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战地记者方大曾罕见留影,镜头中他头戴钢盔,神情坚定

向日葵爱过去 2025-01-14 16:12:50

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36年冬季,绥远前线,战地记者方大曾在执行摄影工作时,留下了一张罕见留影,镜头中他身着军服,头戴钢盔,神情坚定的注视着前方,这时的方大曾24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

这张留影照片后续被方大曾寄给母亲,上面写着“母亲大人存念 男小方摄于1936年冬时执行摄影工作 于绥东战地”。

方大曾

方大曾是我国战地记者的先驱、杰出的摄影家,他以照相机为武器,用图像讲故事,在抗日战争那个峥嵘岁月里,为抗日救亡而奔走,他孤身一人,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奔赴前线,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中国士兵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及很多反映抗日题材的摄影作品,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不仅被公认为是中国抗战“第一照”的作者和“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更是被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的战地记者,与范长江并列,成为了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双峰”人物。

方大曾出生在北京东城区的外交官家庭,其父方振东在当时的外交部门工作,母亲朱理则是一位来自大户人家的千金大小姐。

家境的殷实,不仅使得方大曾从出生开始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是打小便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这就为他日后走上摄影之路,成为战地记者打下了基础。

孩童时代的方大曾在机缘之下接触到了摄影,至此便喜欢上了这个拍照,作为母亲的朱理为了满足和支持儿子的喜好,便用7块大洋给方大曾买了一部相机,让他在忙完每天的学业后,用闲暇时刻在自家院子里练习拍照。

1924年,12岁的方大曾进入到了北平市立一中读书,这个时候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多年摄影经验的“小摄影师”。

当时的摄影师们大多数都将拍摄镜头给与了“风花雪月”等题材,而方大曾则恰恰相反,他拿着照相机游走于北京的街头和闹市区,拍摄北京的古建筑、各种民俗,以及拉包的黄包车夫和做苦力的工人,用影像来记录近代中国的真实场景和画面。

1929年,当时还在上中学的方大曾作出了一个他人生中的重大决定,那就是在北京组织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少年摄影社团,开始将摄影作为自己今后谋生的职业。

1930年,18岁的方大曾从中学顺利毕业后,他考入中法大学经济系就读, 一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参与到了机关报《反帝新闻》的编辑工作,并开始在平津以及冀、晋、察、绥一带拍摄照片。

当时,方大曾就没有闲暇时刻,他要不就是带着一条毛毯、一个背包、一架相机去往平津各地拍照,要不就是在自家院子里的一间木屋内,冲晒照片,妹妹方澄敏看哥哥如此辛苦,便来到哥哥工作的木屋内帮着定影,打打下手。

1936年,24岁的方大曾受聘,成为了天津大公报的记者,开始以记者的身份,对当时的新闻事件进行拍摄和文字报道。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爆发,方大曾获悉这个战况后,便带好拍摄装备,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绥远前线,方大曾到了绥远前线时,已是12月份的寒冬时节,气温只有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但方大曾却并没有恶劣的天气气候和低温,而放弃这次远行拍摄计划,他顶着严寒,乘车、骑马、徒步,日夜兼程采访,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写成《绥东前线视察记》等多篇战地报道,全方位地报道了我守军部队与保家卫国的热诚和决心。

方大曾来到绥远前线采访和拍摄之行,长达43天,他全面报道了绥远抗战,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引起当时新闻业界著名记者范长江、陆诒等人的注意和重视,也使得方大曾逐步在当时的新闻业界,被人熟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时正在北平家中的方大曾获悉这个情况后,便背着相机,跨上自行车,只身穿越炮火,来到卢沟桥一带,成为第一位到达现场的“战地记者”。

当时,方大曾抵达卢沟桥一带,当时在卢沟桥一带巡逻盘查的日本军人见到方大曾后,便将他给截住了,日本军人认为方大曾是中国军队的侦探,到这里搞侦探来了,理由是没有新闻记者有胆量敢来到日军的进攻阵地,但方大曾这边却丝毫没有任何的害怕。

而是拿出自己随身携带证明自己新闻记者身份的证件,使得日军士兵消除了疑虑,放方大曾过去了,就这样,方大曾不仅成为了为卢沟桥事变后首个抵临现场的新闻记者,接下来,更是用用震撼人心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与此同时,作为一位新闻记者的方大曾对于日寇的侵略行径十分的愤慨,为此,他开始以相机和文字为武器,为抗日救亡而奔走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又接连参加了南口战役等抗日战役的采访和拍摄,他的采访和拍摄记录了中国守军斗志高昂,誓死抗日到底的决心和斗志,令人为之动容和敬佩。

但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竟在数月之后,永远地“失联”了,这个身挎相机在平汉路前线不断突击的年轻身影,就这样消逝在硝烟炮火中。

方大曾失踪之后,她的母亲以及家里人曾托人寻找过他的下落和踪迹,但是始终都没有找到,而作为母亲的朱理至则坚信着儿子会回来的,因此他在方大曾失踪后,一直都居住在协和胡同的老房子内。

后续,家中的其他孩子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劝老母亲搬到好一点的地方去住,当时朱理至却选择了拒绝,她告诉其他子女们,她要在这里等着方大曾回来,因为她们母子二人约定好了,他以后是要回来找她的。

就这样,作为母亲的朱理至就这样在老宅等了32年,直到1969年去世,而在其病重弥留之际,她还叮嘱家中的子孙们在这里继续等待方大曾归来。

2 阅读:46
向日葵爱过去

向日葵爱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