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水问毛泽东:批极左还是批右?毛泽东: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

千篇历史藏 2025-03-14 05:43:09

【《毛年谱(1949-1976)》(第六册)纪事本末(718)】1972年,毛泽东79岁。

1972年12月6日,毛泽东让江青将人民日报社王若水来信转给周恩来、张春桥、姚文元等,提出由他们一起找王若水谈话,解决一下信中所提问题。王若水在十二月五日给毛泽东的信中说:

当前报纸宣传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示。报纸上一直是提“排除‘左’右干扰”,这个提法,没有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左”的干扰是主要的还是右的干扰是主要的呢?批修整风,也就是批林整风,究竟主要是批“左”的方面还是右的方面呢?今年八月一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指示:人民日报等单位,极左思潮没有批透,“左”的不批透,右的东西也会抬头。我很同意总理这个提法。

八月八日,春桥、文元同志接见人民日报几个同志时,春桥同志讲了一段话。他的用意显然是提醒我们,不要批“左”过了头,转到右的方面去。这当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但当前批极左主要是批过了头呢?还是批得不透呢?这个问题却没有解决。来信认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宣传方针的问题,而且是整个批林整风如何进行的问题。

十二月十五日、十六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王若水的信和对批极左问题的认识。

12月17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召集周恩来、张春桥、姚文元等开会。谈到当前的形势时,毛泽东说:

批极左,还是批右?批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天下大势,是一团漆黑,还是略有光明?有人认为是一团漆黑,说光明还出林彪?没有光明,还有一片之明嘛。动不动说大好形势,没有漆黑,那也不对。林立果、林彪,不要称为“贼”。林彪路线的实质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

12月19日,周恩来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约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传达了毛泽东的这些指示。

王若水:好心办坏事

王若水(1926年10月25日 [1-2]-2002年1月9日),著名党报总编辑,政治理论家。笔名王澈,祖籍江西泰和,出生于上海,4岁时举家迁居湖南,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逃难到四川。高中时就读于雅礼中学。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北平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0年代,参加过对胡适、梁漱溟的批判。后与杨献珍派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论争。

1963年,发表《桌子的哲学》,受到毛泽东的称赞。1977年,被提拔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分工主管评论、理论和文艺。

自从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给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都对这场革命产生了困惑,因此,急需要对林某集团的属性进行“定性”,也就是让国人明白,林某一伙到底是“极左”还是“极右”。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包括周总理也认为,林某集团就是走的“极左”路线,但是,四人帮却想撇清他们与林某的关系,极力辩解林某集团是“极右”。

周总理在许多会议上,都旗帜鲜明地号召大家认清林某集团的“极左”路线,清除“极左”思想,自然也受到了四人帮的敌视,对周总理展开了全方位的围攻。

这时候,《人民日报》副主编王若水,就好心办了一件坏事。1973年10月14日,王若水趁着张春桥、姚文元外出不在京,一连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三篇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分别是《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学习笔记》、《坚持无产阶级铁的纪律——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一点体会》和《一个阴谋家的丑史——读〈巴枯宁〉》。

在这三篇文章中,王若水借古喻今,借批判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几个“极左”代表人物,揭示了同样喊出许多无政府主义口号的林某集团就是“极左”。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人帮立即进行反击,王若水一下子陷入了风口浪尖。

王若水毕竟是个书生,缺乏斗争经验,反而凭着自己的书生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

今年八月一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指示:人民日报等单位,极左思潮没有批透,“左”的不批透,右的东西也会抬头。我很同意总理这个提法。

在给周总理带来很大麻烦。江某抓住这个机会,在毛主席面前煽风点火,说王若水的文章和信是周总理指使他写的,目的就是要否定那场运动。

毛主席看后,把这封信转给了周总理,责备之意不言而喻。毛泽东在同张春桥、姚文元的谈话中,明确表示不同意那封来信中的观点,主张对极左思潮应当“少批一点”,当前主要应该批林彪的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的“极右”。

这是毛泽东担心批极左将导致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而得出的结论。但毛泽东的结论,使“九一三”以来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难以公开继续下去。早就对周恩来极为不满的江青一伙,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十二月十九日,周恩来召集人民日报社领导成员开会,传达两天前毛泽东的谈话要点。趾高气扬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也到会。会上,周恩来在不得不批评报社负责人的同时,又自己承担起责任来。他说:这是中央务虚不够,不能完全责备报社工作的同志。

王若水与异化、人道主义

1980年代初,发表《关于异化的概念》《谈谈异化问题》,向中国读者介绍异化概念,并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问题;又发表《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为人道主义辩护》,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1978年~1982年,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87年8月,被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罪名勒令退党,王拒绝后被予以除名。

1988年,离休。

1989年和1993年,先后两次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邀请,赴美做访问学者。

1994年,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作访问学者。

1998年下半年,赴瑞典,任隆德大学东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2002年,在美国波士顿去世。

1 阅读:514
千篇历史藏

千篇历史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