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唯一一个坐地起价的水果,突如其来的大涨价,让西瓜陷入风波

果树小圈 2024-08-15 18:09:10

原本风平浪静毫无波澜的水果市场,这些天忽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滔滔不绝的争论。

种植户、收购商、消费者等各方面争论不休,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个事情的整个爆发点就是“今年西瓜突如其来的大涨价”。

从各类水果的市场行情来看,今年西瓜应该是唯一一个敢“坐地起价”的水果了。

突如其来的大涨价

如果西瓜的价格慢慢上涨,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事儿。主要是这一波西瓜涨价实在是太突然了,而且价格跟坐了火箭一样,直接翻倍的上涨。据说市场上有的西瓜直接从2元多一斤涨到了5元多一斤,产地的西瓜直接从八九毛一斤涨到了2块多一斤.......

市场价格变化莫测、变化多端。

在这样突如其来的价格变化下,部分种植者对西瓜价格有了更高的期待,一些种植者纷纷要求收购商涨价收购。一般来说,市场价格上涨,种植者希望卖更高的价格,这是合理行为。

但问题出在了,一些之前跟收购商签订好合同的种植者身上。因为已经有了收购合同价格,收购商自然想要按之前价格较低的收购价格来收购,这是完全合理的。

可一些种植户不这么想,他们认为眼下市场上的西瓜价格已经翻倍了,收购价格也应该涨一些,这是人之常情。

引起的巨大争议

于是就引发了一场大争论,到底是该按合同办事,还是体谅农民的不易,按人情来涨价呢?

这种“坐地起价”的事情是该理解还是该严格制止呢?

这些都是引起大家争论的关键问题。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按合同办事天经地义,如果签了合同不按合同来,那合同还有什么用?那以后谁还敢签合同来收购西瓜?如果一个产区经常发生类似“坐地起价”的事情,那整个产区的西瓜谁还敢来收购?

如果把这件事情放到非农产品的商业范畴里,其它产品几乎都是按合同来的。签好了收购价格,即便市场有变化,也必须按合同签订的收购价格来;硬着头皮违约的话,也要付违约金。如果头皮再硬一点儿,违约金也不想给的话,那结果可能就得去“打官司”。

这基本上是商业常识。

但偏偏很多时候跟农民做生意,这个常识并不是“常识”。

产生争议的本质原因

有两个客观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不少农民对合同约束力的意识没有那么强,认为合同签了就签了,到时候就不给,还能怎么着?本质上就是缺乏对市场的运营能力,缺乏对商业规则的敬畏。

签合同从固定的农民手里收购水果,不是这一两年才开始,十多年前就有很多人尝试这样收购。以前还尝试过直接找固定的农民果园来收购,每年给他们一个固定的收购价格,每年都买他们的货。

但结果是,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的时候,几乎不会卖给你;市场价格低于收购价的时候,你才能买到。而且质量纠纷比较大,明确达到什么标准的才收购,但实际执行中,根本说不清楚。

这也是很多商超(包括大型商超)没办法绕开中间商从农民手里直采水果的一大原因,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各种麻烦事绕一圈,最终成本可能还不如从买手或者中间商那里拿货。

农产品中间商、农产品买手那么多,很多人经常抱怨中间商赚差价,要取消农产品中间商。

别的行业中间商可能能取消,但农产品这个真的很难取消。

关键问题就是大多数农民缺乏对市场的运营能力或者说大多数农民没时间去对市场方面进行运作。

中间商、买手恰恰帮农民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一些农产品收购商同样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或者是缺乏严格履行合同的能力。

今年我们看到得是种植者撕毁合同,坐地起价。

但在过去的一些时候,收购商也有不少放着合同不管,直接“跑路”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当前市场价格远低于收购价格时,一些收购商就会转头去收购价格更低的货源,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有些收购是有定金的,有些是没有。即便是有定金的约束,定金也不多,一些收购商是直接定金不要,也不收购了。

再有,农产品市场变化莫测,有些收购商实力又比较小,经常亏不起,可能他也想履行合同收购,但到了收购节点,是真没能力收购了。你说怎么办吧?

按合同办事?去让农民打官司?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对于农民来说也太难了。

所以,农产品的合同收购在大多数时候是一件相对麻烦的事情。价格平稳、相差不大的时候,这种收购皆大欢喜。价格相差巨大的时候,往往会闹得不欢而散。

这类的事情争议会一直存在,要解决的类似的问题,还是得从合同的拟定、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改进,更加符合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单纯靠双方的自觉,感觉会是一件漫长的改进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

你认为呢?

0 阅读:12

果树小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