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有一种更加防不胜防的毒瘤在大学校园蔓延了。
前段时间我偶然刷到一个女大学生在上课期间偷偷做聊天直播。看到这,我心想这课堂纪律也太松弛了。于是我就多看了一会儿,可能平台以为我对这类直播感兴趣,之后就接连给我推送了不少女大学生的直播。
这些直播场景各异,有在课堂上的,食堂里的,寝室里的,还有上街坐车时也在直播的。她们都不是在表演节目或者打擦边球,仅仅是做非常普通的聊天主播,而且每天直播时长达到好几个小时,一天都不间断,这对还在读书的大学生来说,直播强度着实很高。
我开始以为她们直播收入很可观,可实际上她们直播间通常就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很少能见到几十上百人的情况,收到礼物的情况更是罕见。有一次看到有人问刷礼物加微信的事,主播直接表明纯聊天不加微信,不管刷什么礼物都不加。她们这样直播一天,估计也就几块钱的收入,最多也就几十块钱。
这让我十分疑惑,这种严重耽误学业的直播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果只是个别人这么做也就罢了,可很多女大学生都在做,这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于是我去询问了在MCN公司(Multichannel Network, 多频道网络)的朋友,这才解开疑惑。原来这是针对女大学生设下的一个圈套。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这样一些人,通常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专门在同学里寻找那些长相不错,稍微开点美颜就很漂亮的女大学生,大一新生更是重点目标。他们哄骗这些女生加入工会做直播,每成功忽悠一个,就能拿到几千元的提成。
像这些MCN机构(Multichannel Network, 多频道网络)估计是高薪吸引人去的。之前网上就有揭露这种割韭菜的方法了,去年有个很火的案子,一个未成年人去上班,结果第一天就人就没了了。很多人不敢不从MCN机构的要求,就是因为有违约金这一茬。当时这个案子火的时候,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有些机构就是靠违约金盈利的。不仅如此,那些卖课割韭菜的机构也差不多,他们的课程实际没什么用,和宣传的完全不符,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只会把责任推到学员自己身上。这种行为就像是钻法律空子,都快跟灰色产业差不多了。不过真要是打起官司来,谁更麻烦还真不好说。要是之前在网上传播这些事,说不定还会因为损害公司名誉收到律师函呢。
站在女大学生的角度看,想要不被忽悠确实很难。工会和她们签的合同是一年或者几个月,只要求正常聊天直播,不需要搞擦边内容,也不需要有才艺表演,一次性就支付二万到三万元的酬劳,后续有礼物打赏还能分成。一次性能拿到这么多钱,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这比多数同学一年的生活费都要多。有了这笔钱可以换个最新款的iPhone,买几身漂亮衣服,还能时不时出去吃大餐,想想就很诱人。
当你突破了自己的底线,下一次,底线就是你的上线了。
直播工会就是想让这些女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大幅提升,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不了几个月,这些大学生就会发现手头紧了,生活费不够用了。而且自从加入工会后,工会的培训或者聊天内容里,经常会有主播炫耀自己的榜一大哥多好,只需要陪着聊聊天,一个月就能收到好几万的礼物打赏。
这个时候,那些生活费不够用的大学生就可能会动摇自己的底线了。想着维护一两个榜一大哥,加个微信聊聊天而已,又不见面,也不会发生什么,一个月就能拿到几千甚至几万的打赏钱,似乎很不错。生活质量一旦提高就难以接受下降,人格底线一旦因高消费而被拉低,就很可能持续下降。涉事未深的女大学生和江湖老手榜一大哥之间,显然女大学生很难拿捏住榜一大哥。后面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也许有人会想,如果女大学生很自律,拿到钱后给家里或者存起来,不挥霍,是不是就能避免被这个套路坑呢?那可小看了工会的法务团队了。在合同里设陷阱是很容易的,就像办健身卡一样,一年的卡按理说能去365天,你以为自己能去100天,实际办卡后可能也就去一二十天。这合同里最大的暗坑就是直播时长,看似每天课余时间挂着直播,偶尔聊几句就能轻松完成,但实际并非如此。定金和订金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字之差性质就不一样了。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具有法律约束力,支付定金的一方如果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订金则更偏向于预付款性质,如果交易没有达成,一般是可以退还的。合同里这种因为一字之差就存在很大区别的情况可不少,就像一些购房合同或者购车合同里,可能就存在这种文字陷阱。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在金钱或者权益上遭受损失。
更何况大学生平时要参加社团活动、社交、谈恋爱、突击考试等,都需要花费时间。工会对接人员再有意无意暗示违约也没什么大事,后面补时长就行,这些大学生往往就放松了警惕,最后陷入违约的境地:跟高利贷一个套路,给的每分钱都不可能白给,如果单纯只是直播,那总的直播收入必须要大幅高于那些公司投入的成本,如果不足以支付成本,那么就是用什么来替代支付的问题了,只要有一点点价值资本就能把她吸干。
违约后,工会也不会把事情搞得很难堪,通常是好言相劝,让女大学生拉低底线,维护两个榜一大哥,多拿些礼物分成,给工会增加收入,这样违约的事也就过去了。一边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违约金,一边是拉低底线还能增加收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其实上当之后,很多人就被拿捏住了,其实直接违约去法院能够降低损失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签的工作合同违约了,法院偏向大学生的责任陷阱,大学生没签过合同对违约认知不够,这是mcn吃违约金套路的升级版。
所以大家都能发现,工会全程没有欺骗,没有威逼,挑不出任何不合法的地方,但就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一批又一批的女大学生拿捏住。因为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碰过多少钱,到了大学开始有生活费需要自己规划,一旦有过一次块钱就会在暴发户心理的驱使下大把大把得花。最后回不去过去只有生活费的日子,这其实也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当然也包括父母及社会对孩子金钱观念教育缺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恐怕后面还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