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1981年选举联合国秘书长,中国连投16张反对票,邓小平:一否到底
1981年11月4日,中国代表凌青在联合国大会上面对选举联合国秘书长的压力。不同于以往“弃权”态度,中国强硬表态。凌青连投8轮反对票,与美国代表硬碰硬。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发来指示:“一否到底”。凌青坚定执行,再次举起“反对”牌,坚守中国立场,引起全场震惊。
不远处的主席台上,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目光再次黯淡,因为他深知只要中国持续反对,他的连任机会将变得渺茫。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这位来自奥地利的杰出外交家,自1972年上任以来已经完成了两届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在过去的10年里,他成功地应对了一系列严峻的国际危机。
瓦尔德海姆对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极具信心,年仅63岁,正值政治生涯的巅峰。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对他评价良好,而最为关键的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都力挺他。
通常情况下,只要得到美苏两国的认可,联合国秘书长的连任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1981年9月10日,瓦尔德海姆毫不知情地宣布参选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若当选,他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未曾想到,他的连任计划将面临来自另一位常任理事国的强烈反对。这个意外的反对者就是中国。
尽管瓦尔德海姆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却在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问题上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对。这并非是因为他与中国关系不睦,相反,他可以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
在瓦尔德海姆首次争取联合国秘书长职位的时候,正值10年前,他和另一位竞争者的得票数相同。关键时刻,中国掌握着决定胜负的宝贵一票,最终选择支持了瓦尔德海姆。
瓦尔德海姆对中国一直持友好态度。他曾是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倡导者之一,任职奥地利驻联合国代表时,公开表示:“一个仅控制1600万人口、位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岛上政府,竟试图代表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10亿中国人讲话?”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于1971年重新加入联合国,成为会员国。
1972年,瓦尔德海姆当选不久即前往中国访问,成为历史上首位访问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1977年连任后,他再次莅临中国,受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接待,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瓦尔德海姆对于中国的强烈反对感到困惑,无法理解为何中国坚决反对他的连任。实际上,中国的立场相对简单——他们认为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不能一直由发达国家的人来担任。
回顾联合国成立以来的历任秘书长,第一任是挪威人赖依,第二任是瑞典人哈马舍尔德,第三任则是缅甸人吴丹,吴丹之所以成为第三任秘书长,是因为哈马舍尔德的飞机失事,吴丹由副秘书长晋升而来。而第四任秘书长正是瓦尔德海姆。
如果瓦尔德海姆继续连任,那么在四任秘书长中,三位都将是欧洲人。对于亚非拉地区拥有更多人口和国家的人民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他们担心,如果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一直由西方发达国家担任,那么发展中国家在决策中的发言权将会受到限制。
因此,中国的反对并非个人攻击,而是基于对全球治理的公平和平衡的关切。为了推动这一理念,中国决定将票投给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萨利姆。
1971年,当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性时刻终于来临时,联合国大会氛围喜庆而激动。代表们聚集在会场,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坦桑尼亚的外交精英——萨利姆。他曾在中国任职驻大使,亦在联合国担任了长达十年的驻大使,并一度担任坦桑尼亚的外交部长。
萨利姆是非洲人民的有力代言人,受到50多个非洲国家一致推崇,成为争夺联合国秘书长职位的热门候选人。此时,中国站在了他的一边,出于对第三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考虑,决定投票支持萨利姆。
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最终竞争对手锁定为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背后分别有美国和中国的支持,使得这场较量变得更为紧张。
10月27日,第一轮投票正式拉开帷幕。中美两国代表迅速在选票上写下各自支持的候选人,而结果却令人意外:瓦尔德海姆获得11票,而萨利姆只得到10票。
尽管两位候选人都达到了“最低9票”的要求,但由于中美两国都投下了反对票,这一轮的选举被宣布为无效。尽管投票是匿名进行的,但标记在选票上的痕迹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中国反对了瓦尔德海姆,而美国则反对了萨利姆。
会后,美国代表积极展开外交斡旋,试图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此举的效果明显,第二、三、四轮投票中,萨利姆的得票直接跌至不足9票,而瓦尔德海姆则一直稳定在10票。形势看似对瓦尔德海姆有利,但中国坚定地保持着反对态度。
第二天的选举氛围沉闷而紧张,如同一场悬而未决的角逐。两轮投票过后,结果却依旧令人失望,萨利姆仅得8票,而瓦尔德海姆则再度以11票领先。
11月4日,会场氛围更加紧张。第七轮和第八轮的投票令人瞩目,瓦尔德海姆分别获得10票,而萨利姆终于迎来了一次9票的突破。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突破并未改变选举的局势,因为中国和美国依然坚持投反对票。
连续8轮的反对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质疑,许多国家开始对中国的行为提出指责,指责其“故意找麻烦”。中国代表团,尤其是以凌青为代表的代表,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极大压力。
与此同时,一则传言在会场中流传,声称中国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仅仅是为了应对非洲兄弟,给予非洲足够的面子后,就会在第九轮开始时弃权。然而,这个传言很快遭到了中国代表的否认。
在第八轮投票后,凌青接到了国内邓小平的指示,这一指示简洁而坚定:“一否到底!”
邓小平的坚决指示为凌青注入了更多的底气,作为虎门销烟林则徐的后人,他深知发展中国家人民迫切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责任感让他在联合国大会的舞台上展现出了家族传承的担当。
随着选举的暂停,11月17日的投票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新一轮决斗。联合国部门在一天内组织了8轮投票,瓦尔德海姆的得票始终稳定在10票,而萨利姆则仅两次成功达到9票。
无论得票多寡,结果却始终如故——无效。中美两国在每一轮都毫不留情地行使“否决权”,使得对方候选人的得票无法生效。
联合国大会选举现场弥漫着一片沉默,无论再投下去结果都一样。中美之间的拉锯战看似永无休止,哪怕再进行100轮,也难以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在这一僵局中,出现了两个折中方案:一是让瓦尔德海姆先担任两年,随后再进行新一轮选举;二是让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共享”下一个5年的任期。
这引发了许多国家的热议,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纷纷开始猜测中国会接受第二个方案。欧美代表们更是自信满满,认为这个方案已经足够“给足了中国面子”,甚至一些非洲国家也开始动摇。
中国代表团迅速做出坚定的声明:立场不变,决不允许接受任何折中方案!
这一声明让局势更加复杂,联合国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仿佛陷入了无限循环的泥潭。
关键时刻,瓦尔德海姆站了出来。他的表态将为整个局势注入新的动力,成为这场历史性选举中的转折点。
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大会的僵局中主动迎难而上,寻找中国代表团,希望了解究竟为何中国一直反对他连任。凌青以虎门销烟的家族传统为背景,毫不讳言地向瓦尔德海姆解释:中国所持的是原则立场,而非个人攻击。
他指出,在联合国成立的36年里,瓦尔德海姆作为秘书长已经任职了10年,这本身已是极高的荣誉。凌青强调,中国支持第三世界秘书长候选人的立场是理所当然的。
瓦尔德海姆默默点头,表达了对中国立场的理解。当天夜幕降临时,他做出了一个深远的决定:退出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这个决定对于整个选举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考虑到美国一直反对非洲代表人选,萨利姆也宣布退出竞选。这场曾经激烈的16轮选举终于以两位热门候选人的相继退出而告终。
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12月9日,第17轮投票揭开了新的篇章,联合国推选出9位候选人,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
最终,来自南美洲秘鲁的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成功满足了9票的标准。令人瞩目的是,在这一轮投票中,中国投出了赞成票,而美国则选择弃权。
61岁的德奎利亚尔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二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秘书长。就职典礼上,他郑重表示:“我不会忘记自己是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
1982年8月,新任联合国秘书长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热情接见。邓小平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是信得过的,一条是坚持原则,一条是讲话算数,我们不搞语言游戏。”
1986年,德奎利亚尔再次连任联合国秘书长,中国仍然给予他赞成票。这一连串的事件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智慧和实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Gary
中国逼迫美国就范的典型案例。
周夜的第七章侯
老一辈真的强👍
石斛
美国用持绿卡、上大学为诱饵,成功瓦解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决策核心的反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