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夫差

坚持去未来 2023-09-17 09:48:38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说,春秋五霸没有夫差啊,是不是小编搞错了,其实不然。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学界公认的是归于“春秋”时期。“春秋”的名称,来自于孔子的《春秋》;而“战国”的名称,也是来源于刘向编写的《战国策》。

孔子编撰的《春秋》,因为孔子是鲁国人,实际上是鲁国《春秋》。春秋顾名思义,是春夏秋冬的简称,指一年的意思;《春秋》呢,就是史官用来记录编撰的编年体历史,鲁国的就是鲁国《春秋》,宋国的就是宋国《春秋》。

我们所说的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00年到前476年,共224年。而孔子编撰的《春秋》,记载的是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到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共12国君,共242年。正因为孔子的这部《春秋》的记载时间与东周这段时期差不多相仿,于是就叫这段时间为《春秋》。

根据《春秋》的记载,东周时期的诸侯国仅在春秋时期就发动了四百八十多次的战争。春秋无义战,如司马迁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经过这么多战争,自然存在国与国之间的杀伐与兼并,从东周之初,经过春秋时期,原来东周留有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就只剩下仅剩下二十多个。

春秋五霸的提出,最早见于《孟子》,提出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这个说法颇为流行,但是宋襄公和秦穆公其实并没有取得中原霸主的地位。

《孟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史记·十二诸侯师表·索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汉书》: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由此看来,根据《荀子·王霸》的记载,夫差是春秋五霸之一,这个说法也只能是代表一家之言。

吴王阖闾是夫差的父亲,其实吴王阖闾也没有取得实质性霸权,只是当时吴国实力比较强而已,吴王阖闾还在与越国的战争中被越国士兵砍断脚趾,伤口复发而死。吴、越的争霸是春秋晚期的主要事件。吴国在今天的江苏南部,越国在今天的浙江北部。两国最初实力并不强,后在中原各国的影响之下逐渐发展起来。晋楚争霸时,晋国利用吴国牵制楚国,派人把先进的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传给吴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夺得政权,重用伍子胥,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动员垦荒、大兴农桑、修筑水利等促进经济发展;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军。前506年,大举攻楚,五战五胜,攻进了楚国郢都。后转而攻越,占领檇李。。吴越必须有一胜出,这是历史的抉择,也是诸侯争霸的必然结果。吴国如果想北上争霸,就必须解决越国这个后顾之忧。

公元前494年,勾践听说夫差正在练兵,准备攻打越国,于是不听文种劝告,执意先下手为强。夫差闻报,悉发精兵击越,双方爆发了“夫椒之战”。结果,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

吴军乘胜追击,占领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包围会稽山。在这种情况下,勾践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允许越国臣服吴国,所谓“臣事吴、男女服”。

伍子胥闻之,极力反对,认为此时不灭越国,将来肯定后悔莫及。然而,夫差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之计,而听从太宰伯嚭之言,答应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史记》记载是“吴王不听(伍子胥建议),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这就是传统历史记载的吴越战争。吴王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西出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

此战为什么吴王没有斩草除根,一举灭掉越国,史书的记载让人觉得吴王昏庸,被美女诱惑,被财宝吸引,失了心智,不听伍子胥忠言逆耳,听信谗言,而放过了越国。

然而,清华简的《越公其事》记载,却颠覆了历史,因为夫差不杀勾践,有着不得已之处。

夫差兵围会稽山,勾践谴使文种求和,“吴王闻越使之柔以刚也,思道路之修险,乃懼”,随后夫差又与伍子胥商量,认为当年先王“天赐衷于吴”,最终守不住而被驱逐回来,如今我军伤亡过半,加之远离吴土,道路修远,后备不济,勾践8000人斗志旺盛,因此权衡之下,决定答应越国的臣服。吴王曰:“今我道路修险,天命反侧,岂用可知?自得吾始践越地,以至于今,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会彼死?”申胥乃惧,许诺。

显然,夫差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歼灭勾践,是由于自我评估的实力不足,加上深入敌军腹地,粮草接济不上,战士死伤多半,尤其“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更没有了必胜的把握,而不是传统史书中的贪财好色、刚愎自用、拒绝忠良、任用佞臣等原因。

尤其重要的是,从《越公其事》中伍子胥与夫差的对话来看,两人是君臣协商,没有爆发激烈冲突,反而一团和气,最后“申胥乃惧,许诺”。后世对夫差与伍子胥的描述演义的成分多一些。权衡利弊的无奈选择,应该更符合历史事实,也更符合雄才大略的吴王夫差形象。

越王勾践

但后来发生的事件,吴王夫差出现了战略性的失误,在没有稳定后方的情景下,北上攻伐齐国,虽然齐国臣服,但后方被虎视眈眈的越国偷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夫差最后刎颈自杀,让人唏嘘不已。一代霸王最终以这种方式谢幕。关注我每天更新不同的历史人物故事。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删)

2 阅读:599
评论列表
  • 2023-09-17 13:52

    吴越相争,是晋楚中原争霸的外延。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百年,双方其实都点精疲力尽,但是楚国后期逐步占优势,于是晋国扶持吴国,楚国就赶快扶持吴国的死对头越国,文种范蠡都是楚国精英。结果吴国两代雄主确实给力,差点灭楚,灭越。虽然最后是越国灭了吴,但此时晋国被三家分晋,齐国被田氏代齐,秦国也陷入秦穆公后几代人的内斗和内乱,秦国复国成功却一时偃旗息鼓,燕国继续陪跑各国。春秋末期最亮眼的两个仔就是吴和越了。

    坚持去未来 回复:
    春秋末期也就吴国和越国争霸了

坚持去未来

简介:带你回顾历史,踏进历史的长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