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宗庆后去世,5000亿饮料帝国何去何从?

李砍柴 2024-02-28 15:56:04

两天前,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因病去世。

他家世显赫,却历经人间疾苦,白手起家。

他在没有出路的年代,硬是为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成为首屈一指的传奇人物。

01

宋朝名将宗泽是宗庆后的祖上,宗庆后的祖父是张作霖的财务官,宗庆后妥妥的名人之后。

然而,出生于1945年的宗庆后,却未享受到名人之后的丰沃生活,反而是家境贫寒。

当时,父亲根本找不到工作来养家糊口,迫于生计,父亲只能携全家定居于杭州。

谁知到了杭州,父亲的身份还是被曝光。

父母加宗庆后兄妹5个,共7口人,仅靠母亲一个人工作,始终是入不敷出。

宗庆后作为家中长子,上完中学就主动辍学,开始闯荡江湖。

他曾在杭州街头叫卖小商品,发传单、给人看门……

不管钱多少,只要有机会挣钱,他都会去做。

1963年,赶上“上山下乡”,宗庆后满怀雄心壮志报名去了舟山马目农场。

他本以为四面环海的舟山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但是,当宗庆后满怀期待来到遥远的海岛时,没有蓝色的大海,也没有金色的沙滩。

看到的却是满目荒夷的海滩,犹如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后来,宗庆后才知道舟山农场本是个劳改所。

因为地理环境恶劣,人烟稀少而被人们称为“舟山西伯利亚”。

既来之,则安之。

宗庆后稍做调整后,又恢复到之前的心态。

他要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开启他新的人生。

这里不光条件艰苦,工作也相当繁重。

宗庆后和一起来的知青,每天不光要完成挖盐、运盐、晒盐的工作,还时不时被调去建渠修坝。

面对繁重而乏味的工作,很多年轻人都无法忍受。

有的人晚上看着长满水泡的手与脚痛哭不止,有的人干脆撂挑子,一走了之。

而身材瘦小的宗庆后却毫无怨言地坚持着。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出工,完成当天所有的工作后,才回到宿舍休息。

最与众不同的是,他在工作之余,总是抱着本书看。

一年后,马目农场停办,宗庆后又被调到绍兴茶场。

种茶、采茶,烧砖、烧窑……宗庆后在这一干就是14年。

世上本无路,唯有遇山开山,遇水修桥,方能有路。

那时的宗庆后就凭着异于常人的毅力,吃得苦中苦,为自己日后的创业开山辟路。

02

1978年,母亲退休,宗庆后终于回到杭州接替母亲,成了校办纸箱厂的推销员。

那时的推销员听上去好听,实质上就是骑着三轮车,到处推销校办厂生产的纸箱及作业本。

这个工作在别人眼里,风里来雨里去,还要受白眼,不是好活。

宗庆后却干得有滋有味。

他每天去不同的地方兜售纸箱时,踏实热情,结识了很多朋友。

其中,宗庆后也慢慢了解做生意的一些窍门。

最让宗庆后开心的是,厂里分给他一间独立的宿舍。

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就再也不出门,一个人安静地在宿舍里看书。

直到10年后,中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宗庆后第一次想改变自己目前拮据的生活,想干点什么。

宗庆后发现很多地方开始搞基建,电表成了香饽饽,非常紧缺。

宗庆后进了一家电表厂,推销起电表。

厂里听说广州有人要购买上万只电表,就让宗庆后背着电表样品,去广州谈订单。

他背着上百斤的样品,上了南下的火车。

这一路,宗庆后都不怎么敢睡,就怕被小偷偷走样品。

他好不容易到了广州,找到要买电表的那家单位时,却被浇了一头冷水。

他们看着背着大包小包的宗庆后,冷冰冰地说道:

“我们广州电表厂到处都是,你这个价格太高了,要再便宜些,我还能考虑考虑!”

“怎么,他买我一只电表,我还得对他感激涕零?”宗庆后感觉十分不好,他背起电表头也不回地走了。

走在热闹的广州街头,宗庆后慢慢冷静下来。

这时他想了下,大城市机会多,但竞争也激烈,周边正在发展的海南,或许对电表的需求更大。

“这次出来,不能空手而归。”于是,宗庆后几经辗转来到海南。

他背着电表,奔波于海南的乡镇,一家家推销他的电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如宗庆后所想,他如愿拿到多个订单。

虽然量都不大,但积少成多,总算是有所收获。

之后,随着电扇的火热,宗庆后又推销了一段时间电扇。

这段经历,用宗庆后自己的话来说:

“我用脚来丈量中国的市场,深入到穷乡僻壤、犄角旮旯,‘中国市场地图’就是这样在水里火里、摸爬滚打中摸透的。”

这也为宗庆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路基。

03

1987年,宗庆后之前工作的上城区校办厂因年年亏损,开始推进承包制。

宗庆后得知消息后倾其所有,并借贷14万,承包了校办工厂的企业经营部。

42岁的宗庆后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这14万我根本不敢用完,只简单地买了几张桌椅,粉刷了下墙面,就将经营部的牌子挂上了。”

宗庆后成了经营部经理,他终于走上自己想走的路。

但宗庆后知道,想走好这条路没那么容易。

整个营销部一共3人,除了宗庆后,其他两位都是女同志。

宗庆后再次揽下了所有的重活、难活。

营销部刚开始营业,只能做些孩子的小文具生意。

这些生意需求量大,但利润微薄,因此很多人都看不上这些小生意。

“没人做,竞争就小,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也能聚沙成塔!”

宗庆后骑着营销部的破旧三轮车,每天给有需求的学校送货。

他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联系需要货,就随叫随到。

很快,宗庆后的企业经营部在杭州各小学间有了很好的口碑。

为了创收,到了夏天,宗庆后又联系了冷饮批发代理,开启卖冰棍的业务。

炎炎夏季,冰棍一到货,宗庆后迅速将冰棍从车上卸下来放进冷库。

然后,根据订单,再把冰棍放到三轮车上,冒着烈日去送货。

一会烈日,一会冷库,宗庆后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才能将一天的货送完。

宗庆后守着这些小生意,日复一日终于等来了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品成了热销商品。

有款针对孩子的“中国花粉口服液”还没有知名度,想要打开市场。

他们注意到有学校资源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

宗庆后果断抓住这个机会,成了“中国花粉口服液”的代理商。

在宗庆后一系列的操作下,中国花粉口服液销售火爆,以至于供不应求。

这时,宗庆后一路而上,联合杭州政府成立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专门进行“中国花粉口服液”的灌装。

1988年,宗庆后的企业经营部实现400多万的年销售额,他的员工也增加到130人。

此时,宗庆后并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他准备研发自己的产品。

最终,他用桂圆、红枣、山楂、莲子作为原料,研制出一款儿童饮料----娃哈哈诞生了。

1989年,杭州娃哈哈食品厂成立,宗庆后的创业之路一路攀升,老爷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曾说:

“认真做好一件事,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几十年来,我们的信念从未动摇。

我们对快速积累财富的虚拟经济视而不见,只想一心一意做产品、搞实业,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最实惠的必需品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宗庆后名门忠将之后,无论贫穷还是富足,他一生都坚守着初心,肩负着企业的责任,是现代企业家的楷模。

天堂没有病痛,宗老一路走好!

-End-

作者:尘落埃静

编辑:一乙木

0 阅读:0
李砍柴

李砍柴

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