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家居正逐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带来的便捷性和前瞻性在“618”购物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销量激增,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智能家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远程控制家电、自动化管理成为可能,它似乎正在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便捷生活场景。
然而,当智能家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何每款智能家居都需要一个专属的APP?我们的手机屏幕上充斥着各种智能家居APP,每次操作都需在繁杂的图标中寻找,这难道是我们所追求的“智能”生活吗?更为复杂的是,许多设备的智能功能按键设计得越来越复杂,用户往往需要在多个按键中做出选择,这无疑增加了使用的难度。
这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智能家居的“智能”究竟体现在哪里?是设备的自动化,还是用户操作的简化?为何各智能家居APP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它们之间的“壁垒”究竟在哪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是继续增加设备的智能功能,还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将这些功能整合,提供一个更加统一、简洁的操作界面?
针对这些话题,本周四我做客了北京新闻广播《新闻天天谈》节目,分享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以下是节目干货总结,今天分享给大家(有补充)。
-----这里是分割线----
1、主持人:您家里现在使用的家电家居产品,有多少属于是含有“智能”元素的产品,会经常使用智能功能吗?常用的功能有哪些?
丁道师:说起这个话题,我想起了我刚刚去京东总部参加618活动,京东宣布今年618期间推出了AI电脑、AI手机、AI耳机、AI相机、AI学习机、AI键鼠、AI手表、AI路由器、AI眼镜、AI门锁、AI摄像头和AI音箱在内的12大AI品类,着实是人工智能大放异彩的一届618。
至于我家里,智能的产品就太多了。作为一个科技极客,十几年前我就接触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了。在我家里,进门时需要刷指纹打开云米的智能门锁,做饭时小米的智能油烟机会启动,扫地也用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孩子的学习机有科大讯飞和百度的各类智能学习机,华为的智能手表也早已经佩戴。
就差桌子和沙发加入智能化阵营了。
其实,我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智能门锁,毕竟这是每天进出门都是必备过程。
2、主持人:说到智能家居,我还有一个感受,包括我看到很多网友也有这样的理解,就是我们普遍会认为,加上了“智能”功能,这个产品的价格就不会太便宜,但是,现在市场上,打上了“智能”标签的产品,表现就是有二维码,可以下载APP用手机操作,价格也并不会太昂贵,所以也想请教:现在的智能家居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并不高大上?成本也不是很高?
丁道师:如果放在以前,智能代表着昂贵。但是现在,各种智能化传感器和设备早已经白菜价了,甚至有些比白菜还便宜。
我举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就是咱们上周讨论过的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手表都有GPS定位,GPS定位模块你知道在上世纪多贵吗?可能得咱们一年的工资,现在呢,几块钱的成本而已。还有现在很多电灯、音箱都可以识别声音,声控传感器也是白菜价。
有时候,真正贵的就是最核心的芯片、高性能马达、激光雷达这种高科技产品,以及背后的软件算法,需要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的费用,这些是大头。
另外,很多新出来的智能产品,售价还是很高,比如苹果的vr眼镜,还得两三万。
3、主持人:我们现在所说的家居“智能化”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什么概念?什么样的家居产品可以说是达到了“智能”的标准,业内有没有相关的定义或者标准?
丁道师:智能家居就像汽车行业的智能驾驶一样,都是厂商自定义,每一家对智能的理解不一样。
有些企业,让音箱联网了,就算智能。有些企业,用声音控制灯泡,就算智能。
虽然业内有没有形成统一共识,但根据行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们大致分析智能家居产品的几个特点。
一是感知、探测和反馈能力。智能家居产品应具备对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感知能力,如通过传感器探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或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手势操作等。甚至,它们还应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反馈,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灯光亮度等。
二是互联互通能力,智能家居产品应具备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这通常需要通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ZigBee等)来实现,以确保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无缝连接。
三是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智能家居产品应具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能够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来学习用户习惯,并根据这些习惯做出智能决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智能音响可以根据用户的听歌记录推荐相似的音乐,智能冰箱可以根据存储情况提醒用户购买食材等。
4、主持人:还是来看一位消费者使用智能家居的常态--在拥挤的北京晚高峰地铁上,小吴依次打开手机上5个不同的智能家居APP进行远程操作,为回家做准备:热水器提前烧水、打开客厅空调制冷、点击监控摄像头观察宠物猫的居家情况、确认电饭煲是否按照预约时间开始煮饭……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地铁已经驶过2站。而这样的智能家居APP,小吴的手机里安装了12个,用小吴的话说“有时候打开手机都是懵的,得反应一会儿才能确定该先点哪个APP。”
您有没有过这样类似的困惑?现在的智能家居,一个产品对应一个智能APP是否属于比较普遍的情况?手机里智能家居APP太多,容易带来哪些麻烦?包括还有消费者担忧,使用越多,出让的隐私内容就越多,这种风险是否也存在?
丁道师:说起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十几年前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日常场景。就是咱们很多人出门的时候,往往要拿一大串钥匙,有时候兜里放不下,还得别在腰间。有些钥匙还长得特别像,用到时候有时候要试好多把钥匙,才能把门打开。特别不方便,是不是?
当时我就想,有没有一种便捷的方式,出门可以不带钥匙?
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实现了。但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像我家里有十几件智能家居产品,就得安装各种各样的APP。然后经常就陷入找APP的麻烦,似乎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状态。
当然,关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正在探讨解决方案。
我记得差不多在去年此时,工信部就召开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就特别强调“在政府方面,我们正在组织跨领域融合标准研制,推动产品数据跨品牌、跨企业、跨终端的互联互通。我们打通不同品牌、系统、平台之间的界限,实现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便捷的智能家电使用体验。”
至于你说的数据安全隐患,确实存在。比如某个智能摄像头工具,被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生活隐私就泄露了出去。
5、主持人:刚才我们举例提到的小吴就粗略算过,他手机里的这些智能家居APP软件占用的空间加起来有10多个G,感觉手机都变‘臃肿’了。所以,他就特别期待有一个遥控器能一键指挥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小吴提出的这个期待有没有可能实现,就是有一个遥控器能操作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层面能否解决?业内有没有在技术上尝试过解决的办法?
丁道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开关、温度、模式控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第三方的手机App就可以搞定,只要手机支持红外遥控或者接入智能设备所在的网络就可以。比如悟空遥控器、万能遥控器等等。
但是一来这种工具支持的功能有限,只能使用初步的功能;二来,性能一般,有时候经常连接不上;三来支持的产品有限,像我用的一加手机自带的遥控器,很多家居产品就无法用。
至于现在的智能家居无法互联互通,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
技术上来看,可能存在协议体系不兼容,如物联协议、配网协议和应用控制协议之间的差异导致设备无法顺利连接和互通。设备模型和数据模型的不兼容,使得不同体系下的设备与控制终端及平台间无法识别、纳管和响应操控指令。
还有就是智能家居行业涉及多行业融合,应用场景繁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一种互联互通解决方案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主观上来看,智能家居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不对外开放接口或有条件开放,以此构建品牌生态闭环,收集用户信息并增强用户黏性。
6、主持人:智能家居设备跨平台、跨品牌、跨品类的互联互通,确实是消费者的期待。我们也关注到,工信部出台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提出,要实施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行动,强化标准引领和平台建设,促进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是否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打破目前存在的堵点,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发力?
丁道师:从政策引导的方向来看,有关部门肯定是鼓励企业打破藩篱,实现互联互通,更好造福消费者。
打破目前的堵点,可从三方面发力。首先,推动行业标准化是关键,需要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标准,确保各品牌设备能无缝对接。其次,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鼓励厂商遵循统一标准,并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技术壁垒阻碍市场发展。最后,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作也不可或缺,厂商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设备兼容性,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构建开放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此外,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认知,也能促使厂商更注重产品互联互通性能,推动行业进步。总之,解决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实现标准化、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消费者认知提升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
当然,我们的行业有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干类似的事情。比如华为,推出了华为智选品牌,华为甄选优秀合作伙伴共同为消费者打造优质的智能硬件产品,接入华为的鸿蒙生态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持,消费者只需要下载华为智慧生活一个app,就可以更便捷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产品。
7、主持人:也有很多网友吐槽,说现在不少家电的功能键实在太多了,不禁让我们思考,哪些智能功能是让我们生活更便利的,哪些智能功能其实是让我们生活更复杂的。有没有遇到过哪些其实很少用的智能产品的功能?或者说让生活更复杂的功能?
丁道师:确实,这几年有很多智能化升级,是为了炫技而智能化,有时候反而让体验变得更差。
比如汽车行业,我去亦庄某基地参观,某品牌研发了取消后视镜的汽车,用电子摄像头代替传统后视镜。他们给出的逻辑是,取消了后视镜就降低了风阻,能够给汽车省油。其实,这种做法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万一网络卡顿,电子后视镜不工作了,哪怕只有一秒钟的时间,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还有很多设备加入了智能化的功能后,意味着故障率也比之前更高了。比如我用小米油烟机替换了传统按键老式油烟机,这个油烟机找不到任何实体按键,还有wifi功能,能自动排除油烟,但这种娇贵的产品不耐用,前段时间触屏功能彻底不工作了,也没有实体按钮可以应急。家里连饭都不能做了,只能去外面吃或者叫外卖。
8、主持人:那么,如何优化智能技术,让数字化真正为消费者带来方便,让产品更人性化,智能家居应该坚守怎样的标准和原则?
丁道师: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就说四个字“科技向善”。科技的发明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于人类,提高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而不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