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来说,早春的时候就开始育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因为北方地区的温度比起南方地区要低很多,北方农民很难像南方农民一样不担心寒流对幼苗造成损害,毕竟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在育苗期间温度也是较高的。
然而对于北方地区的农民来说,春天刚到,温室内就有可能会出现许多病害,其中猝倒病和立枯病都是其中常见的病害。
这两种病害有什么缘由?
发生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缘由是什么?首先要说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早春温度还是相对较低的,而温度与湿度又是导致猝倒病和立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这两种病害主要都是由土壤上的病菌感染造成的,而且病菌能够在土壤中生存很多年之久,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条件就会开始侵染幼苗。
而这两种病害主要是影响幼苗的,并且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幼苗发出芽没多久之后就开始产生作用。
主要有什么情况呢?
首先最简单的就是寿命比较短的蔬菜品种了,比如说西红柿或者辣椒等。
其次就是播种的时候太过于密集,这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很多农民都习惯将大苗进行压接处理,但是这样容易导致根系之间互相影响,从而不利于植物本身吸收养分。
还有就是在播种之后不及时浇水,或是将温室内的湿度控制得太过于潮湿都会影响幼苗的生长。
此外,在育苗技术上对其管理得不严谨,同样会导致蔬菜幼苗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它们更容易被侵染。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温室内的地温变化,及时改进自己的育苗技术,以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症状。先说猝倒病。
患有猝倒病症的蔬菜幼苗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快速死亡,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半天时间就会导致幼苗死亡。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幼苗在发芽之时或者刚发芽之后就萎蔫了,并且身体呈现出灰色或灰褐色,上面的胶质体也非常容易破裂。
再来聊一聊立枯病。
与猝倒病相反,立枯病的症状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现就说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
蔬菜幼苗得了立枯病之后,就会表现出萎缩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外面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以及条状,而幼苗发芽之后也很容易死亡。
其实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症状表现上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在幼苗发芽之后,非常容易导致幼苗死亡。
还有一个不同点体现在症状表现速度上,猝倒病发展比较快,而立枯病发展比较慢。
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孢子是这两者产生关系的桥梁,就拿霉菌孢子来说,它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有分生孢子,具柄孢子和游动孢子。
其中有分生孢子的这种在适宜情况下会很快发芽并产生大量小孢子群。
另外还有一种双交配结合,使得大型具柄孢子在地上茎杆部位形成黑色球果,并且小孢子群特多,这种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带鞭毛游动孢子。
所以如果在有分生孢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小孢子群很快引发立枯病,而具柄孢子则会引发猝倒病。
这样看来,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影响,是从属关系。
那么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情况发生呢?
猝倒病和立枯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低温潮湿的环境,是导致猝倒病和立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潮湿的时候发生率非常高,甚至在地里积水也会非常高,也会导致蔬菜幼苗得这两类病。
其次,还有可能是在地上生物参加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对其进行加热的时候,通常不会超过15度,而导致这类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地温。
如果地温过低就会促进病原体增殖,所以当地温处于15度以下时,蔬菜更容易受到这两类病害的侵害。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对疫管理,也就是我们的苗床管理措施没有控制好,这样就容易让蔬菜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如何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育苗技术,才可以有效防治这两类疾病。
具体来说可以选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好的育苗地,这个育苗地一定是通风性比较好的,并且它所在位置相对独立,不至于因为别人的原因让我们的育苗受到影响;
并且土壤成分结构良好的,一个土壤功效高、结构良好的地方才能保证更好的育苗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温室育苗来促进幼苗的成长,这个不一定是必须有玻璃温室,大棚一样可以起到保证效果;
避免大江大河、山丘附近或气流淋漓地方,可以更好促进育苗生长;
合理配种也是一个方法,种子质量必须严格把关,有效地降低属地传播源或者接触传播源,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损害概率;
挺栽整齐,可以防止错位伤害;
结合适应性、抗体进行合理配置,避免非农药型污染源,严格控制播种品种和位置,有效避开危害源,这样才能保证育苗良好;
我们还需要为能够提高抗性的品种补充适合当地条件的类型,这样才能保证植株健康稳定;
减少不同花期植物间花粉传播途径的方法,比如说施肥时期以及灌浆期,这样可以更好促进作物健康发展;
还有,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播种密度,不会影响生长方式;
降低小气候湿度,增加育苗质量,疏松秧箱进行适应性栽培方法,同时结合采取合理措施以及采用插播间等方式,这样才能切实减低滋生基质;
等等方法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育苗状况,提高抗性,同时降低风险系数,更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