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B,能够促使人体皮肤合成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所以,晒太阳补钙,作为一种非常简单、自然而又经济的补钙方式,一直以来,就被大众欣然接受和备受推崇。不过,晒太阳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以及注意的事项,并不少。

一、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每天上午的9点至11点和下午的4点至6点。这两个时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不强不弱,比较合适。这个时间晒太阳,不仅能有效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还能避免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当然,这个时间段晒太阳,也不是绝对的,还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阳光强烈,就要选择早晨和傍晚的时候,还要缩短晒太阳的时间;而在冬季,就要延长晒太阳的时间,因为那时的紫外线较弱。

二、晒太阳的时长,还应该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晒太阳的时间在20至30分钟。儿童、老年人、还有一些皮肤敏感者,晒太阳的时间,就要缩短时间,以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晒太阳的频率,每个星期至少在3至5次,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身体逐渐适应,并有效地合成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晒太阳过度,可能会晒伤皮肤、加速皮肤老化,严重者可能会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

三、由于四肢、背部以及面部部位的皮肤较厚,对紫外线的耐受性较好,在晒太阳时,要尽量可能暴露出这些部位的皮肤。而对于头部、眼睛等敏感的部位,就需要做好防护,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不然容易造成损伤。晒太阳时,应该穿着透气、轻薄的衣物,并避免衣物阻挡紫外线,也是提高晒太阳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由于不同人群,对晒太阳的需求和反应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要区别对待。像老年人,其皮肤的功能减退,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也相应下降,应该适当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以及频率。而婴幼儿的皮肤非常娇嫩,晒太阳时,需特别注意防护,不能在强烈的阳光下直接暴晒,应该在遮阳伞下、树荫下接受散的阳光。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还有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抗结核药的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晒太阳时间和频率。此外,对于如白癜风、红斑狼疮等皮肤疾病患者,晒太阳之前,同样要咨询专业医生,以避免加重病情。

五、虽然晒太阳有助于补钙,但过度暴晒会引起不少问题,因此,防晒措施也很重要。戴帽子、戴太阳镜等其他防护用品,能够有效减少紫外线对头部、眼睛等敏感部位的伤害。在晒太阳前,要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的伤害。在晒太阳之后,还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皮肤的湿润,这有助于缓解因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

六、在特殊情况下,晒太阳应该注意的事项。在高海拔地区,还有在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的气里,紫外线的强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晒太阳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还是单纯依靠晒太阳,可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就应该考虑使用紫外线灯等人工光源代替太阳光。这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以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中毒。

所以说,尽管晒太阳补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但如何科学合理地晒太阳,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