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仪控

1、设备简介
调节阀属于控制阀系列,主要作用是调节介质的流量、压力和液位等。
调节阀按行程特点可分为:直行程和角行程。直行程包括:单座阀、双座阀、套筒阀、角形阀、三通阀、隔膜阀;角行程包括:蝶阀、球阀、偏心旋转阀、全功能超轻型调节阀。
调节阀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按调节形式可分为:调节型、切断型、调节切断型;按流量特性可分为:线性、等百分比、抛物线、快开。调节阀适用于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等介质。
2、工作原理
调节阀由电动执行机构(或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两部分组成。其中,执行机构是调节阀的推动装置,它按信号压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推力,使推杆产生相应的位移,从而带动调节阀的阀芯动作。阀体部件是调节阀的调节部分,它直接与介质接触,由阀芯的动作,改变调节阀节流面积,达到对介质流量、压力和液位调节的目的,是工艺环路中最终的控制元件。
3、设备完好标准
3.1 调节阀外露螺纹,阀杆与螺母保持清洁,整齐,各种润滑良好。
3.2 阀体支架等附近要清洁完整,各部螺栓坚固件齐全坚固,有润滑油无赃物。
3.3 阀杆密封圈不污、不漏,进出口法兰连接牢靠不漏,不渗。
3.4 阀杆润滑良好,无锈蚀。
3.5 调节阀定位器整洁、无锈蚀,内部整洁、润滑良好。
3.6 反馈杆灵活无锈蚀,各部件有润滑油。
3.7 调节阀各附件齐全,无松脱现象。
3.8 调节阀行程指示器齐全,灵活,好用准确。
3.9 减压过滤器整洁、无破损、无漏气。
3.10 电磁阀整洁、无漏气、动作可靠,线圈完好无破损。
3.11 调节阀标识牌整洁、清晰、无锈蚀。
3.12 调节阀灵活好用,动作平滑准确。
4、操作使用说明
4.1 巡检内容
4.1.1 巡检时应检查各调节阀的气源压力是否正常、气路(仪表空气管经过滤减压阀、阀门定位器至气缸各部件、各管线)的紧固件是否松动、仪表空气是否有泄漏。
4.1.2 巡检时应检查填料函及法兰连接处是否有工艺介质泄漏,压兰及阀杆连接件是否紧固,阀杆是否有严重的摩擦划痕或变形。
4.1.3 巡检时需检查仪表线路的防护情况,仪表进线口密封是否良好。
4.1.4 巡检时应检查阀杆运动是否平稳,行程与输出信号是否基本对应,阀门各部件有无锈蚀,重点是阀杆、紧固件、气缸等。
4.2 巡检频次
每日巡检一次,严格按照 4.1 规定的内容进行巡检,确保生产区内各调节阀可靠运行。
4.3 操作要求
4.3.1 调节阀在投入运行前需做系统联校。
4.3.2 调节阀在工作时,前后的切断阀应全开,旁路阀(副线阀)应全关。整个管路系统中的其他阀门应尽量开大,通常调节阀应在正常使用范围(20%—80%)内工作。
4.3.3 使用带手轮的调节阀应注意手轮位置指示标记。
4.3.4 调节阀在运行过程中严禁调整阀杆和压缩弹簧的位置。
5、维护保养及检修要求
5.1 维护保养
5.1.1 保养主要指对阀门各部件进行润滑、清理,延长阀门各部件使用寿命。
5.1.2 定期清扫,保持整洁,特别是阀杆、定位器的反馈杆等活动部位;清扫一般半月一次;对于需加润滑油的填料,一般每星期加油一次,并使注油器内有足够的存油,润滑油的品种不得随意变更。
5.2 调节阀的检修
调节阀检修周期与装置大修同步进行。
对调节阀检修前,征得调度及工艺人员同意或签字,待工艺人员关闭自调阀前后截止阀,如果截止阀有泄漏,应加装盲板,并用旁路阀调节后,工艺人员现场监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待阀内介质降温、泄压后,方可开始调节阀的检修。
检修的一般程序:
打标记→(下线)→清洗→解体→零部件检修→研磨→装配→调校与试验→(上线)→动作
检查→回路联试→投运。
5.2.1 打标记
为保证调节阀离线检修后能正确复位,应重视打标记程序。应能清晰标明以下方位
5.2.1.1 调节阀阀体法兰与管道法兰的连接方位;
5.2.1.2 阀体与上、下阀盖及其执行机构的连接方位。
5.2.2 清洗
滞留在阀体腔内的某些工艺介质是具有腐蚀或有毒的,在进入解体工序前必须以水洗或蒸汽吹扫的方法,将调节阀被工艺介质浸渍的部件清洗干净。
5.2.3 解体
5.2.3.1 气开式调节阀需往薄膜气室加入适当的气压信号,使阀芯与阀座脱离接触后,再旋转阀杆,使之与执行机构的推杆分离。
5.2.3.2 如有必要,需将执行机构组件完全分解,对薄膜、弹簧等易损件进行检查。
5.2.3.3 在阀门分解后所得的零部件应集中存放,以防散失或损伤。
5.2.4 零部件检修
5.2.4.1 生锈或脏污的零部件要以合适的手段进行去锈和清洗,要注意清洁好机加工面,特别要保护好阀杆、阀芯和阀座的密封面。
5.2.4.2 重点检查部位
5.2.4.2.1 阀体:阀体的内壁和连接阀座的内螺纹处易受流体介质的腐蚀和冲蚀。
5.2.4.2.2 阀座:密封面、与阀体连接的外螺纹处易受腐蚀和气蚀。
5.2.4.2.3 阀芯/阀杆组件:阀芯的密封面和调节曲面以及导向圆柱面处均易受到腐蚀和磨损的;阀杆上部与密封填料接触部位不得松动,阀杆不得弯曲。
5.2.4.2.4 上阀盖的填料函处的腐蚀。
5.2.4.2.5 阀体、上阀盖、下阀盖各法兰密封面的腐蚀程度。
5.2.4.2.6 执行机构中薄膜片和“O”形密封圈老化、裂损程度。
5.2.4.3 根据零部件损伤情况各异,决定采用更新或修复处理。
5. 2.4.3.1 每一次检修,不论损伤与否,必须更新的零件有密封填料、法兰垫圈、“O”形密封圈。5.2.4.3.2 经检查发现损伤而又不能保证下一运行周期工作的零件应予更换,如薄膜片、弹簧等。
5.2.4.3.3 其余的各式零部件如损伤严重时,应予更新;轻度损伤时,可采用补焊、机加工等手段予以修复。
5.2.5 装配
5.2.5.1 在装配的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零件相互间的对中性。
5.2.5.2 阀体与上、下阀盖组装时,应采取对角线“十”字逐次旋紧法。螺栓上应涂抹润滑剂。
5.2.5.3 密封填料装配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5.2.5.3.1 在使用开口填料时,应使相邻两填料的开口相错 180°或 90°。
5.2.5.3.2 在一般情况下,“V“形填料的开口向下,但在真空阀中使用时,应使开口向上。
5.2.5.3.3 对需定期向填料加注润滑油的调节阀,应使填料函中的填料套(亦称灯笼环)处于适中位置,与注油口对准。
5.2.5.3.4 按填料的材质选用合适的润滑密封油膏。
5.2.5.4 执行机构与阀两大部件组装时,要注意解体前所做的标记,确保相对方位恢复原位。
5.2.6 调校与试验
5. 2.6.1 调节阀的调校与试验前需得到工艺确认,校验过程需认真填写《调节阀调试记录》。
5.2.6.2 基本误差校验
将输入信号平稳地按增大和减小方向给阀门定位器,观察各点所对应的行程值,试验点为输入信号范围的 0%、25%、50%、75%、100%五个点,各点偏差应在±1%左右。
5.2.6.3 回差校验
在同一输入信号所测得的正反行程的最大差值即为回差。用调节阀的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不应超过 1.0%。
5.2.6.4 始终点偏差校验
将输入信号的上、下限值分别加入定位器,测量相应的行程值,偏差不应超过 1%。要特别注意到保证气开式调节阀的始点、气关式调节阀的终点在阀关位置上。
5.2.6.5 死区校验
在输入信号的 25%、50%、75%三点上进行校验,方法为缓慢改变(增大或减小)输入信号,直到观察出一个可察觉的行程变化(0.1mm),此点上正、反两方向的输入信号差值即为死区。不应超过全量程的 3%。
5.2.7 阀门检修后,各部件按要求紧固安装后,调试合格后,由工艺人员开启前后截止阀,关闭旁路阀,清理好现场,做到“工完、料静、场地清”。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及图片,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对转载分享的内容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原创、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和错误,请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