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车企都是马拉松的高手!”
当长江汽车董事长曹忠9月21日在2018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的这一演讲题目获得了全场嘉宾的认同。
时光回到2016年12月2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杭州长江汽车调研后说,长江汽车是在正儿八经地干汽车,忍得住寂寞,认认真真地从正向设计开始,把基础打牢,在研发上肯于下大的力量,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基础打好。在产品工艺、生产质量上,长江汽车的根基也很扎实,乐于接受那些德国专家们的忠告和建议,在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不急于进入市场,进入市场的(车)就是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的。
G20对于长江汽车来说就相当于一次验证,这个考试是及格的。这与公司管理层的理念、境界和对长远目标、梦想的追求等有密切关系。现在恰恰就需要这样的公司。
四年前,跃跃欲试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者、创新者似乎看到机会,蜂拥而上。即便进入这个产业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终将要退出,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进入者是可敬的。也不能不让他们去大胆一试,否则中国就出不了特斯拉和马斯克。
130多年前,汽车诞生于德国,产业化于美国,兴盛于欧美。以美国为例,1908年,美国有253家汽车生产厂家。1920年,跌落到108家。1926年,只剩下44家,那时,80%的汽车由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生产。1987年,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占到90%以上。到1998年5月,美国克莱斯勒和德国戴姆勒-奔驰合并,美国汽车工业仅剩“两家半”。这就是马拉松。这就是大浪淘沙伟大的汽车公司都是跑马拉松的高手。
曹忠在今年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期间说过,“新能源造车不是一次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中国的新能源还处于初期阶段,要想完全替代传统燃油汽车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仅需要强大的爆发力,还需要持久的耐力,包括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以及自主研发技术的实力。”
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前不久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当前造车竞赛并非跑200或400米就可以决出胜负的短跑比赛,如何更好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他补充:“埋头首款车型打造的同时,奇点汽车深耕智能化核心竞争力,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我相信凭借稳扎稳打、务实研发,奇点汽车可以在这一漫长的战役中最终胜出。”
无独有偶。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也认为造车需长跑。造车不是一次短期的投机行为,而是一段长跑。
近四年,互联网、房地产等各路资金投向汽车行业。而汽车制造业毕竟不同于互联网行业,具有产品推出和换代周期长、产业链长、投资回报周期更长等特点。造车,如同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竞赛,获得资本青睐,只是获得了比赛的入场券。
8月19日,一家知名新势力造车企业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企业还没有看透造车这件事情,比较‘焦虑’。恒大、宝能等企业跨行进入汽车背后有很多因素,但这类企业对汽车基本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仅仅是刚‘入门’,要实现所宣传目标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甚至有可能根本实现不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世界汽车发展132年之际,出现了传统燃油汽车增长乏力、而电动汽车在替代成长中面临诸多挑战,可谓“成长中的焦虑”。面对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无论是新造车势力,还是转型兼做电动汽车的传统车企,不仅需要百米冲刺的爆发力,更需要马拉松的耐力和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