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安全内阁近日以10:1票数通过与黎巴嫩停火的协议,结束了与“真主党”之间长达14个月的冲突。
尽管停火被部分国际社会视为外交突破,但以国内部反应强烈,反对声此起彼伏,停火协议的未来执行及其对区域稳定的影响备受关注。
内塔尼亚胡的三点理由专注伊朗威胁,重新聚焦战略对手内塔尼亚胡强调,伊朗作为以色列的主要敌对势力,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
停火使以色列有机会集中资源和注意力应对伊朗,包括伊朗核计划及其在中东地区的代理人网络。
这一战略调整旨在防止冲突升级为更广泛的地区战争,同时维持对伊朗的有效威慑。
补充军需,恢复战斗力以色列长达一年多的对黎作战已严重消耗了军需储备。
内塔尼亚胡明确指出,武器弹药的重大延迟供应使以军不得不寻求恢复战斗力的时间窗口。
在未来可能的多线作战中,充足的武备至关重要,停火为以色列争取了必要的喘息空间。
孤立哈马斯,分化敌对势力通过重创真主党并迫使其接受停火,以色列削弱了敌对阵营的联合作战能力。
停火协议明确要求真主党撤退至利塔尼河以北,限制其威胁北部边境的能力。
这种“分化策略”有助于孤立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使其难以在其他武装组织的支持下发起协同攻势。
内塔尼亚胡提出的三点理由强调了以色列需要暂停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以应对伊朗威胁、补充军需和孤立哈马斯。
然而,这些理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军当前面临的军事困境,尤其是在两线作战中难以实现战略目标。
目前以军无论是在加沙还是在黎巴嫩南部,都没有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自身损失和资源消耗都超出预期。
以色列一贯依赖高科技武器和精确打击能力,但在面对多点冲突时,这种高成本的战斗模式难以维持。
此外,内塔尼亚胡政府在战争初期设定的战略目标,如“完全削弱真主党”或“彻底孤立哈马斯”,并未达成。
此时停火不仅是资源有限下的现实选择,也是一种避免更大军事失败的策略调整。
停火的时机或许与以色列国内和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相对稳定可能让他无需再借助战争维持自身权威。
特朗普在美国新一届选举中获胜,其对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的支持态度有望继续延续其以往的外交政策。
这将对内塔尼亚胡形成一定的政治保障,使其不必再依赖战争来转移国内压力或争取支持。
在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框架中,内塔尼亚胡可以通过外交方式强化以色列的国际地位,而非单纯依赖军事行动。
例如,美国对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停火协议中的支持,实际上帮助缓解了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
内塔尼亚胡将停火塑造为一场“外交胜利”,以此转移公众对军事成果的关注。他反复强调,如果真主党违反协议,以色列有权发动“强有力的回击”。
这种对外强硬、对内缓和的策略试图平衡反对派与支持者的声音,同时将自身塑造为既能打仗也能促和的领导人形象。
协议背后的国内与国际考量尽管停火协议获得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支持,但国内反对声浪巨大。
停火协议在以色列北部居民中引发广泛不满。长期生活在战火阴影下的民众对停火后恢复正常生活充满担忧,许多人认为真主党未来可能违反协议重建军事能力。
基耶施摩纳市长施特恩将协议形容为“历史级别的羞辱”,反映了北部居民普遍的情绪。
极右翼政客班吉维尔更将协议斥为“历史性错误”,认为政府未能实现战争初衷,批评其“软弱妥协”。
停火协议的达成离不开美国和法国的调停。美国总统拜登明确支持协议,并将其视为稳定中东局势的重要一步。
美国和法国的调停不仅促成了停火,还帮助重新部署黎巴嫩军队至南部,试图恢复2006年联合国第1701号决议的执行。
然而,黎巴嫩军队资源短缺、能力有限,执行协议的有效性仍存疑。
对以色列、黎巴嫩及中东地区的影响停火短期内缓解了以色列北部的军事压力,创造了重建家园的机会。然而,以军“全面行动自由”的保留,以及真主党未来可能恢复军事活动的风险,意味着停火并未消除长期威胁。
真主党在冲突中实力受挫,但其在黎巴嫩的政治地位依然稳固。黎巴嫩政府需在停火协议的框架内重新部署军队,但其执行能力有限,恐难有效控制真主党的动向。
此外,黎巴嫩国内宗派分裂与资源匮乏,使其南部稳定面临考验。
停火协议标志着中东局势的一次重要缓和,减少了地区战争全面爆发的风险。
然而,伊朗及其代理人网络的存在仍是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对抗可能转向更多非传统领域,如网络战争和秘密行动,局势仍具高度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