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冰火
3月14日晚间,深陷退市危机的ST花王(603007)发布公告,拟6.66亿元收购安徽尼威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尼威动力”)55.5%股权。
这标志着ST花王将跨界进军新能源领域,旨在摆脱传统园林工程业务增长困境。
然而,这一“赌命式”转型举措遭市场强烈质疑。3月15日,公告后首个交易日,ST花王股价惨遭一字“闷杀”,市值缩水至67.52亿元。

根据公告披露,ST花王此次收购标的尼威动力,成立于2018年12月,注册资本4010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属高压燃油箱系统,专门配套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拥有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通等整车厂商客户。
本次收购尼威动力的整体预估值为12亿元,该笔交易溢价率预计高达约770%。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尼威动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和6.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33.3万元和6995.34万元。对于业绩大增原因,收购预案中的解释为理想L6车型、奇瑞山海T2放量,尼威动力高压燃油箱系统收入大增。
值得关注的是,尼威动力2024年营收同比增速只有1.26倍,而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倍,这显然不合常理。
收购预案中的解释为,尼威动力加强了办公流程自动化、信息化,提升协作与运营效率,期间费用增加幅度较低,因此净利润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具有合理性。
业内人士认为,ST花王的收购行为存在“病急乱投医”嫌疑。
尼威动力承诺2025—2027年,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2亿元,但细算账目:2024年公司净利润6995万,按55.5%股权计算,ST花王只能分到3882万。即便未来3年业绩承诺达标,年均收益约5900万,但ST花王2024年亏损就超5亿。赚的还不够亏的零头,这转型有何意义?
二、混动车行业前景不乐观尽管ST花王称此次收购为“布局新能源赛道的重要一步”,但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正面临两大颠覆性挑战,尼威动力核心产品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箱业务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销售主流,混动车型作为过渡产品的市场窗口期有限。2024年混动车销量增速已从2023年的50%降至15%,需求拐点隐现。

主流车企加速转向插电式混动(PHEV)技术,比亚迪、吉利等厂商已采用常压油箱方案以降低成本。高压油箱因材料成本高(单件价格较常压油箱贵30%~50%),市场份额被挤压。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高压油箱在混动车型中的渗透率从70%降至52%,技术替代风险加剧。
三、巨亏4年,退市风险仍高悬ST花王原为园林工程行业龙头企业,但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冲击,公司业绩自2021年起持续恶化。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93亿元、-2.28亿元、-1.83亿元。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ST花王全年预亏5.78亿-8.59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215%~369%。同时公司预计2024年扣除与主业无关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收入后的营收为 7680万元到 1.14亿元,低于3亿元。
这意味着,不久前刚被撤销因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而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的ST花王,又或将因经营业绩未达标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对于ST花王而言,此次收购既是向新能源转型的“豪赌”,亦是规避退市的最后一搏。然而,在主营业务崩塌、行业趋势不利的多重压力下,6.66亿元“救命钱”的投入能否扭转危局,仍需打上巨大问号。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