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皮克斯正式宣布《寻梦环游记 2》已启动制作,原班主创团队将回归。影片定档2029年上映,距离第一部上映已过去12年。这一消息让无数观众感慨 “有生之年”,也有观众觉得 “吊胃口”,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这部曾赚足泪水的影片的期待。
2017年的秋天,当《寻梦环游记》的万寿菊桥在银幕上徐徐展开,许多人第一次发现,死亡其实是温暖的、璀璨的。
这部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的动画电影,用骷髅、音乐与记忆编织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寓言——当肉体消逝,真正的永生藏在所爱之人的记忆里;而跨越生死的爱,终将让每个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电影的开场充满生活气息:热爱音乐的男孩米格尔,被困在禁止触碰乐器的家族里。这个视音乐为诅咒的家庭,背后藏着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误解。
当米格尔误闯亡灵世界,他遇见了已故的亲人们——那些以骷髅形态存在的灵魂,穿着色彩斑斓的服饰,在万寿菊的光辉里载歌载舞。这里没有阴森恐怖,只有对重逢的期待:亡灵们每年等待着被生者记住,才能踏上花瓣桥与家人相聚。
这种对死亡的诠释颠覆了传统认知:原来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就像埃克托对米格尔说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人记得你。”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挑开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看见:那些被记住的人,永远活在爱的延续里。
在亡灵世界的设定里,藏着对 “何为有意义的人生” 的思考。
歌神德拉库斯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受万人崇拜,而真正的音乐天才埃克托却在贫民窟挣扎 ——只因为前者偷走了后者的作品,而后者被家人误解遗忘。
当真相在吉他声中揭开,德拉库斯的坠落与埃克托的平反,构成了对正义的温柔注解:生命的重量,不在于名声的显赫,而在于是否有人将你放进心里。就像埃克托为女儿COCO写下的《Remember Me》,这首歌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轻声呢喃。
当米格尔在现实世界弹响吉他,让垂垂老矣的COCO奶奶想起父亲,那一瞬间,音乐不再是禁忌,而是连接代际的桥梁——原来梦想与亲情从未对立,当梦想扎根于爱的土壤,才能生长出跨越生死的力量。
电影里的经典台词,也像散落的万寿菊花瓣,每一片都很动人,比如:
“Death is not the end of life, forgetting is.”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英文原句的简洁有力,在中文翻译中虽不失韵味,却少了几分原文的韵律感。
还有埃克托那句:
“This song is not written for the world, it’s for my daughter COCO.”
(这首歌不是写给全世界的,是我写给女儿 COCO 的。)
简单的话语,道破了艺术最本真的初心 —— 所有伟大的创作,都始于对某个人的爱。
这些中英对照的台词,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语言学习的绝佳素材。许多孩子在反复观看原版电影时,不知不觉记住了 “eternal”(永恒)、“legacy”(传承)这样的词汇,在埃克托的故事里,懂得了 “betrayal”(背叛)与 “redemption”(救赎)的重量。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能轻松跨过原版电影的语言门槛。就像就像有的孩子能跟着原版电影的台词和画面轻松理解剧情,有的孩子却因词汇量不足,只能盯着字幕费力理解。此时,科学的学习方法便成为关键——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孩子轻松记单词,看英文电影不再像看“天书”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英语专业的潘潘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用方法点亮学习之路的引路人。她独创的《72 速记法》,让英语学习告别了死记硬背的枯燥:云南佤族学生把语法编成山歌,AI 系统能根据地域习惯定制学习方案。最让人感动的是甘肃山区学生的来信:“用您的方法,我第一次看懂了英文动画片!”
当那些曾被单词表困住的孩子,如今能听懂 “Life is hard, and I have my guitar.”(人生再艰难,我还有我的吉他。),语言便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承载梦想的翅膀。
就像《寻梦环游记》用记忆打破遗忘的枷锁,潘潘老师用创新拆除了语言学习的高墙。当孩子们能看懂原版电影中亡灵节的文化隐喻,听懂歌词里藏着的双关语,语言便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让他们获得优异的英语成绩的同时,也能听见更广阔世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