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服饰:多彩的文化传承——苗族服饰的银饰之美

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 2024-03-14 09:33:30

铜仁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山水间浸润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魅力,悠悠岁月,历史长河,汇聚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精髓,留下了无数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珍贵遗产。如今,铜仁市已拥有各级非遗项目600余项,其中包括12项国家级和7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作为当地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民间艺术的无限可能,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成为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蚩尤九黎部落,苗族传承至今,保存了许多原生态的古老习俗,比如苗语,就是苗族同胞自己的语言。遗憾的是,在长期的战争和迁徙过程中,苗族文字遗失了,但仅凭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苗族的银饰特征用12个字可以概括: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以大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在一些苗寨中,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松桃的苗族头帽佩戴完银饰有些高达60公分。

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

以重为美

以苗族妇女的耳环为例,贵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苗族耳环单只重量最重可达200克,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导致耳垂被拉豁。在贵州黎平,当地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多的艺术特征,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肓;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华丽的装饰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财富和地位,更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尤其体现在苗族儿女的婚礼上。苗族姑娘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亲手刺绣,为其准备一套苗族服饰,等她出嫁的时候将其作为嫁妆送给她。这种将苗族服饰作为嫁妆的传统,不仅体现了家族对女儿的关爱和祝福,也让苗族的文化得以延续。

想象一下,当那位苗族姑娘穿上家族为她准备的服饰,步入婚礼的殿堂时,她身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家族的情感和历史。这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家族的纽带。

这种复古的趋势让人感到欣慰,因为它意味着苗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珍视和坚守。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或失传的风险,而苗族服装在婚礼上的复兴,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保护和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苗族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年轻一代也能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对于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欣赏和了解苗族服饰,我们可以领略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服饰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它们让我们感受到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传统的坚守。

苗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传承、去弘扬。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走进苗族的世界,亲身感受苗族服饰的魅力,在那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中,领悟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的自豪。

未来,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借助跨界合作的契机,发掘更多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绽放光彩,共同书写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华章!

0 阅读:8

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

简介: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