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前往庆善宫巡幸。这庆善宫可不一般,它曾是唐高祖李渊尚未发迹时在武功的一处旧宅子,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是李世民呱呱坠地的出生地呢。
大唐已然建立起来,彼时李渊着手对一座旧宅展开了翻修以及改建的工作,并且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武功宫”。就这样过了五年的时间,李渊又做出新的举措,把之前的武功宫再次更名,这一回它有了新的称呼——庆善宫。
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那庆善宫已然与往昔大不相同,全然没了旧日的模样。此番李世民驾临庆善宫,还特地宴请了诸多身份显赫、地位尊贵的大臣。众人齐聚于此,饮酒畅怀,吟诗作赋,那场面好不热闹,个个都沉浸在快活的氛围之中。
起居郎吕才把所作的诗谱成曲子进行弹奏,还将它取名为《功成庆善乐》。随后,安排64名少年站成八行,依照此乐翩翩起舞,这一舞蹈便是大名鼎鼎的《九宫舞》啦。它风格文雅且节奏舒缓,此后就成了闻名遐迩的宫廷舞曲,属于文舞范畴。
另外,李世民曾安排表演《秦王破阵舞》,它亦被称作《秦王破阵乐》。在武德年间,李世民成功平定刘武周后,百姓有感于他的功绩便创作了《秦王破阵乐》。直至李世民登上皇位,这部《秦王破阵乐》才得以进入宫廷宴会之中。
《秦王破阵乐》颇具磅礴气势,其本属武舞范畴。直至贞观七年,它历经作词、编舞等一系列完善,华丽变身为《七德舞》。此后,《七德舞》与《九宫舞》相互配合映衬,二者并存,有着象征文治武功的深刻寓意。
在632年那个时候,《秦王破阵乐》呈现出来的自然还是它最初的样子呢。
李世民于自己的出生地,与群臣一同观赏《九宫舞》及《秦王破阵乐》。彼时,众人忆起过往种种,感慨当下情形,也畅聊未来之事,心境格外放松且满足。然而,就在这般和谐且充满欢乐的氛围里,却突兀地冒出了极不和谐的一幕情景。
此次李世民临幸庆善宫之时,邀请了诸多官员前来。不但在京的官员大多获邀,就连不少外地任职的官员也纷纷回京赴约,而尉迟敬德便是这众多受邀官员中的一员。
李世民身边猛将众多,而尉迟敬德堪称第一猛将。不过细究起来,在当时秦王李世民麾下那一群能臣猛将里,尉迟敬德差不多是最晚才来到李世民身边的。也正因如此,他刚归降唐朝的时候,还受到了其他人的排挤呢。
在李世民身边的那些人看来,尉迟敬德极有可能会逃走。于是,趁着李世民不在之际,他们便把尉迟敬德关押了起来。等李世民回来以后,这些人居然还妄图劝说李世民将尉迟敬德给杀掉。
李世民毅然选择了相信尉迟敬德,当下便将其释放,不仅如此,还赠予他一些财物,任凭他去留抉择。而尉迟敬德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毕竟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就在那一刻,尉迟敬德便已下定决心,从此要一路紧紧追随李世民。
之后,他便追随李世民投身到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以及徐圆朗这些战事当中。在期间,多次成功解救李世民于危难之际。李世民也曾感慨而言:“只要我手持弓矢,有他拿着槊紧紧相随,即便面对百万敌军,又能奈我何!”
由此能够看出尉迟敬德极为勇猛,并且深受李世民的看重。不过,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的时间确实不算长,相较于其他猛将,其参与平定天下的战争次数也偏少些,他最为主要的功绩还是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上。
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与李元吉先是妄图收买尉迟敬德,结果碰了钉子被其拒绝。随后,他俩不死心又谋划着去刺杀尉迟敬德,可依旧未能得逞。紧接着,他们跑到李渊跟前诬陷尉迟敬德,致使尉迟敬德险些丢了性命,好在李世民全力保护,这才得以获释。
以上种种情况都未能使尉迟敬德产生动摇,恰恰相反,这一切让他拥护李世民的决心愈发坚定起来。他不仅如此,还积极地对李世民进行劝说,力劝其早日针对李建成与李元吉采取行动,进而精心谋划夺取皇位继承权之事。
在玄武门之变当日,尉迟敬德与李世民一同于玄武门设下埋伏。彼时,尉迟敬德搭弓射箭,一举射死了李元吉,而后还带着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头颅来到阵前示众,凭借此举,成功迫使东宫和齐王府那些气势汹汹的精兵无奈撤兵而去。
李世民一声令下,一群人全副武装前往正在游船的李渊处进行“保护”。随后,李渊依照要求下诏令,明确各路人马皆听从秦王李世民的安排与处置。至此,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宣告结束。
在整个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当中,武将里立功最为突出的当属尉迟敬德。正因如此,到了论功行赏之际,李世民直接把齐王府赏赐给了尉迟敬德。并且,尉迟敬德还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四人一同获得了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由此足见尉迟敬德功劳之大。
在李世民继承皇位之后,尉迟敬德无疑可算作是其身旁最为突出的武将了。这看似是件好事,可实际上呢,也未必全然是好事。毕竟,有那么一个说法叫“恃功而骄”呢,而尉迟敬德身处这般位置,也存在着陷入此种状况的可能。
从古至今,朝堂上文臣与武将向来不太和睦。尉迟敬德就凭借自身所立之功,全然不把文臣放在眼里,老是爱挑他人毛病,还特别热衷于揭发别人的短处,每次上朝之时,总会公然指责其他官员,毫无顾忌。
尤其是在察觉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犯下过失之际,往往会毫不留情地径直加以指责,这情况可让李世民颇为头疼不已。
在李世民看来,尉迟敬德并不适宜在京城担任官职。于是,等到贞观三年的时候,李世民便安排尉迟敬德离开京城,前往出任襄州都督一职。就这样过了三年,李世民又下达任命,让尉迟敬德担任同州刺史这一官职。
尉迟敬德前往京城述职之时,李世民本想着这三年时间过去,尉迟敬德应该能变得沉稳些,那火爆脾气也该收敛一下了。可哪曾想,在庆善宫举行的宴会上,尉迟敬德瞧见有人的座次竟排在他前面,立马就怒了,大声质问道:“你能有啥功劳,还配坐在我上席?”
尉迟敬德气势汹汹的样子,让那人一下子愣在那儿,不知该说啥好。随着气氛越发凝重起来,坐在尉迟敬德下方的任城王李道宗赶忙站出来,想缓和下这紧张氛围,还笑着解释了几句。可哪成想,尉迟敬德全然不顾李道宗身为李唐宗室的身份,抬手就直接朝着李道宗挥拳打了过去。
李道宗怎么也没料到尉迟敬德居然会出手,由于躲避不及时,眼睛险些就被打瞎了。这下事情可闹得严重了,李世民见状大为恼怒,当即终止了宴饮活动,满脸失望地对着尉迟敬德说道:
往昔朕读《汉书》之时,见汉高祖那时期的功臣能保全自身者寥寥无几,为此心中不禁对汉高祖刘邦有所埋怨。自朕登上帝位以来,便始终念着要保全功臣,使他们及其子孙皆能安然无恙。可你身居高位后,却屡屡触犯国法,滋事不断,朕这才恍然,韩信、彭越等遭杀戮,实非汉高祖之过。
汉朝一经建立,诸多功臣皆未能保全自身,此事每每被李世民知晓,他便心生惋惜之情。在李世民看来,刘邦的心胸着实不够开阔宽广,以至于那些为汉朝开国建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既无法保全自身,其子孙后代也未能得以繁衍生息。
李世民始终以此来自我警醒,那就是得好好对待那些功臣们。什么害怕功臣功高震主之类的情况,在李世民这儿压根就不存在。毕竟在大唐的这些开国功臣当中,论打仗的本事,又有谁能比得过李世民呢?
他本就是开国功臣里功劳最为卓著的那一位,待其登上皇位,自然不存在谁会让他生出功高震主的担忧,毕竟他兼具文治与武功,足以令能臣武将们心悦诚服。在贞观年间,功臣们鲜少有不能保全自身的情况,这都得益于李世民给予了他们极大的信任与宽容。
可他未曾料到尉迟敬德竟会在自己跟前倚仗功劳而骄纵起来。他已然将其外放,然而尉迟敬德依旧不知悔改。至此,他算是理解了刘邦的做法,也终于明白韩信、彭越等人之所以被杀,并非是刘邦的过错,实在是他们自身仗着功劳肆意骄纵,致使刘邦生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感受。
李世民望着那已然在不停地认错的尉迟敬德,继而开口说道:
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赏罚,且务必做到赏罚分明。要知道,过度的恩惠不宜多施。同时,得严格要求自身,切不可做出那种日后会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儿来,这每一点对于治国而言都至关重要呢。
尉迟敬德察觉到李世民是真的对自己恼怒了,这下他心里头不禁害怕起来。打这往后,他便格外留意对自身的管束,行事之时处处小心,再也不敢像之前那般随意,时刻注意着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