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历史上,汉桓帝不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说是昏君。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一定程度上,东汉的灭亡,和汉桓帝、汉灵帝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下意识地认为汉桓帝的谥号“桓”是恶谥,其实不然,“桓”是正经的美谥,虽然不是“文”、“武”这种最高级美谥,但也绝不是恶谥。
在《谥法》中,对“桓”的解释是“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那么,问题来了,汉桓帝明明是一位昏君,为何东汉还美谥为“桓”,评价这么高呢?
一
首先,汉桓帝的生平需要辩证的看待,也即他在位前期确实有不错的功绩,这符合“桓”这一谥号的定义。当然,汉桓帝在位后期也引发了党锢之祸,这促使其在历史上的整体评价不高。
具体来说,阳嘉元年(132年),刘志生于冀州蠡吾国(今河北省博野县),袭爵蠡吾侯。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去世。当时,中常侍曹腾亲访梁冀,表示支持刘志为帝。他又指出,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他真的为帝,恐怕难保平安,但立刘志,则可以长保富贵。于是,梁太后和梁冀准备拥立刘志。
闰六月庚寅日(8月1日),梁太后派梁冀持符节,以王青盖车接刘志入南宫,这一天刘志就登帝位,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由此,对于汉桓帝来说,皇位可谓是天上掉馅阱了。并且,因为在朝廷缺乏根基,汉桓帝一开始只能任由梁太后和梁冀掌握大权。
建和二年正月十九日(148年2月26日),刘志加冠于首。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病重,临终之时,她下诏归政于刘志。当然,汉桓帝没有急于夺回大权,而是继续恩宠梁太后的弟弟梁冀,这体现出他少年老成的一面。当时,为了安慰梁氏家族,刘志又增封梁冀万户食邑。至此,梁冀一人已累计封邑三万户,远远超出了汉代封侯的界限。
二
延熹二年(159年),因为年龄的增长,汉桓帝不甘心外戚干预朝政,而梁冀因为汉桓帝的主动退让,更是放松了警惕。所以,汉桓帝决定发起反击。对此,汉桓帝召集了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等人,和他们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同年八月,汉桓帝让尚书令尹勋持节,让丞、郎以下的官吏都操兵守宫门,收回各个符节送入宫中,让具瑗率领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合1千多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同包围梁冀府,并让光禄勋袁盱持节收回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比景都乡侯。
眼看大势已去,梁冀等人选择自尽。至于梁冀的宗族,基本上都处决。此外,太尉胡广被免职。司徒韩演、司空孙朗被逮捕入狱。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在此基础上,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百姓莫不称庆。对此,在笔者看来,铲除梁冀所在的外戚势力,彰显出汉桓帝的谋略和手段,为其建立功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根据史料的记载,汉桓帝在位期间,任用凉州三明平定羌乱。“凉州三明”是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这三人,在对羌战争中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
在此基础上,汉桓帝派遣大军讨伐鲜卑并将其赶至塞外,重新收服了西域的龟兹、乌孙等国,恢复了东汉与天竺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朝贡贸易。同时,汉桓帝在位时,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板楯蛮屡屡反叛,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对此,汉桓帝派车骑将军冯绲讨伐,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平息了武陵蛮之乱,又委任度尚为荆州刺史,平息了长沙蛮和零陵蛮。巴郡太守赵温则以恩信降伏板楯蛮。
并且,汉桓帝又采纳韩演建议,将祸乱朝政的五大宦官全部贬黜。对比东汉历史上的其他皇帝,汉桓帝自然是比较有作为的。因此,等到他去世后,获得了“桓”这个谥号。
四
最后,比较可惜的是,汉桓帝没有善始善终。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人蓄养太学生和游士,交结各郡的生员,诽谤朝廷,败坏风俗。汉桓帝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这就是著名的“党锢”。经过这么这一折腾,汉桓帝之前的好名声也几乎没有了,也即他彻底得罪了士大夫们,所以成为了历史上的“昏君”。
西园湘茗
桓这个谥号从谥法来说还可以,但实际上郑桓公齐桓公鲁桓公蔡桓公统统都是不能善终。所以桓这个谥号后来就比较滑稽,皇帝都不喜欢。
空空空 回复 10-16 13:44
谥号一般都是皇帝去世后,三公大臣们定的,管你喜不喜欢
用户52xxx74 回复 空空空 11-08 13:59
后面就很少谥“桓”了
努力
东汉那么多儿皇帝,东汉还能坚挺,就是文臣,外戚(武将),宦官三者鼎立,而何进和宦官火拼,造成外戚和宦官全灭,于是皇权下落,乱世就来了
山大留学生 回复 11-11 07:02
宦官和外戚需要皇帝证实合法性,大臣可就不需要了,何进把自己外甥坑死了不考虑后果
水至清则无鱼 回复 12-13 12:13
何想自己做懂
半月方塘
得罪了孔学儒家,都会被残忍报复,八辈子抬不起头。
梦醒时分
皇权臣权天生对立,文臣恋权,武将贪财,文臣最爱想方设法限制皇权增加自己权力,但是从秦朝以后的王朝建国的目的就是皇权集中制,臣只是为皇帝奔走,一旦皇帝懦弱,文臣就会疯狂攫取权力,有能力的皇帝还有机会收回权力,大多数皇帝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拉拢另一派,形成权力平衡,再次一点的只能形同虚设,充当吉祥物,比如明史中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我个人认为不是他不想上朝,而是以不上朝来摆烂,彰显出内阁权力过大严重威胁皇权。东汉中后期世家崛起,外戚横行,外戚强时,世家依附,桓帝依靠世家打倒外戚时,世家权力得到加强,结党营私,不满皇帝依靠宦官平衡朝廷权力,并且与外戚联合要求裁撤掌权宦官,宦官其实就是皇帝推出来的,背后就是皇权,党人目的就是限制皇权,引起皇帝警觉,加上党人屁股也不干净,最终有了党锢之祸。
邢大爷 回复 10-13 23:07
赞一半
南118张东冬
桓帝是先明后暗的。尤其对外对外族入侵,灭东羌,扫西羌。彻底把东汉自安帝时期崛起的羌族打残了,对内剪除汉朝最跋扈的外戚梁冀家族[得瑟]后期确实让宦官做大,但他也没精力了呀
一支穿云箭
得罪了文人,实际上是真皇帝。
iscking
谥号这东西都是正反两面的,文化人嘛~心都黑[吃瓜][吃瓜][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空空空
别个扩土了
用户12xxx69
我怎么记得“桓”是恶谥?
三辰 回复 01-31 03:38
辟土兼国曰桓
江湖百晓生
灵,幽,厉,这三个谥号最差劲[呲牙笑]唯有赵武灵王,一好一坏[呲牙笑]
三辰 回复 01-31 03:38
桀纣炀
江湖百晓生 回复 12-09 17:16
谥号是后世之君赐的啊,纣是周武王给他定的。不懂?
奔跑的五花肉
張桓侯
用户11xxx80
你标题既然已经说了他是昏君,为何内容里自己打自己脸呢
最是光阴不可负
党锢之祸搞得就是文人,然后还能给个美谥,已经不错了
三辰
虽是昏君,但有平定羌乱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