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时代刚兴起的那几年,库里哈登保罗利拉德等持球投后卫军训中画面,给联盟整出了一些应激反应,一度导致中锋被边缘化,算是时代的一滴眼泪。
另一滴是大量没有额外功能的纯射手骗了一堆大合同。
但联盟就像一个反应慢,但会持续自适应的智能系统——分析师、教练组们会不断观察、分析、训练和校对应对新事物的方式,对于小球打法也是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比赛样本和数据分析,这个“自适应系统”逐渐意识到了一些事:
1、你不可能防住每一次进攻——就像我一个炒股的朋友总念叨着你不可能赚到市场上的每一分钱——所以篮下、三分和中距离,防守需要做出取舍,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而在这其中,封锁篮下的收益是相对最高的,因为:
2、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意识到,除非你的球队名字叫凯尔特人,否则大多数球队的五外都是纸老虎,三分和持球投打不出宇宙勇或18火箭那种效果;
24季后赛的雷霆就是一个例子,这个联盟称得上足够有威慑力的射手始终是少数,常规赛三分命中率39%以上的多尔特可以放,空间5的切特也可以放,如果必要的话, 作为副攻手的杰威也不是不行。
这也逐步揭穿了哈里斯这类纯射手的进攻骗局:
绝大多数的定点射手或锋线3D,在高强度的系列赛里都无法像库里克莱那样处理扑防,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失准,而他们没有三分以外的技能,在这种时候他们的进攻贡献反而显得极其薄弱,防守还会倒赔。
于是,这些“伪空间点”的暴露引起了一个新的潮流:
3、错防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与其一板一眼地用锋线/侧翼去对位非空间点,倒不如用护框和协防威力更大的中锋去对位,并将腾出来的锋线和侧翼用来对位持球人,即提升了持球人的对位强度,又拿掉了对方篮下的进攻选项,让上线防守可以更大胆地对球施压。
这就使得“把中锋留在篮下”依然是大样本下最好的防守选择——相比于自家中锋上提后被反复打穿身后而显得自己很蠢,更多球队选择控制禁区,对赌三分的随机性。
尤其是在常规赛,漫长赛季里无限拉满脚程的换防本就不现实——因此防守端中锋的重要性依然强大,在绝大多数的常规赛甚至季后赛的一些场合,中锋在场对于防守端都有显著的影响力加成。
于是越来越多千奇百怪的对位形态开始出现,什么浓眉对威少、加福德对吉迪、戈贝尔对戈登,越来越多的防守博弈,演变成了“将中锋留在篮下”的对位设置游戏。
而如何拆掉对方的中锋错防,也成了小球时代的一个新课题——23赛季湖人和勇士的系列赛算是把这种博弈上演到了极致,勇士试图让每个浓眉对位的人参与和库里的挡拆,从而试图清空篮下,从格林到维金斯到小佩顿,场面蔚为壮观。
而之所以越来越的球队敢于把中锋留在场上,除了防守,其实也有进攻层面的考虑:
4、空间和投射的整体加强,使得大家的三分产效都水涨船高,本着“都涨了就是都没涨”的内卷原则,内线的进攻篮板、挡拆吃饼又重新成为了大家寻求的新的进攻增量——空位和中锋是挡拆这种进攻方式里最高效的配置,因为他们具备最大的体型差和错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戈贝尔接球半径极小,二次处理能力极差,森林狼季后赛却依旧要用他频繁参与挡拆的部分原因。
而之所以吃饼中锋再度兴起,又源于:
5、相比于库里哈登这种少见的持球投怪物,小球时代最多量产的反而是持球挡拆型后卫。
因此,相比顶级的五小阵容,挡拆吃饼的资源在联盟中显然更加容易获得;而相较传统控卫,挡拆型后卫在进攻端发起的成本则显然更低——不需要大量的前置跑位和回合时间,大家四散拉开,中路掩护一上提,轻轻松松就能制造一次错位出手机会。
对于一支想要进攻端“速成”的球队,挡拆控卫和吃饼中锋几乎是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当然,这种框架也有自己的局限就是了。
而反过来,要控制这种挡拆进攻,防守端的中锋也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小球时代,在经过了初期对于投射的反应过度后,中锋在攻防两端,其作用反而越来越被重视:
不只是约基奇恩比德这类核心向中锋——这种天才在哪个时代都会被重视——也包括防守端能护框、进攻端能吃饼的功能性中锋,在当前比赛的攻防博弈里,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存在感甚至还要高于曾经为奥尼尔们储备的“肉盾”们。
他们在常规赛的常规时间,往往是球队离不开的配置,甚至在一些季后赛对局里,也会成为双方的博弈重点。
当然,如今的巨人们也的确有自己尴尬的地方——无论是防守端的护框,还是进攻端的吃饼,大家拉不开差距,而真要细究一些换防、处理球之类的高端技能,大家有都玩不转。
于是,就出现了“中锋明明很重要,但80%的中锋都拿不到高薪”的尴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