本为2000元左右,对比油耗7个油的燃油车,每年能省1万元。
除了价格优势之外,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程度明显超过燃油车,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新能源车搭载的各种炫酷功能,让传统燃油车相形见绌,业内人士甚至将新能源车和传统油车比喻为当年手机市场的智能机和功能机。
油车之所以在智能化上表现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的新能源车制造商大多具有互联网背景,对科技创新的理解高于传统的油车制造商,能够将最新技术迅速引入新能源车。除此之外,汽车的智能化对于电力供应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燃油车只能靠蓄电池供电,远远满足不了智能化的需求。所以,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天然短板。
《平凡之路》剧照
新能源车一方面通过价格和智能化形成对传统油车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弥补自身的短板,比如续航能力。
一直以来,新能源车和油车相比,最大的短板在于续航能力。最近几年,新能源车努力通过各种技术突破来缩短和油车的差距。一方面,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让电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高。前几年,纯电车的续航里程只有200公里左右,现在很多纯电车的最长续航能够达到700公里,个别车型甚至宣称可以超过1000公里。
《流金岁月》剧照
不仅如此,部分新能源厂家还通过混动技术,充分利用油电两种能源的各自优势来解决续航问题。比如比亚迪今年发布的秦L,利用DM(Dual Mode )技术,也就是“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插混模式,最长综合续航能够高达2100公里。
对于新能源车而言,一方面通过技术革命,让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价格还变得越来越便宜,自然对于消费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短短几年之间,实现了对传统油车的反超。
新能源车销量历史性超过油车之后,也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以后就能一统天下。新能源车毕竟还是新生事物,自身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比如电池自燃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在极寒天气下的电池快速消耗问题等等,都会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影响。
《我们的婚姻》剧照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的价格优势能否长期持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能源车的未来。最近几年,新能源车成为国内最卷的行业之一,这种高度竞争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大战。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如果不靠降价,完全靠产品自身来竞争,是否还能对传统油车形成巨大挤压,这才是对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