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小城的早市热闹非凡,李阿姨推着一辆小推车穿梭在人群中。她的脸上有些倦意,但眼神却带着急切的光。今天她要赶在天亮前买到一种“稀罕货”,因为听人说,这是能让女儿身体恢复的关键。
摊位前,卖鱼的大叔正忙着称量鲫鱼和鲈鱼,旁边还有几条长相奇特的鱼安静地躺在水槽里,少有人问津。李阿姨犹豫了一下,却还是坚定地指向了那几条“冷门鱼”。“大叔,给我称两条这个吧。”旁边有人悄声笑道:“这鱼没人买,味道不行,阿姨你不懂吧?”李阿姨没有理会,只是淡淡一笑。
这几天,她心里一直记挂着女儿的身体。她女儿小敏是个幼儿园老师,工作繁忙,再加上湿气重的南方气候,最近总是喊着胃口不好,整个人也瘦了一圈,连医生都说是脾虚湿重,需要好好调理。
村里有个老中医告诉她,鲫鱼和鲈鱼固然好,但有三种“被冷落”的鱼其实更适合湿气重、虚弱体质的人。“这三种鱼不仅补虚,还能健脾祛湿,比鲫鱼更适合她这种情况。”老中医的这句话李阿姨记在了心里。
很多人提到补身体,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就是鲫鱼汤或者清蒸鲈鱼。这两种鱼确实营养丰富,但未必适合所有人。
古代医书《本草纲目》中提到,“鱼肉味甘,性温,可健脾益气”,但也指出不同鱼种的功效各有侧重。脾胃虚弱、湿气过重的人群更需要选择具有祛湿、补中益气作用的鱼类,而这三种鱼正是被忽略的“宝藏”。
一、泥鳅:小鱼大能量李阿姨买的第一种鱼就是泥鳅。这种小小的鱼在中医中被誉为“水中人参”。《本草纲目》记载,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祛湿补虚”的功效。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泥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尤其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小敏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泥鳅汤,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母女俩常去田埂上抓泥鳅。李阿姨想着,炖一锅泥鳅豆腐汤,既能让女儿回味童年的味道,又能帮她健脾开胃。泥鳅性温,尤其适合南方湿气重的体质。老中医说:“这种鱼最适合湿气重、肢体无力的人,吃几次,整个人都轻快了。”
二、黄鳝:补气血的高手第二种鱼是黄鳝。黄鳝的外形虽然不讨喜,但它在养生界可是“明星选手”。《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黄鳝有“补中益气,强筋骨”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黄鳝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
李阿姨记得,村里的老中医曾说,黄鳝炖汤时加入红枣和枸杞,能够增强其补气血的效果。于是,她特意向卖鱼的大叔讨教了黄鳝的做法。
炖煮时去腥很关键,可以用姜片和米酒中和味道。李阿姨炖了一锅黄鳝汤,端上桌时还担心女儿会嫌弃,没想到小敏喝了一口便停不下来,连连感叹:“妈,这汤太鲜了,喝完胃里暖暖的。”
三、带鱼:滋补却不腻带鱼是李阿姨买的第三种鱼,也是许多人忽视的滋补佳品。《药性本草》中记载,带鱼具有“补虚健脾、润肤养血”的作用。带鱼肉质细腻,脂肪含量适中,不会给脾胃虚弱的人带来负担。
李阿姨听老中医提到,带鱼还有“润燥”的作用,特别适合冬季干燥的天气。她将带鱼切块,稍稍煎至金黄后,用葱姜蒜和少许酱油焖煮,简单又美味。小敏喝了一口带鱼汤后,忍不住对妈妈说:“妈,这鱼汤比鲈鱼还鲜!”
李阿姨的选择并非没有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泥鳅、黄鳝和带鱼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鲫鱼和鲈鱼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未必适合湿气重或脾胃虚弱的人群。泥鳅能祛湿,黄鳝补气血,带鱼润燥,这三种鱼各有千秋,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小敏恢复得很快,脸色红润了不少,胃口也逐渐好转。她甚至还把三种鱼的做法教给了自己的同事,大家都纷纷称赞李阿姨“真是有眼光”。
养生是一门学问,食补更是要因人而异。鲫鱼和鲈鱼虽好,但并非万能。李阿姨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有些“冷门”的选择恰恰是最适合的。养生并不需要追求昂贵的食材,只需用心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物,再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收获健康的身体。
所以,下次去菜市场时,不妨试试这三种鱼,也许会给你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