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惊喜,结果等到花儿都谢了?”2025年都快过一半了,某些车企承诺的OTA更新,到现在还没个影儿,这到底是良心发现,还是纯粹的“画饼充饥”?
头部新势力们,真的“更新不动了”吗?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看看谁在真诚升级,谁又在忽悠消费者。
智驾安全:理想的“急刹车”与特斯拉的“水土不服”
前段时间,理想汽车摊上事儿了。
不少AD Max车主吐槽,升级到3.5版本后,车子跟吃了摇头丸似的,动不动就来个“急刹车”,差点没把人送走。
行车记录仪视频在网上疯传,看得人心惊肉跳。
这边厢,理想忙着道歉、排查问题;那边厢,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系统)终于姗姗来迟。
理想的“本土化”与特斯拉的“全球化”,谁的智驾更靠谱?
数据安全:鸿蒙智行的“隐私之忧”
智能汽车越来越聪明,收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
最近,鸿蒙智行的问界M9就被爆出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有网络安全专家指出,这车在跑智驾的时候,会偷偷收集你的行驶轨迹、驾驶习惯等等,而且数据传输还可能存在风险。
鸿蒙智行赶紧出来解释,说自己很重视用户隐私,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
但话说回来,谁知道这些数据最终会流向哪里呢?
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如何在享受便利的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OTA 进度大盘点:谁在“稳扎稳打”,谁在“雷声大雨点小”?
说了这么多,咱们还是得看看各家车企的实际行动。
鸿蒙智行: 一季度只推送了一次OTA,但好在内容还算实在,主要聚焦在智驾和座舱上。
特别是问界M9和享界S9,新增了eAES功能,也算是有点诚意。
极氪: OTA次数取决于你的车型,如果你买的是搭载「浩瀚智驾」的车型,那就能多体验几次升级。
3月份推送的ZEEKR OS 6.3.3,新增了高难度场景下的无图NZP通行能力,听起来还挺厉害。
理想: 理想的OTA更新频率比较稳定,一月和二月都发布了升级。
如果你是AD Max用户,那就能体验到7.1版本带来的智驾升级。
小米: 小米SU7上市后,曾经“每月一更”,但今年一季度却突然“断更”了。
这次更新的内容还算给力,新增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功能,还优化了智能泊车功能。
SU7 Ultra在4月初也迎来了首次OTA,主要围绕能量管理和充电体验。
小鹏: 小鹏延续了“软件硬件两手抓”的策略。
搭载天玑XOS系统的车型,基本都收到了5.5.0版本的OTA。
小鹏MONA M03的更新更多围绕智能座舱,而25款小鹏车型新增的「AI智驾小蓝灯」也开启了众筹升级。
蔚来的“转型之痛”
早些年,蔚来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频繁的OTA更新,圈了不少粉。
但今年一季度,蔚来在OTA方面却显得有些沉寂。
这主要是因为蔚来正在经历“转型之痛”。
他们推出了全新的NT3.0平台,但这个新平台在软件适配方面遇到了不少挑战。
有技术分析师指出,NT3.0平台采用了全新的软件架构,与之前的NT2.0平台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软件适配和优化难度增加,OTA更新进度受到影响。
蔚来官方表示,他们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加快NT3.0平台软件的优化速度。
但话说回来,这个过程需要多久,谁也说不准。
小米SU7“断更”背后的思考
小米SU7的“断更”,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之前,小米靠着“每月一更”的频率,给消费者营造了一种“常用常新”的印象。
但现在突然放慢了脚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小米从“狂飙”到“稳健”的转变。
OTA更新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还是要保证质量。
也有人认为,这是小米在为后续的大版本更新做准备。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小鹏P7i OTA 延期风波
OTA延期,对于车企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前段时间,小鹏P7i就因为OTA延期,被车主们骂上了热搜。
按照原计划,小鹏P7i应该在1月初推送OTA升级,但结果却迟迟不见动静。
车主们纷纷在网上吐槽,质疑小鹏的OTA测试流程和质量控制。
面对质疑,小鹏汽车官方解释称,由于新版本在测试中发现少量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推迟发布。
但这个解释显然无法让所有车主满意。
承诺了的事情没有做到,总是让人心里不舒服。
特斯拉FSD入华定价策略调整
特斯拉FSD入华,是今年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到底要卖多少钱呢?
一开始,有消息称特斯拉计划采取订阅制,每月收费高达8000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一出,立马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认为,FSD确实值这个价,毕竟它代表了自动驾驶的未来。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价格简直就是“收割”,普通消费者根本负担不起。
面对争议,特斯拉中国官方表示,正在评估多种定价方案,包括一次性购买和订阅制,最终价格将根据市场反馈和政策环境确定。
那么,FSD最终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OTA,对于车企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对用户承诺的兑现,但请记住,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这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