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中,骑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兵种,甚至可以说谁掌握了优势骑兵,谁就已经在战争中赢了一半。
中国古代的骑兵发展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自从我们的祖先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就已经会骑马了。但是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真正应用于战争,是在后来才出现的。
这主要是因为,骑兵非常昂贵!在部落时代,人们根本负担不起骑兵!
现代人可能会认为,所谓的骑兵,不就是指人骑着马打仗吗?所以,骑兵与步兵相比多出的成本,不就只是养一匹马的口粮吗?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个账单或许可以这样算。但在古代,绝对不是这样的。
首先,一个真正的骑兵至少是一名职业士兵!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实并没有职业士兵的存在。大家都是平时务农,需要打仗时,国家或部落就会进行征召,组建军队。
也就是说,先秦时期的士兵在平时并不打仗,他们本身是农民,可以靠自己种地谋生。但一旦成为职业士兵,这个人的工作就只是训练,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需要别人来养活他!
在铁器农具成熟之前,农业生产力其实很低。要养活一个职业士兵,往往需要五个以上的农民为他提供口粮。而一个真正的骑兵通常不只有一匹马,通常会有两到三匹马交替使用。再加上战马所需的草料,以及骑兵所需的武器装备。因此,在战国时代之前,通常需要五十个普通农民才能养活一个职业骑兵!
在春秋时期,一个正常的诸侯国拥有十几万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即使是十几万人规模的诸侯国,即便倾尽全国的生产力,也只能养活两三千骑兵。这意味着只有最强大的几个大国,才能真正负担得起骑兵这个兵种。
所以,在夏商时期,大家主要使用的是战车。至于战马,主要用来拉车。与大规模的骑兵军团相比,战车虽然灵活性稍低,但成本却要低得多。根据考古发现,商朝的战车通常是四匹战马拉一辆车,车上一般只有三个人,通常是贵族或职业军人。
而在战车周围,通常还有上百人进行保护。这种配置中,只有车上的贵族和战马是常备士兵,其他那些保护者都是普通农民,他们不需要占用国家财政。这样的配置比大规模骑兵军团要低很多。
然而,即使如此,按照当时的生产力计算,仍然无法负担得起战车的存在。例如商朝灭夏的决战,据记载,商朝只出动了七十辆战车。这七十辆战车需要的战马数量也只有几百匹。
但即便如此,商朝也倾尽了所有的家底才勉强凑得出来。
因此,在部落时期和夏商早期,基本上没有骑兵这个兵种的出现。直到商朝中后期,才开始出现独立的骑兵。然而,那时的骑兵数量很少,往往只从事侦查工作或保护高级将领。
但是,商朝的骑兵虽然数量有限,却彻底开创了骑兵的历史。因为一旦骑兵出现,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灵活性!
在战争中,速度和灵活性往往能直接决定战争的走向。速度越快,意味着我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可以随时袭扰你。当你精疲力尽时,我再对你发起总攻。
所以到了西周时期,周王朝愈发重视骑兵这个兵种。到了西周中期,随着周朝国力达到极盛期,周王朝开始大规模扩建马场,计划组建超大规模的骑兵军团。
在这个过程中,周王朝注意到他们的马夫非常出色,擅长养马。因此,周王朝把今天甘肃天水地区的一块土地直接给了这些马夫,让他们去那里养马。
几年之后,这些马夫的家族逐渐壮大,建立了一个国家,即秦国。几百年后,秦国彻底灭掉了周王朝,统一了中原。
如果周王朝知道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搞这些养马产业。
因此,在西周时期,骑兵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然而由于当时骑兵刚刚出现,大家对这个新兵种还不太熟悉。因此,在西周历史上,骑兵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史书上也没有多少记载。
接下来到了春秋时期,由于周王朝衰落,整个中原地区彻底分裂。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诸侯国都负担不起大规模骑兵军团的存在。即使在春秋末期,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国力能够超过周王朝当年。
然而,春秋时期的几个强大诸侯国开始逐渐训练独立的骑兵。尽管最强大的几个国家,如秦国、晋国、齐国和楚国也只能负担起几千人规模的骑兵军团,但这个规模已经足够他们研究许多骑兵战术了。
因此,到了春秋时期,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开始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例如在春秋中期,秦国护送晋文公回国时派出了两千骑兵保护他。这两千骑兵基本上是当时秦国全部的实力。此时率领这支骑兵的是当时的秦国太子秦康公。
秦康公直接领导一支骑兵军团,显示了秦国对这支骑兵军团的重视程度。
随后到了战国时期,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开始逐渐成熟起来。相比步兵而言,由于步兵发展历史更长,他们的战争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而骑兵的战争模式在战国时期才逐渐成熟起来。
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掌握骑兵战术并制定一整套战术的人是战国时期的李牧。作为赵国的重要将领,李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驻守在赵国北方,负责与北方的匈奴人作战。
就在这个过程中,李牧逐渐熟悉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并开始制定完整的战术体系。后来,李牧在赵国边境发起进攻,一战消灭了十多万匈奴主力。这场战争直接导致匈奴在秦朝建立之前不再南下侵扰。
李牧在这场战争中采取的方法,放到后世眼里其实相当简单。他先将重装步兵和战车等隐藏在后方,然后让牧民放出漫山遍野的牛羊,吸引匈奴人的主力。随后,李牧派遣赵国的骑兵军团从两翼袭扰,截断匈奴人向其他方向的撤退路线。同时,正面的步兵主力缓慢前进。在这样的战术下,匈奴人无计可施,最终只能被消灭。
如果放在后世,骑兵战术彻底成熟之时,匈奴人完全有能力集结内部的重装骑兵,然后直接选择一个方向对赵国步兵军团进行猛攻。依靠重装骑兵的冲锋,匈奴人肯定能够突破防线。但是在战国时期,匈奴人的骑兵并没有这样的实力,无法完成这样的战术。
李牧的战胜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战争认知!原来,当几千骑兵发起联合冲锋时,步兵是真的无法抵挡的!这和敌我双方的人数并无关系。面对几千人规模的骑兵军团,尤其是重装骑兵,步兵基本上只能被动防守,长年忍受匈奴人的进攻。
因此,在汉朝建国后,也开始在北方训练各种骑兵。随着汉朝灭亡,到了楚汉战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骑兵战役出现了,这就是彭城之战。简单来说,刘邦占领了项羽的老家,手握五十万大军,对项羽毫不畏惧。然而,接下来,项羽只带了三万精锐,正面进攻刘邦。在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里,他打垮了刘邦的主力,甚至杀死了超过十万人!
项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本人真的很能打之外,历史学家们推测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是当时他指挥的军队都是骑兵!而且,其中很多都穿着护甲。
这其实要归功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消灭了秦朝的长城兵团,获取了大量的装备。此外,秦朝末名将章邯带着二十万人投降了项羽,但随后项羽又把这二十万降卒全部杀掉。因此,项羽继承了秦军的装备,打造了西楚铁骑。
彭城之战的结果再次改变了所有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原来,几万骑兵一起冲锋时,步兵是真的挡不住的!这已经不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在几万人规模的骑兵军团面前,尤其是重装骑兵面前,步兵阵型根本无法挡住,步兵只能被屠杀。
虽然到了明清时期,骑兵的重要性随着火器的出现逐渐减弱。但至少在清朝晚期之前,骑兵仍然是战场上移动最快的兵种。单单这个速度优势就是其他兵种无法比拟的。
上述是中国骑兵发展的历史过程。真实的古代战争中,并不会出现一方全是骑兵,另一方全是步兵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双方都有不同的兵种,采取不同的战术。而在这个过程中,骑兵凭借速度和重量优势,往往可以改变战争的走向。
这才是骑兵真正厉害之处。
离人浅笑泪倾城
我就想问一句:汉朝都建立了,那什么时候打的楚汉战争?
打大赤脚到处走 回复 02-21 15:58
他应该是写错,但真要说也可以,我记得史记是把刘邦进关中位汉元年,虽然当时刘没称帝,刘本人当时也应该没想到这步
用户11xxx11
先秦时期大多是职业世袭军人,士这一阶层,平民是不能当兵的。
天朝用户 回复 02-29 21:30
类似于后世欧洲的骑士和日本的武士,都是基层贵族。
用户15xxx89
净扯淡,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骑兵的意思就基本等于斥候,战场霸主是战车,“车千乘”才是强国标志。再到马蹬出现以前,骑兵最大的用途是骚扰,然后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骑马步兵”。
散仙
车一乘配步卒七十二人
彼岸花开
胡服骑射,大汉铁骑,大唐玄甲,南宋背嵬
涛哥
近代之前骑兵规模最大的是蒙古共有十五万,中原王朝一般都维持在五万左右。
曾经邂逅
商朝真的只有几十个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