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四个孩子,把名字串起来读,就能看出刘备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墟史往事 2025-02-06 16:08:14
前言

曹丕在篡位称帝半年后,刘备也紧接着在成都建立了蜀汉,他也是终于借着“汉”这个幌子成功当上了皇帝。

有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这个感觉实在是太对了,其实他早就这样。

把他四个孩子的名字串起来读,就能看出刘备的野心,究竟是哪四个字呢?

刘备的野心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群雄并起,皇帝羸弱不堪。活在这种环境下, 哪一方豪强十有八九都有当皇帝的野心。

国家富强、皇帝非常厉害的时候,还有人想当皇帝呢,更别说乱成一套的时候了。

不过刘备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穷困。他虽然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到他这一代,他们家已经非常落魄了,能吃得起饭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虽然家庭贫困,但刘备这个人从小就怀有天下大志,说白了就是想当皇帝。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刘备开始努力为这一切做准备。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后,不能说是一无所获,只能说创业之路实在是太艰难了,刘备到了四十岁那年依旧是非常迷茫的状态。

不过后来就有人给他指了一条明路:“找‘卧龙凤雏’去。”

据说不论是“卧龙”还是“凤雏”,只要得到了其中一人,这天下便是唾手可得。

刘备听后信以为真,于是他就踏上了寻找这两位奇人之旅。

在刘备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终于将这两位奇人骗到手了。

庞统就姑且不说了,这哥们儿死得着实有点太早。诸葛亮才是妥妥的大功臣,也是帮助刘备实现伟大梦想的第一人。

诸葛亮也是一直尽心尽力,直到刘备准备称帝的那一刻,刘备的真面目他是终于看清楚了,原来他就是想借自己之手当皇帝。

当初明明说好的是一起“匡扶汉室”,汉献帝被杀,他刘备倒是好了,自己建国当了皇帝,这不就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吗。

或许这时就会有人说了:“蜀汉不照样相当于汉朝吗?香火还是人家刘备延续下去的呢。”

要是刘备真心想“匡扶汉室”,那他就不会自己称帝。而是扶持其他东汉皇室宗亲,绝不应该是他自己一屁股坐上去。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有自己当皇帝的机会,谁会忍心拱手让给别人?要是你,你会吗?估计没有几个人会。

这个我们可以拿南宋的建立者赵构来充当例子,刚一开始的时候他说得可好听了,什么“迎二昏”回朝。

如果真的把徽钦二宗接回来了,赵构真的甘心让位?绝不可能,如果他是真甘心的话,那民族英雄岳飞也就不会遇害了。

即便宋徽宗是他的亲爹,赵构都不愿意拱手让给他,这就是皇位面前无亲情。

刘备这边要是扶持别人的话,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非常遥远。顶多只是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刘邦,除此之外无话可说。

封禅

而且刘备的野心,从他四个宝贝儿子的名字就能看出,首先第一个是刘封。

刘备刚开始的创业之路非常不顺利,尤其是那次和曹操大战一场后,刘备他们更是一蹶不振。为了防止被彻底消灭,刘备便龟缩在刘表帐下。

刘表是西汉鲁恭王的后人,同为西汉封王之后,这个面子还是要卖的嘛。

那段时间刘备由于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收了一个姓寇的男孩儿当干儿子,同时赐其名为“封”。

于是蜀汉这边便有了一位打仗非常勇猛的人物,刘备干儿子刘封。

这个刘封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后来他也是直接将二爷关羽间接地送到了天上,正所谓:“大恩属实不用言谢。”

当时关羽正在北边和曹军交战,而江东小人却趁机偷袭了关羽后方。

关羽知道自己一人难敌,于是他就向离自己最近的刘封求助。

刘封看到这封求救信后一点反应也没有,他既没有派兵救援自己的这位叔叔,也没有回信明确拒绝他,那一切仿佛从未发生一般。

至于刘封究竟为何不救二爷,这个谜题永远埋没在了历史长河中,或许就连刘封自己也不知道。

二爷遇害,刘备本来就对此非常生气。然后他又得知了干儿子刘封不救他的消息,刘备更是怒不可遏,于是他就把这个不孝子给训斥了一顿。

经过这次教训,刘封不仅没有变得老实,反而更加嚣张跋扈了,而且还把好兄弟孟达给逼到曹军阵营里了。

然后诸葛亮就对刘备说道:“这个刘封又刚又猛,恐怕以后难以降服住他。”

刘备听后觉得非常在理,于是他就给宝贝干儿子送去了一把剑,意思就是说你赶紧自刎归天吧,我就不动手了。

看到这把剑后,刘封也是直接哭成了泪人。临死前他并没有为自己的恶劣行为感到后悔,而是为自己没有听孟达的话,选择归降曹魏而悔过。

刘备的这个儿子打仗确实是把好手,但性格非常怪异。没有人知道他的脑子里整天想的是什么,也算是死不足惜吧。

然后便是刘备的第二个宝贝儿子刘禅,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扶不起的阿斗”。虽然有点窝囊,但是不得不说刘禅的命是真大。

刘备龟缩在刘表帐下后,他被安排到了新野这个地方。刘禅在新野出生,正是兵荒马乱的“好时候”。

那时候由于战乱频繁,尚在襁褓中的刘禅一直跟着别人东逃西窜。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坂坡之战了,多年后刘禅非常自豪地说道:“当年我和子龙叔叔在长坂坡视曹操数十万大军如同草芥一般,杀得他们片甲不留,还能全身而退。”

要说刘禅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自然是给赵云提高勇气值。

虽然有人怀疑长坂坡之战是杜撰出来的,但刘禅那时候每天的确处于危险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过也幸好有赵云和关张两兄弟的一路保护,刘禅最终长大成人了,就是有点呆傻。

其实从刘封和刘禅两兄弟的名字就能看出刘备的野心,封和禅结合起来是封禅。

封禅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而且这种礼仪只有皇帝能主持,这个礼仪在北宋之前可是非常流行的。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刘皇叔这时候就已经有当皇帝的想法了,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就算是儿子刚出生也无妨。

至于刘备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宝贝儿子,就没有那么出名了。准确来说,知道他们名字的没几个。

永理

刘备的第三个宝贝儿子叫刘永。刘备在成都自立为帝后,他册封三子刘永当了鲁王,同时还附带着策文。

策文的内容还挺多,简单来说就是你要在那个地方好好干,什么体恤爱民、知晓礼法、仁慈厚爱等,也就是做个老老实实的大好人。

刘备因病上了天之后,太子刘禅成功继位,接着刘永就被册封为了甘陵王,本来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挺好的。

但随着大宦官黄皓受到重用,刘永因为经常劝刘禅别跟他在一起玩,所以慢慢地刘禅就疏远了这个好弟弟。

蜀国灭亡后,刘永跟着别人去了魏国,估计他也是在那里去世的。

这刘备的第四个宝贝儿子就是刘理,他的妻子正是三国武学宗师马超的宝贝女儿,关于这个人其实也没有什么记载。

不过他去世比较早,蜀汉还没灭亡就已经去天上找刘备了。

随着刘备四个儿子的相继问世,他们的名字也是终于能连起来了。

“封禅永理”,封禅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说过了,至于永理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就是可以永远管理下去的意思。

先当上皇帝,然后子孙后代永远把这个皇帝位给传下去。

其实这个想法没有什么奇怪的,古代每个开国皇帝基本都会这么想,尤其是像朱元璋和刘备这样老百姓出身的。

如此家业来之甚是不易,所以他们自然想着能够一直传下去。

不过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光是靠着皇室一脉传承,注定会灭亡。

哪个王朝不会出败家子?就算那些先帝们励精图治,只要出现了一个败家子,那之前的努力都是白费。

这也算是封建王朝的一大弊端吧,难道上千年过去了,历代统治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

像朱元璋和皇太极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自然是非常清楚,但皇位总不能传给一个开国大臣吧。

而且历代统治者还受“嫡长子”这三个字的限制,他们能选的继位人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说是哪位皇子更加适合治国,然后让他来当皇帝,这样还算可以。

比如在某小说中,皇子们要想当皇帝,必须得经过层层考核,最后只有各方面最优秀的那个才能当上皇帝。

这种方法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比只传嫡长子要好太多了,而且这样也算是比较公平。

刘备虽然如愿当上了皇帝,皇位也传给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禅,很可惜这个皇位没有一直传下去。

“永理”是绝不可能会实现的,毕竟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残害实在是太大,总归有些脱离现实了。

0 阅读:11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