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困扰如影随形,不拾自然消融。”
然而,怎样才能实现“不拾”困扰呢?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常常,困扰就像永无止境的涌泉,源源不断地浮现。即使在梦乡中,也可能会被它们惊醒。
曾于寺庙中,观赏过多副对联,品读之后,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困扰是有其根源的,我们需要掌握的是连根拔除的技巧。

01 “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没必要为了“钱势”烦恼,最贵的都是免费的。
在安徽凤阳的龙兴古寺中,悬有一副充满哲理的对联:寂静无声的庙宇,不见僧侣身影,唯有习习清风代为拂尘,皎洁的月亮犹如明亮的烛火。这副对联,以其独特的意境,引发无数人的沉思。
在那个文学璀璨的北宋时代,才子苏轼以激昂的词句,对王安石的变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的文章中,不时流露出对变法的不满和对朝政的质疑。因此,苏轼不幸卷入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多日,最终被贬至黄州。
从事业的巅峰跌入生活的低谷,苏轼的心情异常沉重。某个金秋的夜晚,他与友人在月光下泛舟出游,目的地是那著名的赤壁。
就在那一刻,苏轼仿佛脱胎换骨——他感到自己仿佛乘风而行,心旷神怡,不知所终;又如超脱尘世,轻盈飘逸,如同羽化成仙。
月色披在他的身上,清风拂过,如同洗净了心灵的尘埃。在这片自然之境中,他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快乐得仿佛置身仙境。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活必需品,而大自然却从未向我们索要分毫。这种无私的奉献,实属难能可贵。我们为何不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礼物呢?
抛却金钱和权势的束缚,拥抱那清澈如镜的水源、纯净的空气和肥沃的泥土,你可以选择成为一名智慧的老农,也可以成为一位浪迹天涯的行者。在这样的生活中,悠然自得,享受每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02 “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没必要为了“攀比”烦恼,学会看清自己。
在古老的普陀寺中,流传着一副饱含哲理的对联,它启迪着众生,去深入自我,审视心灵最真实的一面,并在日复一日的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
许多人自觉人生失意,地位低微,财富匮乏。但这并非真正的失败,而是因为与他人相比,显得不那么显赫。
设想一下,月领两千退休金的老人,与月入五千者相比,其幸福感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心怀愤懑,对社会的公平性产生质疑,为何自己要承受如此沉重的苦难。
但他们是否曾回顾,昔日辛勤劳碌,每月收入不过千余,而现在,无需劳作,退休金却已翻番,这不正是幸福的巨大飞跃吗?
若我们换个角度看自己,便能发现自身的长短优劣,品味生活的苦乐参半,体验奋斗与懈怠的交织。当我们彻底洞悉自我,便领悟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正是我们应当珍惜的。
愚昧之人总是以他人为尺度,而明智之人则懂得与自我竞争,努力超越昨日的局限。每天进步一小步,累积起来,无尽的喜悦与欢愉。
03“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没必要为了“生死”烦恼,谁都会死的。
人至暮年,常因对死亡的畏惧而心生烦恼。一场大病,足以令人精神萎靡,日夜生活在苦海之中。
然而,自人类降生世间,便已踏上了一条通往终结的轨迹。不如直面死亡,将其视为生命的另一面。
秦始皇,千古一帝,其伟业辉煌,名垂青史,亦曾渴望永生不老。但终究,他也不过活了四十余载。而我们,大多数人可享七八十年的光景,这难道不比秦始皇更为幸运吗?
在生存的每一刻,我们不应让死亡的阴影遮蔽我们的双眼。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上苍赋予我们的宝贵时光,每一个呼吸的日子,都应视为我们真实存在的证明。
04 “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没必要为了“过去”烦恼,今天活着就行了。
在鲁南古城枣庄的龙泉寺中,藏有一副意境悠远的对联:上联“弥勒常怀笑意,慈眉善目观天下”,下联“济公半醒半醉,酒肉人生悟道真”。此联传达的是弥勒佛以宽容的微笑审视世间万象,而济公和尚则在酒精的熏陶下,于酒肉中寻觅心灵的觉醒。
济公,原名李修缘,少年时期便好学不倦,家资丰厚。然而,他并未追求尘世的荣耀,而是选择了远离喧嚣,剃度为僧。
出家之后,他并未拘泥于清规戒律,而是四处云游,深入红尘,体验世间百态。
面对同门师兄弟的排挤和世人的讥笑,他始终淡然处之,专注于行善积德,传播佛法。
在生命的尾声,他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六十载风尘仆仆,东西南北奔波。今日归来,仍是碧水映蓝天。”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憾,眼前的景色依旧美丽如画。
放下过往的束缚,今天便是重生的开始。
许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背负着对未来的担忧,背负着过去的痛苦。那么,为何不珍惜当下的幸福,享受每一刻的美好呢?
比如,昨日你失业了,但今日你又找到了新的工作。那么,为何不为此刻的幸运而欢呼庆祝?
让过去成为过去,让你的今天轻松上阵,品尝每一口美食,感受每一份快乐。
05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没必要为了“别人”而烦恼,让别人做别人。
在古都北京的潭柘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饱含哲理:当心灵宽容万物,我们便能以微笑迎接一切挑战。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满心忧虑的婆婆,她目睹儿媳沉湎于麻将牌桌,内心充满了悲痛。婆婆担心儿子积攒的财富会因儿媳的挥霍而化为乌有。
她不断向儿子诉说:“孩子,要留意你的妻子,别让她把家产败光。”
但儿子总是以平和的语气回应:“母亲,无需过分挂心,输赢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钱财。”
婆婆的忧愁与不满逐渐激起了儿媳的反感,家庭氛围由此变得紧张不安。
为什么婆婆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反而要干预儿子和儿媳的生活呢?其实,只需放手,那些困扰便会消失无踪。
我们宽容他人,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别人的缺点,我们可以容纳;别人的欢乐,我们也能分享。
对于他人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只需一笑置之,所有烦恼都将迎刃而解。
再来看一句古老的谚语:“浅显短促的小溪流,溢满与干涸仅在瞬息之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过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溪,生命短暂,见识浅薄,变化无常。
如果你始终烦恼不已,那说明你过于看重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情,错误地认为它们将永恒不变。
不要再将事物看得过于重要,我们不过是一粒粒尘埃,轻轻地来,默默地离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人生在世,欲摆脱烦恼,首先要忘却“自我”。我的固执,我的贪欲,我所认为的,我所控制的,我所憎恶的,我所获得的,我所失去的……这一切都不再重要,让我们学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