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军制概况:
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两军,小国一军,凡一军一万两千五百人。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到了春秋时期,人口膨胀,考虑到《周礼》的约束,大国只能称三军,因此先对“军”进行扩充,一军的人数基本在10000~12500人左右,但是开始巧立名目,增设其它军制,比如晋国,曲沃时期,是一军,晋献公时期两军,晋文公初期设三军,后为五军,晋襄公时期复三军,晋景公时期设六军,后为四军,晋悼公时期复三军,自此晋国只有三军。但是晋国自文公起,除了主要三军,还有戍边的三行(hang),军力等同三军,但是地位很低。也就是说,晋国实际军力,春秋中前期的顶峰(晋悼公)在8~12万左右。
春秋时期,兵力不以军算,以乘算,一乘标配 一辆三马的驾车,车上三人,分别是驾驶员-御,弓箭手-射,近卫-执;车下25人步兵,五人后勤,后来发展为72人步兵,25人后勤,总共100人。
《左传》上面记载,巅峰时期的晋、楚高达4000~5000乘,如果按照一乘百人的算法,就是四五十万人,这种说法是完全靠不住的,听一半信一半,所以取个中间值,大概就是25万人,整个晋国巅峰时期,有20军,所以20—25万人比较可靠。
军队的分类:
公室军队:即国军,诸侯国家的军队。春秋中后期,四大国的公室军队除秦国外,皆被卿大夫瓜分,如,晋国六卿、楚国七贵、齐国六贵。
地方军队:即地方武装力量。尤其边邑城防,都拥有2500人以上的防御性力量,军事长官一般由地方大夫兼任,由国君直接任命。如果那个邑被封给了卿大夫,则军队属于卿大夫的私人武装。
私属军队:即卿大夫、宗室贵族的私人武装力量。有大宗主总领,小宗主、家臣分领。
禁卫军队:即亲军,有国君自己直接领导的宫卫军队,一般数量少于3000。
军队的编制:
所以一城之主大概有多少兵力?
如果是独立国家,则至少有1军,即一万人左右,这种国家基本上春秋前期就被吞并了,或者沦为霸主的附庸,被慢慢兼并或废黜。
这种小国我们不要去考虑,只考虑下面两种情况。
如果是边邑大夫,则要看这个城重不重要,不重要的城,不会有太多兵力,但是基本的2500人的城役、守军等,还是要保障的。
如果边境重要城邑,可能需要一个军的兵力,一般也只会安排一个军,负责防守,只守不攻,主要是为了避免边境关隘的军大夫拥兵自重。
春秋时期,小国生存的条件不是靠军力,还是靠依附大国,大国依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