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659)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

小高语文在线 2024-12-30 01:50:3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材料解读

这段材料通过三个并列的句式,生动地阐述了人生中的三种重要行为及其意义:

1. “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这句话强调了尝试新事物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成长往往伴随着走出舒适区,面对未知和挑战,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对自我能力的拓展和认知边界的拓宽。

2. “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这里指的是有时候为了达成目标或适应环境,我们需要克服内心的抵触,去做那些起初并不乐意的事情。这种改变可能是对自我习惯、态度或观念的调整,是个人进步和适应社会的必要过程。

3. “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突破自我限制,勇于面对恐惧,是实现个人潜能和成就非凡的关键。敢于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不仅能增强自信心,还能发现未知的自我力量。

当然省略号给我们考生又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前面三个列举的都是从否定的角度来谈的,在具体学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肯定的视角来拿思考,比如“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叫爱好,做你最擅长做的事情叫专业,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叫圆梦”等

最后,材料以“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作为总结,强调了无论是“成长、改变还是突破”,立刻行动,先做起来是最重要的,意在提醒我们在日程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应避免拖延和逃避,要珍惜当下,勇于实践。

二、审题立意

基于上述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1. 成长与尝试:探讨个人成长中尝试新事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尝试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2. 改变与适应:分析面对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如何通过调整心态和行动来实现自我改变,进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的需求。

3. 突破与勇气:强调勇气在突破自我限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克服恐惧来挖掘内在潜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4. 行动的力量:反思拖延和逃避的负面影响,强调立即行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现在,勇于实践,不让梦想只停留在明天。

5. 综合视角:将以上几点结合起来,论述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尝试、改变、突破与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范文】:

第一篇:《勇于尝试,拥抱成长》(议论文)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成长宛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而有人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的确,勇于尝试新事物,正是开启成长之门的关键钥匙。

回溯历史,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背后,无不藏着勇于尝试的故事。徐霞客,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游历山川的征程。他没有因前人未曾详尽记录而退缩,没有被未知的路途艰险吓倒,而是勇敢地涉足那些人迹罕至之地,探寻地理的奥秘。每一次翻山越岭,每一回渡河涉水,都是他对未知世界的叩问,对自我成长的追寻。正是这一次次从未有过的尝试,让他著成了《徐霞客游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资料,也让自己的人生在探索中不断成长,绽放出别样光彩。

放眼当下,科技创新领域更是尝试的舞台。马斯克,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从不满足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与技术路径。从电动汽车到太空探索,他涉足的领域皆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新边疆。特斯拉汽车的诞生,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开创了电动汽车的新纪元;SpaceX 公司致力于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一次次发射试验,面对失败,马斯克从未放弃尝试,最终成功降低太空探索成本,为人类迈向星辰大海铺就道路。他用行动诠释着,做未曾做过之事,方能铸就非凡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新事物也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许初始艰难,但在不断摸索词汇、语法与发音的过程中,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文化的窗户,拓宽视野,提升沟通能力;尝试一种新的运动,如攀岩、冲浪,克服内心恐惧,挑战身体极限,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健康体魄,更是坚韧意志与自信。

然而,尝试并非盲目冲动,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好风险评估,更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成长的渴望,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做那些未曾做过的事,定能在成长之路上渐行渐远,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第二篇:《破茧之变,顺势而为》(记叙文)

进入高中后,我迎来了人生的一道坎 —— 住校生活。起初,我满心不情愿,眷恋家中舒适的床铺、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更舍不得离开熟悉的房间,那些摆放整齐的书籍和小物件,都承载着我的回忆。住校意味着要自己整理内务、洗衣服,还要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室友相处,一想到这些,我内心就充满抵触。

可没办法,学校要求必须住校。第一周,我手忙脚乱,被子叠得歪歪扭扭,衣服洗得不干净还总掉色,晚上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此起彼伏的呼吸声,我辗转反侧,满心委屈,甚至偷偷掉眼泪,觉得这日子太难熬了。

但慢慢地,我发现抱怨无济于事,为了能安心学习,我必须做出改变。我开始向室友请教叠被子的技巧,观察她们洗衣服的方法,还跟着她们一起去食堂打饭,了解哪些窗口的饭菜更合口味。在与室友相处中,我学会倾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资料、讨论难题,欢声笑语渐渐充满宿舍。

不久后,学校组织宿舍文化评比,我和室友们齐心协力,动手装饰宿舍。我们用彩纸折千纸鹤、画壁画,把宿舍布置得温馨又漂亮。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曾经那些我不愿意做的事,如今都成了我成长的助力。我克服了内心的抵触,适应了住校生活,不仅自理能力变强,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就像毛毛虫破茧成蝶,过程虽痛苦,但只有经历这不愿面对的蜕变,顺应环境做出改变,才能在蓝天下翩翩起舞。如今的我,早已习惯住校生活,并且无比珍惜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明白,做不愿意做的事,是成长的必修课,教会我如何在困境中调整自己,迎接新的人生挑战。

第三篇:《突破自我,绽放光芒》(议论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犹如一场充满挑战的征途,而突破自我,敢于去做不敢做的事情,恰是这征途上最嘹亮的号角,引领我们穿越荆棘,绽放光芒。

在体育赛场上,突破的故事时刻在上演。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百米赛道上一次次改写人类速度的极限。曾经,人们认为人类百米跑进 9 秒 70 已是极致,但博尔特凭借超强的爆发力与坚定的信念,向这一 “不可能” 发起冲击。他克服训练的伤病、外界的质疑,在 2009 年柏林世锦赛上,以 9 秒 58 的惊人成绩夺冠,让全世界为之沸腾。他突破了身体极限,突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用实力证明,只要敢于挑战不敢做之事,就能创造奇迹,在体育史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不朽之名。

艺术领域同样不乏突破的佳话。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在双耳失聪的巨大打击下,音乐创作几乎成为他 “不敢做” 之事。听力是音乐家的灵魂感官,失去听力,犹如鸟儿失去翅膀。然而,贝多芬没有被命运击倒,他凭借内心对音乐的炽热挚爱,凭借钢铁般的意志,突破身体残障的束缚,奏响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那激昂澎湃的旋律,不仅是对命运的抗争,更是突破自我后的豪迈宣言,为人类音乐宝库增添了璀璨瑰宝。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突破自我也意义非凡。也许是克服公开演讲的恐惧,第一次勇敢地站在舞台上,用声音传递自己的观点,收获自信与掌声;也许是挑战从未涉足的学科竞赛,在挑灯夜战、刻苦钻研中,挖掘自身潜力,开启知识新领域。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自我的重新定义,都是向更高人生境界迈进的坚实一步。

当然,突破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毅力,还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让我们鼓起勇气,向着那些不敢做的事情发起冲锋,在突破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耀眼光华。

第四篇:《把握当下,即刻行动》(散文)

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鸟儿欢快鸣啼,振翅高飞,开始新一天的觅食;花朵迎着朝阳,舒展花瓣,吐露芬芳。大自然的生灵们,无一不在用行动诠释着对当下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置身于繁华都市的我们,却常常陷入拖延与等待的泥沼。总想着还有明天,今天先放松一下,于是,那些想做的事,如学习一门新技能、阅读一本好书、锻炼身体,被一次次搁置。我们害怕走出舒适区,畏惧尝试新事物的未知,担忧改变现状的风险,更不敢挑战内心的恐惧,任由时光在指缝间悄然溜走。

可曾记得,匡衡年少时,虽家境贫寒,却没有把读书的梦想留给明天。他凿壁借光,在昏暗的灯光下,夜以继日地苦读,凭借这股子立即行动的劲头,终成一代学问大家;王羲之练书法,为练就一手好字,即刻付诸行动,笔耕不辍,墨染一池黑水,终成书法大家,《兰亭集序》流传千古。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没有拖延,没有空想,抓住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用行动书写人生传奇。

在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我们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只会被时代远远抛在身后。想要创业,就不能因害怕失败而犹豫不决,应立刻调研市场、组建团队、筹备资金;想要提升自我,就别以忙碌为借口,即刻制定学习计划,投入知识的海洋。

让我们挣脱拖延的枷锁,像清晨的鸟儿一样,迎着朝阳,即刻行动。去做那些没做过、不愿意做、不敢做的事,在成长、改变与突破中,感受生命的蓬勃力量,让每一个当下都熠熠生辉,向着梦想的彼岸奋力前行。

第五篇:《成长・改变・突破:奏响人生乐章》(议论文)

人生如同一曲激昂澎湃的乐章,成长、改变与突破则是其中最为动人的音符,它们相互交织,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成长,是勇敢尝试未知的冒险之旅。正如科学家屠呦呦,在疟疾肆掠全球,传统抗疟药物失效的困境下,她踏上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 —— 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复杂艰难的实验,她没有退缩,一次次尝试不同的草药配方,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数亿疟疾患者带来希望。她做了别人没做过的事,实现了自我成长,也推动医学发展迈向新台阶,让生命在探索中奏响成长的激昂旋律。

改变,是顺应环境、雕琢自我的磨砺过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从朝堂高官到偏远之地的小官,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换做常人或许早已一蹶不振。但苏轼没有沉浸在自怨自艾中,他调整心态,改变自己。在黄州,他从一个士大夫变成农夫,亲耕东坡,与百姓交朋友,文风也从早期的华丽铺陈转向豁达洒脱,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他克服内心抵触,做了不愿意做的事,实现人生境遇与文学创作的双重改变,让生命乐章多了几分厚重与深沉。

突破,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豪迈征程。奥运健儿苏炳添,在短跑领域,黄种人面临着先天身体素质不如黑人运动员的劣势,跑进 10 秒大关一度被认为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苏炳添不信邪,他凭借顽强毅力,刻苦训练,突破身体极限,在东京奥运会男子 100 米半决赛中,以 9 秒 83 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闯入决赛。他做了不敢做的事,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让世界看到了黄种人的速度,为中国体育事业注入强心剂,奏响了突破的激昂战歌。

成长、改变与突破,三者紧密相连,缺一则人生乐章失色。让我们怀揣勇气,珍惜当下,在成长中尝试,在改变中适应,在突破中超越,奏响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乐章,向着光明未来大步迈进。

第六篇:《砥砺奋进,书写人生》(议论文)

人生之路,漫漫修远,我们怀揣梦想,背负期望,在时光的长河中砥砺奋进。而成长、改变与突破,恰是这征程上的三把利刃,助我们披荆斩棘,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人生。

成长,意味着勇敢地踏出舒适区,去拥抱未知。谷爱凌,这位滑雪场上的天才少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挑战新高度。她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尝试从未涉足的高难度动作,从大跳台到坡面障碍技巧,每一次新挑战都是成长的跨越。她不惧失败,在训练中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让她在赛场上屡创佳绩,为中国滑雪事业书写辉煌篇章。她用行动诠释,做没做过的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能让我们的人生境界不断拓展。

改变,是在生活的磨砺中学会适应,蜕变自我。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电器的掌舵人,期间经历无数艰难抉择。面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她力排众议,推行变革,从渠道建设到品牌打造,每一步都充满艰辛。起初,内部员工抵触,外部市场质疑,但她没有放弃,克服重重困难,做了许多人不愿意做的事。最终,格力电器在她的带领下,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是成长的进阶,能让我们在困境中破茧而出,成就非凡。

突破,是挑战自我极限,冲破一切阻碍。埃隆・马斯克,他的梦想版图横跨电动汽车、太空探索、超级高铁等多个前沿领域。在特斯拉汽车发展初期,面临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诸多难题,电动车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不完善,世人皆不看好。马斯克却凭借非凡勇气,突破重重困境,投入大量心血研发新技术,改善产品性能,拓展市场。如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标杆,SpaceX 也在太空探索领域屡获佳绩。他用一生践行,做不敢做的事,能突破人类想象边界,开辟全新未来。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立刻行动。若只是空想,把一切留给明天,那么成长、改变与突破都将沦为泡影。让我们握紧手中利刃,珍惜当下每一刻,即刻出发,砥砺奋进,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向着远方的曙光奋勇前行。

0 阅读:0
小高语文在线

小高语文在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