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破译两大“死文字”:到底可不可信,中国文字给出回答

诸史 2024-08-27 00:57:23

1835年,25岁的英国军官罗林森发现“贝希斯敦石碑”,上面铭刻三种楔形文字,即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语。据说,该石碑是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石头上的。

学者拱玉书的《西亚考古史》:“罗林森的解读方法,从专有名词入手,即首先确定专有名词,再把希腊古典作家著作中保留的读音分解成字母,然后再把具体字母与具体的古波斯楔形符号对号入座。”于是,依靠古希腊文献中精准的“音译词”等,非专业出身的罗林森成功破译楔形文字。

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发现一块石碑,碑体为磨光玄武岩,上面刻着三段文字,分别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通俗体文字、古希腊文组成,史称“罗塞塔石碑”。据说,该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822年,34岁的商博良通过古希腊文献,破译了古埃及文字,认为一种集表音和表意为一体的文字系统。后来,西方学术界认可商博良的研究,认为他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的意义与结构。

在罗林森与商博良之后,考古出土的楔形文字与古埃及文字已经不再神秘,逐渐就被西方学者一一破译内容,据此揭开了两大文明的面纱,并根据破译撰写了厚厚的历史。

问题是:无论楔形文字、还是古埃及文字,都已是“死文字”了,那么西方学者的破译,到底可不可信呢?对此,先秦之前的中国文字演变给出一个回答。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是时代的反映,因此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即便字形相同,其内涵往往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出现巨大的变化。比如,以下几个文字,就是时移世易字义而变。

首先——贞字

周易中最常见的四个字是“元亨利贞”,其中战国《易传》(与《易经》合而称之为》周易)解释是“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后来,唐代孔颖达解释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但甲骨文出土后,就改写了传统认知,原来“贞”其实就是“占”,比如纣王时代的甲骨文卜辞“癸酉卜,贞,多妣献小臣卅、小妾卅于帚”等。

其次——我字

如今的“我”是第一人称代词,但在甲骨文中,“我”的字形却是一件有柄有钩有锯齿的大斧,显然说明“我”是一种古代杀人武器。

西周前期,“我”本义还是代表武器,但衍生出了“杀”之意,因为尚书中有“我伐用张”。

但春秋晚期后,“我”就逐渐变为了“自己”、“己方”,《孟子》中“万物皆备于我矣”的“我”就是自称。

第三——来与麦

来与麦这两个字非常有趣,本义与如今我们理解的截然相反。因为,以甲骨文来看,“来”其实是一株小麦的形象,本义是指小麦;而“麦”是由“来”与“夂”(朝下的脚)构成,本是到来的意思。

也就是说,“来”其实才是植物小麦,而“麦”其实才是来去的“来”。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两个文字的本义颠倒了。

第四——民字

如今的“民”是指平民百姓,具体来说是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等。但甲骨文中的民字,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致使一目而盲,可能是“盲”的本字。

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民与臣两个字,在古时候本都是眼目的象形文。臣是竖目,民是横目而带刺。横目则是抗命乎视,故古称‘横目之民’,横目而带刺,盖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故古训云‘民者盲也’。”

因此,上古之民与后世之民的内涵,显然是大不相同的。同时,上文谈到的“百姓”,本义是百家之姓,而上古显贵之人才有姓氏,所以当时“百姓”无疑不是一般人。

第四——人与夷

如今“人”是物种属性,但《春秋》中有所表述:人就是夷,都是古之贱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春秋时期,被征服之夷在服役且同化后称之为“人”,未被征服的外族为夷。

甲骨文中的夷字,由“弓”与“矢”组成,即弓矢为夷,而非传统理解的大弓为夷。因此,夷字之初肯定没有贬义,而是客观描述,但社会发展赋予“夷”具有落后、异族等含义。

与之类似的是“戎”,甲骨文中的字形,是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但后来却被用来称呼某些外族。

笔者认为,周王朝用戎、夷称呼某些部族,可能含有标记对方武力水平的意思,戎的危险度高于夷,夷的危险度高于“人”。

第五——华与花

以文字溯源看,“华”本义是植物的花蕾、花朵,后来引申出光彩夺目、绚丽、繁盛、华丽等等。因此,华夏之华,最初可能与“花”有关,著名考古专家苏秉琦认为:“菊科”和“玫瑰”花纹图案,是仰韶庙底沟文化彩陶上最常见的纹饰,可能就是华族(即华夏民族)得名的由来。

随着社会发展,华字衍生义较多,且又属于常用赞美的表达,因此就容易混淆,于是魏晋时期造出“花”字,即从“华”中分化出了“花”。

上古社会比较简单,需要的文辞较少,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表达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自然而然的就会分化老字、创造新字。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变化含义出现变化的汉字多不胜数,还有邑(上古时应为国都)、中(初意应为立表测影之表)、兵(初指手握一种武器)等等。

总之,先秦之前的汉字,即便字形没有出现变化,但随着时代变化,文字含义也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化。正因如此,即便中国存在《尔雅》等辞书、以及还有大量文献参照的情况下,古今学者对先秦一些文献的理解,依然存在不少争议。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古埃及与两河文明,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文明。而以中国文字看,在此传承过程中,文字字形或许没有变化,但不少文字的内涵必然有所变化。

由此就带来两个疑问:其一,与表意的汉字不同,从古埃及文、楔形文字的字形上,是难以推测出意思的;其二,无论贝希斯敦铭文、还是罗塞塔石碑,都是距今2500年前后的产物,但因为字义会变,那么破译这一时期的楔形与古埃及文字,就能破译更古老的文字?除非,从这两种文字创立到后来,其含义一直静态的保持不变,否则就不可能被真正破译,但这一点显然不可能。

因此,姑且不谈罗林森与商博良破译死文字的奇迹,到底可不可信,但就文字含义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尤其是非表意文字在时代变化中、在不同地域中字形与字义都更容易发生变化来看,更早的楔形文字与古埃及文字几乎不可能被真正破译。

由此,西方根据破译“出土”文献而编出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其中叙事到底多少是真的、多少是胡说,还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59 阅读:10916
评论列表
  • 2024-08-30 12:36

    骗骗几十年前的国人可以,现在不行!!!否认西方一切不能经碳十四检测的所有文物!

    我不是老司机 回复:
    碳14只能对有机物检测,像青铜器,石器,陶器是没办法检测的。其实西方文物最可疑的部分是孤证,西方历史没有生活!任何东西都是孤零零存在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 回复:
    还不是那些无良文人乱宣传
  • 2024-08-27 14:48

    西方伪史的原因

  • 2024-08-28 11:55

    西方文物皆伪造,目的是否定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

  • 2024-08-31 00:56

    契型文字……狗叫你听过没有,狗天天在叫,你能听懂它说什么了吗,它说的就是拼音,有音你都听不懂,更别说一堆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的意思不,既不知道发音又不知道文字结构,怎么破译的。象形文字,有图案给你都这么难,更何况是音型文字,无对照参考物,计算机都搞不定呢

    你若撒野 老子我把酒奉陪 回复:
    现在的中国人不那么好忽悠了。
  • 2024-08-28 06:14

    西方鬼子们的就是造假史[笑着哭]草纸和泥板能保存几千年[笑着哭]怕看不懂还特么用几种文字写一个东西[笑着哭]生怕翻译不出来了[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9-02 15:13

    中国历史出土什么研究什么。欧洲历史研究什么挖到什么[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不是古,因为我们还是中国人,从几千年以前我们历史就没中断过。

  • 2024-08-28 19:33

    用不着说这么复杂,有一个证据就够了,人的口音是会变的。几百年前的英语跟现代的英语都大不一样了。

    ☆☆☆ 回复:
    你可以大胆的说,很不一样
  • TX 15
    2024-09-03 15:33

    民的甲骨文的箭头不是指的是箭把眼睛刺瞎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方向,向下看的意思。民的本意是眼睛向下看的人。表示的是臣服的意思。臣的甲骨文也是眼睛向下看,只不过是没有表示方向箭头。楼主说民字是眼睛被刺瞎的人是郭沫若解读的意思是不正确的。

    feitian2012 回复:
    避夫人解读成辛追夫人[笑着哭]
    feitian2012 回复:
    郭沫若还把后母戊鼎解读成司母戊鼎呢[笑着哭]还有把避夫人解读成辛追夫人[笑着哭]。。。
  • 2024-09-29 10:35

    如何在科技创新的航程中,更加精妙地融入汉字文化的深邃?历史长卷中,祖冲之等先贤以汉字为舟,成功航行于圆周率的数学海洋,展示了汉字驾驭复杂计算的非凡能力。《永乐大典》、《天工开物》、《九章算术》与《甘石星经》等古籍,皆以汉字为载体,彰显了汉字在科学表达上的独特魅力,这些典籍中未见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的踪影,独树一帜。 历经数个世纪,西方国家持续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汲取养分,将科技成果以西方视角重塑,融入其科技体系。我们可借鉴此过程,逆向将西方科技文献转化为更贴近华夏人民的语言风格与习惯,融入中华科技标准,以弘扬本土语言优势,激发创新思维。此举让国人无需学习西方语言与思维模式,避免文化同化与审美标准的下滑,减少留学支出,更重要的是,它为科技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助力我们在科技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融合自身文化精粹与汉字智慧,驱动科技创新,我们便能以智慧化解挑战,无需盲目追随西方,无需依赖英语。这样的自主探索,让我们避免文化侵蚀,消除留学需求,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叛变诱惑与隐蔽威胁,确保科技在纯净与安全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ufofeidie飞碟 回复:
    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 2024-08-28 03:26

    一个翔字到现在才多少年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笑着哭]

    行者 回复:
    体验丰富的人啊
    用户10xxx07 回复:
    卧龙凤雏[得瑟]
  • 2024-09-11 16:37

    建议国家对传统文化加强保护和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好某些不良分子进行刨根

  • 2024-09-14 14:35

    为什么西方号称存在了几千年的建筑会在近代一两百年以快得离谱的速度迅速风化掉呢?

    feitian2012 回复:
    十五世纪末圣经才统一版本美化说辞
  • 2024-09-25 23:12

    西方伪史,文物造假,如古墓西方一个都没有,因为那需要系统性的文物,方方面面太多!一群野蛮族群,偶尔出现几个部落,

  • 2024-10-30 23:53

    地理不好,请教一下,埃及属于西方吗?不知道对不对,印象里,英国法国之类的,称呼的东方似乎是指埃及,对中国的称呼是远东吧? 标题里,西方历史什么的,西方难道不是指英法等国吗? 你可以指责西方假造埃及历史,“西方历史可疑什么的”,对地理不好的人太不友好。

  • 2024-11-02 00:10

    欧美的历史我始终存疑!?包括近现在的物理化学科学等学科!我觉得不可能在短短一两百年就系统的发展。?起码有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 2024-09-04 20:08

    西方人破译了几千年前的文字,却连莎士比亚时期的文章都看不懂[笑着哭]

    梦回 回复:
    一个是创作的,一个编写的
  • 2024-11-05 02:06

    汉字从古至今,外形与含义都己变化,不变的是叙事内容。

  • 2024-09-08 20:46

    死文字都破译了,而中国活着的文字甲骨文他们却破译不了,好好想想吧。

    行者 回复:
    就是因为太多的字只发现了一次,不能换个语境来佐证
  • 2024-09-04 10:52

    骗人你也信

  • 2024-09-09 09:44

    外国古代没有冶金,在那么硬的石头上是怎么留下字的?没有天文历法,怎么确定年代的?

    cwwzy900 回复:
    留下文字还是容易的人,不同石头,硬度不一样,'找个更硬的石头就能去刻字。
    南田古道 回复: cwwzy900
    没有更硬的石头。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典型代表,它是花岗岩。几千年前用什么石头或者工具在上面刻,这就是现代作假。因为欧洲没有锡矿,他们16世纪直接进入铁器时代
  • 2024-09-20 15:30

    [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 2024-10-20 17:02

    西方国家为了维护“优等文明”的面子,真是费尽心机,不惜采取造假的手段。

  • 2024-11-03 21:06

    能不能破译真正的古文字意义不大,要学会人家的方法才是关键[鼓掌]

  • 2024-08-28 11:56

    “短”字,本意是豆子像箭一样发射出去,应该念射才对。 “射”字,身体只有一寸长,应该为短才对。这两个字是不是也反了?

    沸点荷尔蒙 回复:
    “短”实为“矮”,委矢乃射[得瑟]“射”意寸身,实为“矮”也[得瑟]
    shepherd 回复:
    是矮和射字弄混了,可能某场战争文化人死的差不多了导致的。还有证据的--谢!如果射是射箭的意思,那么谢就是“把话说出去”,这不符合谢谢的意境。而如果射是矮的意思,那就对了。你有能力帮我,自然是比我高明,所以我谢谢你就是“我向你说我比你矮,即言矮才是谢”。榭字也一样,把木头拋出去不是榭,把木头锯短扎一起才是榭。
  • WHW 2
    2024-11-01 08:03

    西方历史本来就存疑,很多是他们自以为是编的,还有一些本来就是直接造假!

  • 2024-10-31 16:58

    西方的考古,就是一个笑话。

  • 2024-11-02 16:38

    文物全是石雕,一问用什么工具雕刻的,谁也不吱声

诸史

简介:从历史百家的角度,捕捉人生的精彩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