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这本书熬夜看完,一开始就无法停下来

频网谈文学 2024-10-21 03:27:45

这是湛蓝的第159期好书分享,关注湛蓝,告别书荒。更多好书见文末。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骤然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贵妃诞辰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的荔枝。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与长安相隔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无疑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然而,为了家人,李善德毅然决然,决心一搏:“即便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距离终点究竟有多远。”

这个故事便是马伯庸的长篇小说《长安的荔枝》。

尽管是部历史小说,读者却能通过作者的描绘,窥见自己生活的影子:大城市中的买房落脚、职场的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小人物的挣扎,似乎是如此相似。

据说,这部口碑极佳的历史小说,马伯庸仅用了11天便完成。小说一经连载,便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好评,数万人将其评为神作,推荐值高达96%。

与此同时,该书的同名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也在筹备上映中。微博、抖音、小红书及今日头条上,海量读者纷纷自发评论和创作衍生作品,掀起了阅读这本书的热潮。

推荐:by 天吾:

本书以转运荔枝为外在线索,以探寻适合个人的生活为内在主题。 皇帝的一道荒诞指令,竟要求在没有飞机和动车的时代,将极易变质的荔枝,从岭南的广州运送至皇城长安。

李善德深入探索地形,摸索保鲜之法,最终在不断的试错与修正中,完成了帝王的使命,博得了贵妃的微笑。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官吏、商人和农民。

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李善德的接待方式与交往态度,生动地体现了他的个性特征。李善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他官位低微,不精通官场的种种门道,常常碰壁,但他却能与荔枝农阿僮嬉戏玩笑,畅饮把酒言欢。

然而,当他因荔枝转运使这一使命的压力,不得不砍掉朋友大量的荔枝树时,李善德的良心上无可避免地留下了一道黑迹,犹如荔枝变质,汁水流出,彻底腐坏。

他并不喜爱为官,亦不适合与官员打交道,田间栽树才是他心灵的归宿。我猜想,李善德之所以初入官场,或许源于约定俗成的功名思想,而这并非他的本意。书中提到,他一直在隐忍,默默忍受这一生的枯燥,幸而通过运送荔枝的经历,让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得以回归内心的真实。

最终,李善德被贬为民,在荔枝园中劳作,过得悠然自得,这正是适合他个性的人生方式。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应归真,归于内心。

推荐:by Qingさん:

读过马伯庸的诸多作品,《长安的荔枝》是我最为喜爱的之一。 它讲述了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被迫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在贵妃诞辰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的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的路途遥远,完成这一使命似乎不可能。然而,李善德却做到了。

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穿插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与学问,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所领悟到的。首先,岭南到长安的路途虽远,但并非只有一条道路。李善德采用穷举法,从距离上寻求最快的路径,这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繁多,计算量浩大,尤其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限制下,更显得困难重重。

其次,关于为官之道、处世之道,李善德所展现的为人处事的智慧,教会我们收敛锋芒,懂得团结与协作。社会是由大众构成的,工作往往是在妥协与博弈中完成的。

最终,李善德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任务,而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并非如何保持荔枝的新鲜、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荔枝送达长安,而是如何避免诡计,如何保持圆滑与中立,为自己争取一个安稳的环境,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正如他所言:“就算失败,我也要知道,我倒在距离成功多远的地方。”

推荐:by 鹿子橙:

本书的作者功底深厚,文笔灵动,风格轻快,韵味悠长。对历史资料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让读者领略唐朝的风土人情,又不影响理解,阅读体验畅快淋漓。

故事的结构波澜起伏,紧凑而刺激,让人心痒难耐,难以放下。正如刚松了一口气,又立刻被新的情节所吸引。

本书讲述的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将鲜荔枝从岭南送至京城几乎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这一九死一生的差事,被众人推诿,最终落到李德善的肩上。

李德善本想放弃,却在好友的鼓励下,勇敢一试,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完成了任务。然而,事成之后,李德善并未因此走上人生的巅峰,反而感到深深的疲惫,感受到荒谬与无力。

推荐:by meme:

之前跟风读完《太白金星有点烦》,作为职场小白的我看得痛快淋漓,真是酣畅淋漓,于是我火速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李善德,和李太白在职场上简直是两个极端:一个长袖善舞,走一步看三步,三分的事能做到八分;而另一个虽然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却对那些门道一无所知,仅凭一股蛮劲、善良和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完成了任务。

故事伊始,李善德刚刚买完房子,正是得意之时,却意外碰上了天大的好事。他并未深思:你与领导无亲无故,这等好事为何偏偏落到你头上?人不可太过得意,遇到馅饼时,务必三思而后行。

李善德从最初觉得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到听了好友的劝说,决心为家人一搏,最终不放弃,因缘际会地幸运完成了使命。

本该加官进爵,一片坦途的他,却因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选择带着家人回去,和阿僮姑娘一起种荔枝,令众人不禁为之惋惜。然而,正因如此,当安史之乱来临时,他得以保全家人。这究竟是福是祸,谁又能说得清呢?

推荐:by 翰飞:

书籍不仅详细描绘了运输荔枝的整个过程,从方案设计、试验、推理到计算,展现了其中的曲折与艰辛,更从微观的人事中折射出大唐宏观社会的风貌。

在书中,我感受到的,虽有尔虞我诈的心酸,却也充满了随处可见的温情。李善德为了家庭勤勤恳恳地工作,期盼着妻子和女儿能搬进更舒适的家。他一辈子都做着老实人,年轻时凭借这一份诚恳俘获了妻子的芳心,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治愈了他一半的人间疾苦。

而李善德的朋友——韩承与杜甫,一位深谙官场之道,教他辨别真伪;另一位则从感性出发,给予李善德一路前行的鼓励。只有这两位挚友,才是真正为李善德的官场生涯着想的贵人!

这一幕幕温情,如同一枚枚鲜红的荔枝,温润可口,暖意融融。书中交织的辛酸与温情,唯有亲自一读,方能真切领会。

推荐:by 蘸蘸蘸蘸蘸酱油: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如今再读这首诗,感触已然不同。曾经只觉得其意境传神,如今脑海中浮现出李善德、那些在路途中累死的马匹、一次性使用后被遗弃的船只,以及苏谅等人在“一骑红尘”背后默默挣扎的众生。

历史的沉重不言而喻,宏观中的大事件,细枝末节足以压垮那些刀笔吏,更遑论寻常百姓。“逃驿”和“荒村”这两个词背后,承载着几十号人,几十个家庭的命运。

在书的结局中,李善德虽有圆满的结局,但那几十号流离失所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安史之乱为荔枝的荒唐画上了句点,却并未为百姓的苦难画上句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关注湛蓝,告别书荒。

湛蓝,致力于分享每一本好书!

——END——

更多好书:

0 阅读:10

频网谈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