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起事14年败亡,妻妾自焚他上吊,朱元璋俩字总结他败亡原因

读书悟道君 2024-08-10 01:07:21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苏州城外被朱元璋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且还建起木塔三层,不仅可以鸟瞰城内,而且每层还设有火器,对苏州城日夜轰击。

城内的张士诚心急如焚,也于事无补了,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一次次的突围失败,基本注定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朱元璋每天都派人在塔上喊话,叫他投降,然而张士诚仍不为所动,拖至九月,他不得不做决定了。

他问妻子刘氏,如果我战死了,应名应份,你们该怎么办呢?妻子刘氏见状,命人将柴草堆到齐云楼下,把张士诚的几房妾室驱赶上楼,最后命人点火焚楼,刘氏自己也上吊身亡。

刘氏这么做,无非是想以此惨烈的方式激励丈夫的斗志,背水一战,突出重围,然而张士诚可没那个血性,看着妻室们都死了,自己也打算上吊,结果被手下救下,最后成了朱元璋的阶下囚,身死无名。

张士诚从占据当时最富庶的东南半壁,到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客观因素固然有,但恐怕主观因素占得更多。

01 从盐贩子到大周诚王

张士诚的人生经历也挺丰富的,起初是一名盐贩子,通过贩卖私盐从中谋取非法收益。

盐属于国家垄断品,历代王朝对贩卖私盐的打击都非常严厉,处罚也很重,元朝刑法规定,抓到卖私盐的,二话不说,先打70大棍,打完就成半残,完了还要服役两年,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奖励给揭发者。

如果有贩私盐拒捕,被抓后,一律发配边疆;如果拒捕还伤了人,那就只能直接处死了。处罚虽重,但利润高,为了暴利,还是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张士诚和他的三个弟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长年累月的干这个行当,一旦被抓,必然是砍头,所以,盐贩子基本都是些亡命之徒,而且随时身上带着家伙事儿,遇到官府,那是要直接要上去搏命的。

张士诚这个人,与宋江有点像,仗义疏财,轻视钱财,乐于助人,因此,身边也有一伙人十分拥戴他。

所以,张士诚的生活境遇要比朱元璋好,但也受气。他常贩卖私盐给有钱人,但有钱人看他是私贩,干得是杀头的买卖,于是就故意少给钱,拖欠他钱或者不给他钱。

不给钱也就算了,还要辱骂他,其中有个叫丘义的最过分,污辱他特别厉害,张士诚咽不下这口气,叫上他的三个弟弟和好哥们李伯升等十八人,灭了丘义满门,连同那些之前欺负他们的有钱人也没放过,灭门后放火烧了个干净。

贩盐这条路是被堵死了,剩下的路也只有一条,就是造反,于是,在张士诚的领导下,掀开了“十八条扁担起义”。

众盐贩被元朝统治者欺负压榨,毫无尊严,活路难求,于是纷纷加入了张士诚的起义大军。他们攻陷泰州,兴化,部众已高达一万多人,之后杀了高邮太守,占据了高邮,张士诚立马建大周,自称诚王,这一年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然而树大招风,张士诚的得瑟很快就招来元朝的围剿。元朝派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攻打高邮。张士诚坚守了四十多天后,元朝内部派系争斗,脱脱被人参了一本,元顺帝听信谗言,削去了脱脱兵权,罢免了他的丞相一职,后将其发配云南,脱脱在路上被鸩杀。

群龙无首,百万大军又如何?没了脱脱,很快就散了,张士诚的高邮之围解除。

高邮之战后,他派弟弟张士德从通州渡过长江侵入常熟,并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攻下了平江(古称苏州),接着湖州、松江和常州都收入其麾下,一举占据了江苏、浙江大片地区。

张士诚从高邮迁来,改平江为隆平府,以此为都,但张士诚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的心不大,路也走不了多远,止步不前,就是他的性格缺陷了。

02 性格缺陷

张士诚定都隆平府,一举成为最富有的一个势力,而此时,朱元璋也攻下了集庆(南京古称)。

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对朱元璋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双方离得近,冲突也没少爆发,你来我往互相攻击,各有胜负。

当时除了大宋、天完、大周这三个割据政权外,在朱元璋的东南边还有方国珍,以及福建的陈友定,都有不小的实力,但对朱元璋威胁最大的还是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和张士诚的大周政权。

朱元璋占领应天(南京古称)后,徐寿辉雄据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地,张士诚占江苏、浙江大部分地区,其实力都比朱元璋大得多,而他们已经将魔爪伸身应天附近。

陈友谅后来掌握了天完政权,控制了徐寿辉,此人野心勃勃,阴险狡诈,对长江下游的朱元璋虎视眈眈,一直想要吞并他。

面对周边的两大劲敌,朱无璋与他们迟早要决战,但在先进攻谁这一问题上,他询问了刘基的意见。

刘基说,虽然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威胁都很大,但这两个人还是有区别的,西边的陈友谅威胁最大,他控制着湖南、湖北、江西等大片地区,还有明玉珍占领着四川,几乎一半天下已在陈手中。

更为重要的是,陈友谅剽悍轻死,野心大,挟制徐寿辉,这令徐寿辉手下的将领也十分不满,很多将领不服陈友谅,所以,进攻陈友谅更有利。

相比之下,张士诚就不一样了,他虽占据着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但已有不少地方被攻下,况且此人没什么大志,首鼠两端。

所以,只要拿下陈友谅,那基本上就等于取得天下了。

朱元璋、刘基为何如此看轻张士诚,也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早前就派杨宪去交好张士诚,结果张士诚收信就把杨宪扣下了,然后就派人去攻打镇江,打又打不过,被徐达在龙潭击败。

之后朱元璋又派徐达和汤和攻常州,张士诚又跑来救援,结果再败,于是就写信求和,请求献纳粮食20万石,黄金500两,白银300斤。

朱元璋回信,要求放回杨宪,每年献纳粮50万石,张士诚又没了下文。之后张士诚被朱元璋打,也被元军打,地盘越来越小,他的最能打的弟弟张士德也被朱元璋俘虏了。

于是,他又去投降了元朝,做元朝的太尉,但仍保留原有的军队,地盘也和过去一样。他每年从海路运送粮食11万石到大都,还得到了元顺帝的龙衣御酒,后来还希求得到王爵,没有被应允。

到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也不再给元朝供给粮食。

像这样反复无常,他也不止一次,所以,刘基说他首鼠两端,既要又要,没有什么远大志向。

此外,张士诚还是一个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的人,占领了江浙一带后,看似方圆两千里,带甲数十万,境况比朱元璋好太多。

但取得一点成绩的张士诚就开始作妖了,生活腐化骄奢,还附庸风雅起来,收集金玉珍宝和书法名画,招募了大批名人文士。

朱元璋招贤是为我所用,而张士诚纳贤则只是图个好名声,投奔他的人都是为蹭饭而来。不过他还真养了一批有才华的人,如高启、杨基、杨维桢、张羽等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作者也在其中。

张士诚自己腐化,还带动了他手下的部将们也腐化了,这些人购置田产,大起宅第,蓄养歌伎,沉迷于酒色生活。

即便有战事,也不卖力打仗,打了败仗,也不会被问罪,久而久之,上下都陷入玩乐享受之中,走向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更为致命的是,他还错失战机,任人唯亲。

03 缺乏战略眼光

朱元璋和刘基就陈友谅和张士诚做了分析后,决定集中兵力先攻陈友谅,就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死拼时,其实张士诚的机会是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他倒向哪一方,都会给另一方致命一击,同时还能扩大自己的地盘,以维持相对的均势。

但张士诚什么也没做,而是作壁上观,眼睁睁的看着对手变得强大,也失去了让自己变强大的机会。

而对于这一情况,刘基也早已看穿了张士诚胸无大志,干不了什么大事,一心只想保住自己那块地方,如果先攻陈友谅,张士诚必不会理会,而如若先攻张士诚,那陈友谅必然会有所行动。

所以,张士诚没什么战略眼光,也是致命的。

更为严峻的是,张士诚不善于用人,他手下的将领和谋士都是他当年贩私盐时的江湖兄弟,没有上进心,也不擅于管理军队,奖罚不分明。

张士诚的江湖义气和妇人之仁,在和平年代或许有助于他收割人气,但在乱世争雄的年代,仁义往往不能助人建功立业。

仁义没有给张士诚带来江山社稷,但的确为他带来了好名声。朱元璋在攻下苏州城后,因痛恨当地人坚守城池,故意加重东南赋税,相比之下,江南人民都十分怀念张士诚。

特别是苏州人,六百年来,每年七月三十都烧九四香纪念他,九四是张士诚的小名,而七月三十是他的生日。

张士诚从起事到败亡,历经十四年。对于他的死,有说他是绝食而亡,有说他被朱元璋乱棍打死,还有说他是上吊死的。

不管怎么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经出局了,朱元璋即将迎来他的全新时代,而那些出局的枭雄们,都只能是他通往帝国之路的陪衬了。

对于张士诚和陈友谅,朱元璋曾有对他们做过评价,说陈友谅志骄,而张士诚则是器小,志骄容易生事,而器小则难成大事,一语中的。

0 阅读:1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