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继续来聊聊 AIGC
也就是ChatGPT之类的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工具
前段时间(4月19日)我看到个新闻——

总觉得这种炒作有点既视感……


每次这些热点出来后,就会有公司一波波地出来蹭概念。
甚至有骗子打着元宇宙概念出来骗钱——

现在回头看看元宇宙,除了Meta(毕竟没法把名字改回来),好像大多数公司也都没什么声音了。
ChatGPT出炉后,网上也有大量AIGC工具的相关课程。
有人说这些课程是在「割韭菜」,只是在利用大家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

所以今天我打算来细聊一下几个问题——
ChatGPT等AIGC工具也会像元宇宙一样,来去匆匆吗?
我们需要因为它的出现而感到FOMO吗?
这波又是「割韭菜」吗?有跟进的必要吗?

FOMO这个概念我以前也提到过,顾名思义,「错失恐惧」。
在信息爆炸年代,我们隔三岔五就要回下微信、刷下朋友圈,生怕错过什么热点,生怕被朋友落下。
一般来说,FOMO可以分为两种——

后者吧,我觉得必要性不大(无论你买回来的书或课程是看了还是没看)。
像我有个朋友,她上了N多慕课,拿了一堆证书。
但是她学的东西,在她的工作中很难用到几次。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书就直接在架子上落灰了,课程听了个开头就停了。
(我以前也整理过克服这种「没意义的FOMO」的方法论,感兴趣的话,可以翻翻文末的相关链接)
而前者,「有意义的FOMO」,带来的自然是「必要的焦虑」。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现在不懂得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怎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何判断我的FOMO是否有意义呢?
或者更直接点:在这波风潮中——

让FOMO变得「有意义」的前提,是一旦错失了某个事物,会让自己在效率层级大幅落后于平均水平。
所以要达到「不容错失」的标准,有下面这三个条件——
条件 1:产品门槛低
只有产品门槛足够低,才有足够多的个体使用,才能产生网络效应,不然只能变成小众产品。
这里的门槛,包括使用门槛和资金门槛。

当然,就算产品门槛高,从商业模式来看也是成立的——
比如一些很难用的单反、很贵的包包,定位的就是给发烧友的奢侈品嘛。
再比如一些学习成本极高的软件,像是PR或AE,定位的则是生产工具。
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错过奢侈品并不会让自己过分焦虑;如果我们并不打算从事特定行业的话,不学某些软件也无所谓。
条件 2:需求频次高
只有需求频次足够高,才有足够长的使用时间,才能拓展其他场景,不然只能变成闲置产品。
比如微信,占据了高频的沟通需求,从而拓展了支付、游戏、电商、交通、政务等场景。

而反过来的,像是一些培训机构强推的,用Python写爬虫程序这种需求,其实对于大部分工作来说并不会经常用到。
等你真的要用到的时候,直接搜索一下免费教程;甚至可以在淘宝或猪八戒网上,找个外包现写代码也行。

当然,作为思维方式的训练,学习编程本身也是有好处的。
只是对于大多人来说,Python小课之类的产品,就算是错过了,也不用太焦虑。
条件 3:效率提升多
只有效率提升足够多,才有足够大的收益,才能有换掉旧产品的动力,不然只有极客才会使用。
毕竟带来的收益还没法覆盖替换旧产品的成本……
最典型的失败案例,是曾经火爆一时的Dvorak键盘——

我们现在熟悉的QWERTY键盘,其实并不是最适合我们打字的。
最早的时候,一旦我们打字速度太快,打字机常用字母的铅字连动杆就会相互碰撞,导致堵塞。
于是键盘设计者把常用字母给隔开了,这样打字速度会慢一些,也不会有卡字问题。

所以后来Dvorak键盘被发明了——
二战时的一项研究表明,Dvorak打字员的速度要比QWERTY打字员快74%,世界上打字最快记录也是由这个键盘创下的。
但是Dvorak键盘却没办法普及开来。
因为对那些已经用习惯QWERTY键盘的用户来说,大家会存在路径依赖的心理:重新学习Dvorak键盘要花很多时间,而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提高打字速度。

对于这类产品,错过也就错过了。
大多数人也不会觉得过于焦虑,毕竟提升的效率也很有限。
我们不妨用这三个条件来分析AIGC工具以及元宇宙——

从产品门槛来看,ChatGPT过亿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说明了一切;相比之下,元宇宙的AR/VR眼镜数量级还在千万量级。
这两个数字的区别也跟资金门槛也有关——
毕竟一个VR眼镜动辄数千人民币,动作捕捉设备更是随时上万。

从需求频次来看,元宇宙目前的使用场景相对有限——
主要在医疗(远程手术)、教育(示范教学)、政务管理(孪生城市)等等,还是to-B的场景更多。

而AIGC方面,它的可拓展性还是挺强的:虽然我们不一定可以直接通过ChatGPT等AIGC工具提高效率,但就跟iPhone可以装很多APP一样——
我们可以在GPT-4接入Wolfram Alpha的API来做数学题,也可以接个Stable Diffusion帮你设计出图。
而从效率提升来看——
元宇宙的交互方式,确实可以带来效率上的提高。
但目前来看,这个程度的提高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全息投影固然炫酷,但视频也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细节;动作捕捉确实提升了游戏体验,但我靠着键盘手柄也可以玩得很尽兴。

至于AIGC嘛,我们可以直接看看新闻——


所以从结论来看,针对AIGC,姑且还算得上是「有意义的FOMO」。
它大概率不会像元宇宙这样,忽然就一落千丈。
毕竟两者还有个大区别——元宇宙底层是在构建一个系统,而AIGC工具已经可以直接应用了,两者的落地难度还是差得比较多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市面上那么多「我用ChatGPT月入10万」之类的课程,我该乖乖被割吗?
如果我们把「割韭菜」定义为,课程销售者把「无意义的FOMO」强行吹捧成「有意义的FOMO」,那么ChatGPT相关课程好像也不算「割」得太狠。
至于要不要乖乖被「割」,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课程到底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这类课程提供的价值,主要还是帮你取得「先机」。
因为我们早晚都用得上这些产品——
就像iPhone在2007年推出后,我们等了两年后也可以在内地用上。
(顺带一提,国内的第一部智能手机魅族M8也是在同一年上市。)

毕竟只要有利可图,国外企业就会想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企业也会想着很快跟上。
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商汤的「日日新」、昆仑万维的「天工」、360的「360智脑」、金山的「WPS AI」……
所以这类课程,更多的价值,还是在于教你怎么更快地用上稍微先进一点的AIGC工具。
以前我也在 行研训练营 里提到过Everett Roger的「创新扩散理论」:简单说就是,不同的人接受创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按先后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的用户——

最早用上某个产品的,一般都是那个领域里头的从业者。
所以作为没有技术背景的普通人,要成为创新者其实是有点难的。
可以说,创新者里头有一群人就是「割」大家的人,他们本质上就是在利用信息差赚钱。

上这些课,更多的只是让你节省信息搜寻的时间。
坦白说,大部分这些课程讲的东西,网上都有免费的内容(行业大佬的课价值会高一些)。
不过通常你支付的,更多的还是对方做信息整合这个动作的价值。

不过买这些课程,千万不要冲着「月入10万」之类推销语的。
这种案例只是极少数,而且很难复制。
毕竟,如果你本身没有技术背景的话,要独立成为创新者还是有点难的。
但是呢,要成为早期使用者还是没啥问题的。
而成为早期使用者还有个好处——这会有马太效应。
也就是一旦你在某些产品是早期使用者,后续你在一些相关产品上也会更容易成为早期使用者。
比如你现在已经搞定ChatGPT Plus的账户了,后续推出GPT-5了你也可以更快用上。
特别是目前,我们正处于下一个长创新周期的开端,速度跟上,还是很重要的。
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相关阅读:
《读的书都喂了狗?这是因为你没有克服知识焦虑!》
《做个不着急的聪明人》
Second Life:《在这个游戏里,一切皆有可能:炒房、赌博、金融危机…》
《元宇宙可能会毁掉这个世界》
图文/ 狐狸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4月,国内大模型遍地开花》《那些国内互联网巨头许下的诺言集体兑现,类ChatGPT产品扎堆亮相,下一步该拼啥?》《热点|GhatGPT板块攀升至近60家 大模型投资引发担忧》《国内GPT联盟成立,行业创新有望再提速》《被人工智能抢饭碗!调查:26%欧洲科技公司因ChatGPT裁员》《AI入侵我的行业:裁员30%,高手却加薪了》《警惕!非法集资变种抬头!元宇宙、虚拟货币、数字藏品被点名》《元宇宙首个国标联盟成立 产业生态加速形成》《GPT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多家“中字头”共同发起,这些领域或受益》《ChatGPT将引发澳洲“裁员潮”,大厂华人职员丢饭碗》《关于ChatGPT和美国裁员潮,我有很多隐秘消息》《ChatGPT引发失业潮,美国新闻巨头裁员12%,人工智能加速替代人类》《一公司老板上午体验ChatGPT,下午宣布裁员40%——|黄健森|搜索引擎|员工总数|openai|史蒂夫·乔布斯_网易订阅》《被人工智能抢饭碗!调查:26%欧洲科技公司因ChatGPT裁员》《电商行业助手 亚马逊商家用ChatGPT撰写商品文案》《苹果 iOS 16 悄然支持世界上打字最快的 Dvorak 键盘布局》《键盘上奇怪的字母排列方式,140 年来竟然难以更改》《集邦咨询:Oculus Quest 2助攻 2022年AR/VR装置出货量上修至1419万台》
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我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