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写的《我的第一笔写作稿费》,很多读者都问我:你写的小说发布在哪里?
虽然令人失望的是我写的并不是小说,但我非常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问,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写作就是指写小说。
在我心中,又何尝不是这样觉得呢?我甚至觉得,如果未来某天我写的小说出版了,我才算成为了作家。
只不过,即便我对小说界很有向往之心,但也一直没有动笔。虽然之前也零星写过几篇很短的虚构类文章,但那些实在也算不得小说。毕竟,我感觉写小说太难了,不但写起来难,且不容易变现。
好的小说就像是一件艺术品,雕琢它的艺术家,恐怕要积累无数没有回报的年华,才有可能在一夕之间收获。要知道,就连梵高,都没有盼到收获的那一天。尽管他流芳百世,可他的艺术品终其一生都没有被认可,他身前的惨境,谁又愿意去重复呢(当然想重复也难)?
不过梵高的例子也反过来说明,只要是好的作品,总有被认可的一天。
到这里,估计你们都看出来了——我之所以迟迟不下笔,原来是对自己期望太高了,觉得非得写出一部惊艳世人的作品才行,而不敢下笔是怕自己现在不够格,把小说给写砸了。
但哪有人能够把第一篇小说就写到惊艳世人呢?所以,我也知道自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最近看了《写作课》这本书之后,我对写作又有了些不同的认识,一方面,让我觉得写小说真的比想象的还要难,一方面也捋顺了我内心的很多纠结,让我知道普天下的文字工作者都不容易,自己不是唯一的那个人。
《写作课》的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她从年轻时就开始利用照顾家庭的空隙去写作,养育3个孩子的同时,坚持了几十年的写作,还兼职教授写作课程。这些经历都成为了这本《写作课》的经验素材。这几十年,她写了大量的小说,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那么,这堂“写作课”是怎样指导我们进行写作的呢?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一点一滴铺陈开来为我们讲述该如何写作。我从中总结三个部分介绍给大家:一,小说的写法;二,何为好小说;三,逾越写作的困难。
01.小说的写法
①敢于虚构
我们有时候总是把自己听说的故事或者自身经历的故事来改编成小说,比如只是把人物改个名换个身份就把故事写了出来,这未尝不是坏事,如果这件事确实足够精彩的话。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不但真实世界提供不了这么多故事素材,总有一天山穷水尽,而且这样写,还有一个局限性:我们往往会被这种真实事例限制住。有可能,我们担心故事失真,不敢胡编乱造;更有可能,我们不敢给人物设计厄运,因为它以真实人物万蓝本,写了厄运,尤其是把“TA”往死里写时,就好像在诅咒那人一样,会下不去手。所以,小说一定要脱离现实,要发挥想象力去虚构,塑造生活中没有的角色,这样就不会被限制住了。
这么说,是不是平时听到有趣的故事就没必要留意记录了呢?当然不是,为了有更多的灵感,我们要学会记录各种素材以及灵感。作为一个职业写手,养成记录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灵感的来源。从记录的素材,再加入想象,联想到虚构的故事,这是写小说的必经过程。
②感性和理性的交织
写小说,是一种感性和理性交织的过程。感性就类似于做白日梦,让潜意识提供灵感,在迷迷糊糊中写下片段。比如,有些人会以梦境为素材,有时候离奇的梦境确实是非常不错的故事蓝本。尽管有的作家是从大纲开始写起,但也有很多作家就是以片段开始写小说,一开始他们也不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是什么,在写下很多片段之后,主题就随之应运而生。
当主题应运而生之后,理性就该占据上风,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片段的连接和无数次修改,使小说主线清晰、衔接自然,在必要的地方查资料补充细节。
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没有感性,故事就会趋于平淡而没有灵魂;没有理性,故事就容易缺乏结构和逻辑。
③若干个写作技巧
a制造麻烦
制造麻烦是小说中最常用的技巧,没有矛盾的小说读之索然无味。让人物陷入一个又一个困境,并且忍住不去帮他解决,就是一种让故事变得有趣的手段。
b 减少心路历程,多一些行动
让人物行动起来,会使小说不显枯燥,很多人喜欢写人物的心声,但在这方面着笔过多,人物就生动不起来。比起心声,更应该多写行动。
魔云兽老师就讲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那些诈骗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同理心,没有同理心的一个表现就是虐待动物,因为他们不觉得残忍。所以,要刻画这样的人物,就可以给他设计一段虐猫的特写:一根一根地拔掉猫咪的胡子。
我还想起一部电影《睡沙发的人》,里面也有一个不错的例子,主人公从堕落考不上大学变得爱上读书之后,导演用几个行动的细节来刻画他看书是多么投入。一个细节是他一边看书一边吃橘子,剥完皮把橘子扔进了垃圾桶,咬了一口橘皮。另一个细节是他一边看书一边去给花浇水,但浇水的水壶和烧水的水壶放在了一起,他就随手拿了烧水水壶把一壶热水浇到了花上。
这就是用行动来展现人物心理、状态的方式。
c 主线清晰
不论如何描写人物、事件,主线清晰是最重要的准则,切忌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即便文笔再好、修辞手法再丰富,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就像没有骨架一样,小说就会变得立不起来。
d戏剧化的把控
写小说要注意把控戏剧化,故事要有戏剧化,但不能太过。
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把小说定义为:“人物和情节都具有多面性、真实性和吸引力的小说。”也就是说,可以设计一些稍显夸张的情节,但一定记得以真实为基础。
02.何为好小说
看了上述这些如何写小说的方法,我们大致也能明白什么样的小说算是一部好小说。
它首先得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得有发展高潮和结局,并且还得有清晰的主线,让大家能够始终走在清晰的大路上,而不是在各种岔道上迷失方向。
其次,故事不能死板,人物形象要跃然纸上,靠冲突和行动来塑造人物,读者能从他的遭遇和行动中代入进去,感受到他内心丰富的变化。
最后,故事严谨真实而有想象力。在这里我想举《三体》的例子,故事从文革开始,发展到未来,一切描述尽管都以想象力为基础,但故事细节所带来的真实感又让人如身临其境。这样的鸿篇巨著,真的让人跪了。
03.逾越写作的困难
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写作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它是对作者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故而,一本小说写写几年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更重要的是,写小说极度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障碍,写不出来是第一个障碍,写出来了没人看是一个障碍,写到一半进行不下去了也是一个障碍,好不容易有人看了没办法发表是一个障碍,需要无数次令人绝望的修改是一个障碍,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依然得不到回报是一个障碍……总之,无论是谁,写作的焦虑总会贯穿创作过程的始终。
但是,为什么这么难的事情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呢?因为写作同样也是让人“上瘾”的事情,它让作者正视自己的内心,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也让作者在写作中获得某种快感,也能搭建一座沟通的平台,连接读者和自己。
所以,坚持写下去吧。
不论你有没有自信,不论你有什么动机,只要开了头就写下去。抱有完成一件好作品的使命感和倾诉欲,正视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去攻克一道道难关:如果缺钱,就去兼职,靠别的工作支撑生活;如果写不下去,就去阅读、去观察世界,激发自己更多的灵感;如果被批评,就针对批评内容思考修改自己的稿子。
但凡你真正想要写作,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相信任何困难你会学会去调整去克服。
而那些大师也彷徨、焦虑的事例,也能从侧面给你信心,让你知道自己并非孤单——谁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要再怀疑自己不行啦。
那么,就拿《写作课》中的一句话来做结尾吧:“想着‘我觉得自己能写出好作品’,然后便不问前程埋头苦干数年,直至有所成就——对各行各业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艺术家来说不更是如此吗?”
贝妮
自由撰稿人/日语翻译/绘画发烧友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