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发表文章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直统治全球家电市场的日本松下公司,将在70多年后退出电视机业务。日本电视在世界市场上被韩国击败,在看似稳固的日本电视市场上,中国企业的占有率也超过了50%。
松下控股总裁Kusumi Yuki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退出或缩减电视和工业设备业务,因为这些业务利润很低,看不到增长潜力。”《日本经济新闻》称,松下控股正在考虑退出电视业务的计划。
松下于1952年开始销售电视机,其前身是松下电器。如果松下退出电视业务或将其出售给外国公司,索尼将成为唯一剩下的日本电视公司。日本电视业的衰落是一个“失败案例”,它通过价格竞争或营销而不是新技术来应对新兴强国的崛起。
日本电视的竞争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在电视的黄金时代,日本占据了美国电子元件市场70%-80%的份额。如果没有日本零部件,即使是美国品牌也不可能生产电视。松下、索尼、东芝等日本自主品牌的地位也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然而,20年前,随着显像管电视转向液晶电视,日本电视迅速衰落。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企业开始在液晶电视市场崭露头角,而到了2010年代,随着韩国企业主导的OLED电视的普及,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Omdia的数据,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是三星电子(17.9%),第二是TCL(14.3%),第三是LG电子(11.1%),第四是海信(10.8%)。索尼为2.5%,松下仅为1.0%。
日本公司的电视业务也移交给了外国公司。2016年,夏普被富士康收购,2017年,中国海信收购了日本国内电视销量第一的东芝电视业务。
原本有望增长的日本国内市场也已让位于中国电视。去年,中国企业在日本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根据市场研究公司BCN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海信在日本电视市场份额以41.1%位居第一。中国TCL也以9.7%的份额超越索尼(9.6%)和松下(8.8%),升至第三位。BCN Research表示,“由于近期物价大幅上涨,日本人的储蓄意识增强,因此他们将目光转向中国品牌。”
2000年代日本企业应对韩国电视、2010年代应对中国电视的策略是价格政策。面对三星电子、LG电子的崛起,索尼、松下等纷纷降价30%。甚至有传言称要亏本出售。结果,索尼等公司在21世纪初在电视领域遭遇了巨额亏损。2006年,三星电子超越索尼,夺得全球电视市场第一名。
近期针对中国电视的回应策略也并无太大不同。LG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裴恩俊表示,“日本电视通过大规模折扣政策来应对中国电视,然而大规模折扣政策导致开发的机型在功能和性能上与现有产品没有太大差别,从而导致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日本并非没有重振电视业务的尝试。松下和索尼于2015年合并了OLED业务部门,推出了JOLED,利用OLED电视进军高端电视市场。他们尝试采用独特的技术来生产它,而不是采用现有OLED制造商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然而,JOLED未能完善技术并解决产量问题,导致量产失败并于2023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