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人口数据,从各个方面解读的声音很多,但是如果从时间前后纬度,再从历史数据发掘,有可能发现2024年出生人口增至954万,比上一年多52万,有可能仅仅是个短暂的反弹。从大趋势看,可能未来死亡高峰期更快到来,生育高峰期遥遥无期。
我国现在人口总数为14.0828亿人,在2024年年中就已经被印度超过,现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2024年出生人口只有954万,而去世人口则为1,093万。整整少了139万人,人口负增长已经延续了好3年了,那么就不再是个偶然现象,而可能是个客观规律。
2024年是龙年,在传统习俗上,龙年和猪年都是生孩子的最好年份。但即使如此,在龙年我们才出生了954万,虽然比2023年的902万有所抬头,但是要对比过去的猪年和龙年的其他年度,基本上生育率都会提升20%到30%,但是这个龙年,可能是历史数据中新生儿出生增长最少的年份了。
从2022年开始,我国人口就开始了负增长,也就是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扣,同时出生人口首次低于1,000万。最新的出生率仅仅为6.77‰,1000人中才出生6.77个新生儿。那么也就意味着。近150年才能完全替代人口一次。即使未来我们的平均寿命即使长命百岁,才无法有效延续,这也意味着未来长期人口还是负增长,而且延续时间很长。
再看数据,2022年我国净人口负增长85万,2023年净人口负增长208万,2024年净人口负增长139万。扣除龙年好生孩的习俗,有没有可能2024年负增长的数额会更大呢?同样2024年孩子生多了,2025年是不是新出生人口会加速下降的?
但是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张震教授与老龄研究院的李强教授,他们的论文中更担心,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可能没有迎来新生儿数量再次突破1000万,但是更有可能我们先迎来死亡高峰期的到来。1949年之后第1波婴儿潮,到1954年出生人口达到2,232万,之后在1957年又达到了2,138万,未来他们要走到生命的末阶段。
不过德先生看来,到不用这么担忧,因为随着医疗卫生的进步,人均寿命会越来越长,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确是越来越严重,这才构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目前我国人均寿命是78岁还多,而上海人均寿命都已经达到84岁了。那么也就是说1949年出生的人口根本还没有进入到死亡期,还迎不来死亡高峰期,但是引来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需要社会更多资源守护。
那么未来其实要面临的紧迫问题,反而更清晰了,就是两个问题:
1.新生儿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估计2025年的出生人口也不容乐观,那么未来新生儿和年轻人越来越少,逐步进入晚年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那么社会人口替代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保的延续性、医保的覆盖性,以及经济发展的延续性,真的我们“未富而先老”,底子薄未来怎么办?
2.我们的死亡高峰期,随着科技技术和富裕程度被成功延续,但是未来也会逐步进入高峰期,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扭转。但是每个民众对自己的养老规划如何安排?仅仅只依靠社保养老金,可能只满足最基础的生活保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指望社保养老金无限的增长,所以有钱养老,才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养老命题。
得2025年会不会出生率又一次下降呢?2024年是不是透支了呢?未来更大的危机是,从1962年开始持续进入到周期比较长的婴儿潮,从1963年到1975年,出生人口超过3亿多。这些人口也逐步进入老龄化,那么如何应对养老呢?
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虽然不乐观,但这也是一个必须要经的阶段。我们永远不可能一直都能吃到人口红利的,过了之后就必然会迎来老龄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