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晚清历史上的卖国贼,大家肯定第一个就会想到签了《马关条约》那些丧权辱国条约的李鸿章吧。不过,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个卖国贼,这人就是爱新觉罗·奕山。
但奕山这人,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有好有坏的。而且,后面有个李鸿章,就显得他没那么出名了,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弱。结果,人们就有意无意地把这个让大清灾难变得更严重的宗亲给忘掉了。
爱新觉罗·奕山,他可是道光帝的侄子,也是咸丰帝的堂兄,就这么个身份,那他这一辈子肯定是不平凡的。不管啥时候,王朝都有排外的心理,老觉得“不是自己族类的,心思肯定不一样”。在鸦片战争快爆发的时候,大清都处在危险当中了,这时候道光帝,和那些汉人将领比起来,那肯定是更信任大清的宗亲。
得说一下,奕山年轻的时候,那可是给大清立下了不老少战功。就因为这个,道光对他特别信任。
道光七年,奕山出去打仗平叛了,叛的是张格尔。这仗打完后,奕山升得可快了。就因为这一仗,奕山慢慢就被道光给注意到了,然后就被外放了。
前面不是提到过嘛,当年平定叛乱的时候奕山可是立了大功的。就因为这个,道光帝就把奕山留在新疆,让他处理后面的那些事儿。要知道,刚刚才经历了战乱,当时的新疆乱得很。这里得特别说一下,奕山在新疆的时候那可是建立了不朽的战功。
他,不仅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恢复正常了,还带着大家开垦出了几十万亩的土地!大家都知道新疆以前是什么样的情况吧,清朝那时候,新疆好多地方都是荒地,怪不得当年李鸿章想放弃新疆。
从这一点就能瞧出奕山在新疆的成就,光这一件事就够他得到道光奖赏的。奕山在新疆可不止做了这一件事,他还为维护中国疆土完整有过行动。那时候周边国家老是不停地骚扰边境,奕山在新疆的时候出兵抵御外敌好多次。
不过得说一下,这些战绩都是奕山年轻时取得的。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奕山已经五十多岁了,这时候他的精力和意气,跟年轻时候比起来,那可差得远了。
时间到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道光帝,他可不想打仗,这就不用多说了。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不打也不行了。那派谁去打仗?这就成了个问题。就在这个时候,道光帝想起了奕山。奕山在新疆战场上那可是立过大功的,而且他和道光帝还有血缘关系,这就更让道光帝放心了。
道光把重任交给了奕山,奕山可高兴坏了。要出发的时候,奕山还跟道光拍着胸脯保证,说肯定能把英军打得屁滚尿流。道光听他这么有志气,也特别赞赏,说他肯定能打胜仗。
怎么说,这时候的奕山和道光,都有点太乐观。道光这人有点天真,你看,清军都被打得一个劲儿地往后退,他咋就相信奕山肯定能把英军给消灭掉?说到底,当时两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可不小。
这边奕山刚在道光那立下军令状,马上就出发了。可到了广州后,他在道光跟前夸下的海口,一下子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真到了前线,奕山才真切感受到英军的厉害。瞅着清军一个劲儿往后退,奕山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害怕起来了。
二、能力不行奕山有了胆怯心理后,对战事就越发不上心了。之后整天就窝在宅子里享乐,都不出去了,可这时候前线战场上还有清军战士在浴血奋战。
自己不出兵也就罢了,可同僚请求出兵帮忙的时候,为啥要拒绝?老将关天培好几次写信求奕山出兵相助,奕山,每次都拒绝了。当时奕山在大后方,他竟然以大军要保护自己为理由,不肯出兵去帮关天培。
最后,关天培孤立无援,以身殉国,守着虎门的战士们也全都战死了。
战争,受影响最大的那肯定是老百姓了。当地的军队和百姓瞅着英军张狂地占领自己的故乡,都主动请求上战场去抵抗英军。可奕山,他拒绝了。林则徐知道这事儿后,就亲自去找奕山,盼着他能答应让当地的军队也参加抗战。
但不但被拒绝了,还被奕山狠狠训斥了一番。在奕山眼里,当地的军队要是想上战场,那就是没安好心,是想谋反。后来给道光写奏折的时候,奕山干脆把粤军都描绘成敌人了,说粤军是大清最大的祸患。奕山这么个分不清主次的做法,清军失败那也是能找到原因的。
奕山也不是啥都没干,后来他带着军队去偷袭英军,可惜最后失败了。
就这一仗,直接让奕山彻底没了信心。才过了五天,奕山就向英军投降了,然后广州就被英军给占了。
打了败仗肯定得付出代价,这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这么出现了。奕山,对于自己在广州干的那些事儿,哪敢一五一十地跟道光说。要知道,道光之前可是下了命令,让奕山把香港给收复回来。可奕山,他自己不敢按照命令去攻打英军不说,还担心那些爱国的战士们去进攻英军,怕把英军给惹毛了。
当然了,就因为这次打了败仗,道光对奕山那是彻底寒心了。按说,得给他更严厉的惩罚才对。可谁让他是宗亲,就只关了一年就给放出来了。你看,从这儿就能知道奕山这人能力确实不咋地。但让人想不通的是,这奕山后来居然又被重用了。
没过多久,奕山就官复原职了,然后被派到了新疆。就这一任命,可给大清带来了超级大的损失!鸦片战争中国输了之后,其他国家就都盯上中国了。俄国这时候就想来捞点好处。巧了,在边疆驻守的正是一提到洋人就害怕得不行的奕山。
最初,就俄国那边派人来谈这事,就把奕山吓得够呛。他立马就上奏说,没法拒绝俄国人的要求,还是答应人家一些比较好。这里得注意哈,奕山在折子上写的是适当地答应,可到跟俄国人谈判的时候,他是啥要求都答应,来者不拒。
清朝把这事儿全权交给奕山负责,其实他有能力做出改变的,可他却没这么做。就这样,双方签了第一个条约。才过了四年,俄国又找上了奕山。
结语实际上,奕山私下和俄国那边是有瓜葛的。毫不夸张地说,光从奕山手里就卖掉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俄国那边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这个“好朋友”,给了奕山不少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