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姜晓雪选择前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支教一年。当时,女孩的故事被《人民日报》关注,在采访中被问起未来是否有从事教育行业的打算时,她当时的回答是,希望给自己的人生更多可能性。
如今,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真切的答案。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姜晓雪加入海亮教育,投身乡村教育振兴,来到海南省屯昌中学成为了一名一线教师,兼任校长助理及创新英才班的班主任。并且,作为一名朋辈导师,她前往各个县域学校,为孩子们演讲了自己的《送东阳马生序》。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母亲是聋哑人,没有工作;父亲年龄较大,除了种地,偶尔帮人搬砖盖房子,也没有什么稳定收入。
自小,姜晓雪便因为家庭原因,成长得并不容易。因为知道她家里没有人会给她做主,她在小学时常常被欺负。到县城上中学时,身边的同学穿的都是阿迪耐克,但她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每天穿着40块钱的鞋子,破了还在穿。家里很穷,每天都不舍得多打一个菜。但身处其间,她说,就像是那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她并没有特别羡慕那些家境好的同学。
“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会让我弥补掉我的这部分自卑,会让我比他们更加自信。”姜晓雪说。
带着这样的自信,她升入高中,却发现自己在村小、镇中引以为傲的成绩,在高中变得“只能上个本科”。心态上的起伏加上家庭困难,她“辍学”了,而后重返校园时,她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的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不可能能学好。”
抱着必须做出改变的决心,她从当时的学校贴吧找到了隔壁县当年考上北大的一个学姐的联系方式,赶去虚心请教,并把她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挪用了过来。开学考试是倒数第十的她,期中考试追到了全县第七,而期末考试时她已经是全县第一。高考时,她位列全省第四名,成为所在中学百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北的学生。
逆袭的这一部分,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其中的秘诀,她说,其实是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坚持去做,有效去做。
“比如要做好时间规划,反复地看错题,上课听课需要怎么听。”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付出巨大努力。需要每天高效地去运作,从早到晚都没有休息。
而所谓的“高效”,更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评估,干的事情哪个对提升成绩是最有帮助的,选最有用的部分,比盲目刷题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更加有效。
这段经历,让姜晓雪明白了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更多同学们,尤其是与她一样的县域学生。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在清华的生活。”在姜晓雪给县域孩子们的演讲中,她总是会大篇幅提起在清华的经历,她想呈现一个具象化的“清华”,具象化的“外面世界”给他们。
小到食堂吃什么,大到课程方向、出国交流,她事无巨细地列举。
的确,在清华读书的这几年,是姜晓雪飞速成长的几年。在上清华之前,她没有离开过成长的县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在清华的四年,她说自己享受了中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去了很多个国家,不仅看到了世界的辽阔,还能去跟各行各业的人去交流,去看世界各地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在这四年里,我完全地打破了以前的自卑,变成了一个更加自信、更加谦卑稳重,也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姜晓雪说。
不仅仅是视野和格局的成长,姜晓雪也深刻意识到了教育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机遇。
她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龄人。他们大多生长在优渥的环境中,似乎起点就比她高上许多。但她感受到的不是“自卑”,而是“庆幸”,庆幸因为教育,她可以和他们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更重要的是,当她看到他们在做什么时,也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从而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我们常说环境影响人,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所处的环境塑造成这个环境里绝大多数人的模样。我认为清华确实把我塑造得具有清华人的特质,这对我而言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姜晓雪说。这件事,她也希望可以让更多县域孩子知道。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今年11月,姜晓雪作为海亮科技朋辈伴行项目的一名朋辈导师,前往云南巡讲。
就像是新时期的《送东阳马生序》,她的演讲感动了台下的所有学生和老师。一位校长动情地评价:“晓雪的演讲,震撼了同学和老师们的心灵,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们是可以的,他们也是考得上的!晓雪的演讲直击灵魂,必将在学生心中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她第二次来到云南。相比大四来云南支教那一次,她更加了解孩子们。
“云南的孩子有‘家乡宝’的特点,很多都不愿意离开家乡。但不想离开的原因并非是云南有多好,而是他们认为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在外面无法承受风险,所以宁愿留在云南。”
于是,姜晓雪努力想传达给孩子们的,除了知识,就是“你要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你要过出更精彩的人生”的信念:人生是一片旷野,不要被云南的大山,挡住了自己的目光,挡住了自己的野心。
她的努力也有了回报,在她支教结束离开的第二年,她所教班的孩子是整个学校高考填报省外大学最多的学校,并且,上了大学的他们也会给姜晓雪写信,说遇到姜老师非常幸运,当时劝他们去外面看看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所以我能感受到,教育真的会改变一些人的命运,改变他的人生走向,所以我觉得这份工作是让我觉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回到开头的问题,姜晓雪回答说,因为她本身是一个被教育改变命运的孩子:“以前是一个辍学的问题小孩,是我的老师给了我信心和鼓励,我才能突破我自己考上清华,所以我很清楚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
而且我也很清楚县域的同学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对,所以导致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没有取得一个好结果。我对他们是很心疼的。我自己是一个曾经大幅度地改变了我的学习方法,然后在短期内就从班级倒数考到了全县第一的人,所以我很清楚学习方法对提升成绩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想要、更需要去这些偏远的地方,把对未来的希望、成长的信念,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传递给这些孩子,让他们不要在高中这个阶段既付出了努力,但又看不到希望,不要浪费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教育或许是改变我人生的唯一契机了。”教育这件事于姜晓雪而言意义非凡,也在我们朋辈导师们的心中价值重大。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用自己的故事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梦想,用自己的陪伴帮助孩子们朝着正确的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