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5岁后容易气滞血瘀?看看84岁老中医怎么说。

沛珊说健康 2024-03-05 11:36:0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阳气会在30岁之后逐渐减弱,在45岁之后,人体的阳气也就减弱得比较明显了,这时候气血运行也会逐渐变得缓慢。在这种情况下,血瘀和气滞得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血瘀是指血液在体内停滞形成瘀块,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气滞则是指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疼痛的发生。因此,对于过了45岁之后的人群,保持阳气充足、促进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选用一些中药和针灸的方法,进行补阳和化瘀,下面就分享一些俞老常用的方法。

补阳

我们可以服用四逆汤,其中包括炒姜附、甘草、附子和干姜,这些成分具有补阳气的功效。

在穴位方面可以选择百会穴、关元穴和足三里。百会穴位于督脉,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关元穴位于任脉,是人体元气的所在;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这三个穴位相互配合,可以起到温补阳气、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化瘀

如果要化瘀,就可以多食用山楂和藕节,他们都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的作用。

在穴位方面,可以选择针刺化瘀三穴。其中分别是:内关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这三个穴位。内关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络穴:血海穴位于足太阴脾经,是脾经的血海;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汇处。这三个穴位相互配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预防和缓解一些与阳气不足和血瘀气滞相关的疾病。

1 阅读:32
沛珊说健康

沛珊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