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本名黄薇)凉了。
因偷逃税被查追缴并处罚13.41亿元,昔日的“直播一姐”“全球好物推荐官”,如今却落得个封号离场的下场。且不说带货主播直播主场惨遭滑铁卢,就连借直播平台赚点零碎银子、刷刷存在感的演艺界明星们,也因直播带货频频翻车。
“滤镜粉碎机”
疫情期间,“宅家”成了新选择。线上购物的便利性进一步凸显。足不出户,网红主播线上为你推荐好物;评论区弹幕飞起,个人疑惑能够得到及时解答。虽然交易挪到了线上,但直播带货仍保留了线下购物的交互性特征:它不是主播单向地推荐,也不是购物者单向地接受,而是“有来有往”地购物。最初,带货主播还都是些网络素人,其中多为实体店员工,迫于生计的他们不得不选择线上“拉客”。不过,素人主播能够保持的新鲜感是暂时的。为了调动观众的观看欲望和购买力,明星逐渐入场了。平日观众缘不错的明星大咖们,一旦入了直播带货圈,往日“滤镜”就有点搂不住了。其中最知名的翻车事件当属“潘嘎之交”。“潘嘎之交”里的“潘嘎”,分别指小品演员潘长江,和《小兵张嘎》中饰演嘎子一角的演员谢孟伟。事情还得从一次直播带货说起。谢孟伟参与了一次酒类销售的直播,被网友指责卖的是假酒。明星只负责带货,却没有验证货品背后的真伪,这让谢孟伟成了众矢之的。晚辈马失前蹄,长辈自然得出来安慰。一次网络直播,谢孟伟诉说委屈,潘长江则对“嘎子”好言相劝:“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我怕你把握不住啊孩子,因为这里水很深……”一番劝说,谢孟伟感激涕零,并答应潘叔,以后不会再从事酒类销售。谁知仅半年时间,潘长江开始了卖酒之路,网友扒出,潘长江代言的酒属于贴牌产品,其价格还没有拼多多的便宜。于是,有网友特意写了篇“潘嘎之交”的文言文,用以讽刺言行不一致、前后矛盾的行为。无独有偶。《中国好声音》当年热播时,最出圈的梗当属杨坤的“32场演唱会”。不料,“鸽”完学员,进军直播界的他,还用“32场直播带货”把一些商家忽悠入局了。不少商家给杨坤交了至少十万的“直播坑位”费,换来的却是“翻车现场”。有商家表示,杨坤直播带货当天,总销量120万元,第二天退款110余万元,留下的销售额仅有4万元。陷入“数据造假”风波的还有脱口秀演员李雪琴。李雪琴曾被邀参与销售数码产品的带货直播。即使直播结束,还有311万观众驻足直播间。事后,有媒体曝出,这311万观众里仅有11万用户是真实存在的,其他观众全是花钱刷量。这一事件,还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数据“注水”。货物不行,数据造假,到头来被骂的是明星。有趣的是,即使商品质量没问题,明星只是在平台上露个脸,也会遭“万人骂”。同样是卖酒,网友也没有指责商品的品质问题,但老戏骨张晨光还是“翻车”了。张晨光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一些网友指责张晨光“不好好拍戏却要卖货”“缺钱吗”“晚节不保”……对此,镜头前的张晨光哽咽道:“他们说我晚节不保,我听到这句话时非常伤心。三十几年一路走来,演艺事业兢兢业业,争取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好!即使到了直播间,也想把自己的另一个才能展现出来。”如果直播错在商家(假冒伪劣产品),明星们难辞其咎;如果商家没错,那么网友就会把错上升为一种“原罪”,自动归咎于明星们,心理不强悍干不了这活。暗赚没事,明赚不行
争议往往源于对群体共同心理的挑战。张晨光为什么会被骂?因为你做了身份之外的事。人对人的认知,受预期影响。行为一旦超出预期范畴,或社会的约定俗成,对方的印象便会改变,甚至发起攻击行为。潘长江也好,张晨光也罢,往日观众见到的都是“荧屏上的他们”。他们塑造的角色可以有烟火气,但这种为稻粱谋的行径放到演员身上,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观众对于老艺术家有一层“童年滤镜”:他们应该是完美的神,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妈妈、奶奶辈观众欣赏某演员时,总会念叨:“我喜欢他,因为他做公益、没有婚外情。”至于赚钱,本无可非议。但由于直播带货把赚钱拉到了明面上,加之国内大众普遍有一种“轻商”思维,张晨光直播的“原罪”也就成了:作为一个演员,他竟然“不躲着”赚钱。直播放大了两个隐藏现象:其一,任何形式的媒介、艺术行为,其实质都是经济行为;其二,直播手段的特征是直接性、直达性,这也就让涉足其中的人失去了原本的神秘性、间接性。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就像《让子弹飞》里所言,以往赚钱,都关着灯。直播抛开了一系列才艺展示的行为,直接谈钱。一旦演员参与其中,观众便会给你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的确,有些演员本末倒置,乐不思蜀,一些假货也的确损害了带货演员的声誉。但倒也不必“凡有明星带货处,必有谩骂声”。今后,还是希望大家能抛开角色的面具、人设,保持一颗平常心吧。【文/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