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厉害,他的一个女儿更加厉害,现如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小丁说商业 2025-01-06 14:00:5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中,一声令下,点燃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把火。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可女儿林普晴,比他更厉害。能文,能武,还能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救下全城老百姓。

英雄的家风

林则徐敢在列强面前烧鸦片,敢跟贪官污吏叫板。他自己爱写对联,家里也挂满了对联。

有一副特别有意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这话说得直白:不成器的孩子,留钱没用;成器的,留钱更没用。林则徐靠的,是教育,是规矩。信奉一个原则:培养的是人,不是享福的少爷小姐。

这套规矩,女儿们都学得扎实。尤其是二女儿林普晴。

林则徐常常跟女儿们说:“你们是我的孩子,但也是天下人的孩子。做人,心要大,肩膀要硬。”林普晴听进去了。不单心大,肩膀也够硬。

自幼聪明,五岁能诵诗,八岁能作赋,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帮着家里处理一些文书。家里来人谈政事,她站在一旁默默听。

有人开玩笑说:“小姑娘不懂事,凑什么热闹?”林则徐却摆摆手:“她听得懂。”果然,林普晴听得懂,也学得快。

19岁那年,她嫁给了表兄沈葆桢。晚清重臣,福建船政大臣,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中国近代海军就是从他手里诞生的。

夫妻俩,一个聪明,一个稳重,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但命运不会一直风平浪静,很快,一场战乱就来了。

临危不惧的守城战

1855年。那一年,林则徐已经去世五年了。林普晴和沈葆桢正驻守在江西广信(今上饶)。

这一带风平浪静的日子不多,太平军的势力一路向南,广信岌岌可危。

这一年的冬天,沈葆桢接到命令,外出筹措军饷。他走得急,连夜赶路。走前,只留了一支残破的守军守城。

林普晴送丈夫到城门,叮嘱道:“饷不可缓,城不可失。”沈葆桢点头,带兵去了。可他不知道,走后的第七天,太平军已经兵临城下。

广信城内,只有不到千人守军,粮草匮乏,武器老旧。而太平军则是一支精锐部队,兵多将广,士气如虹。

一时间,城内的百姓惊慌失措。有人打算弃城而逃,有人甚至开始抢掠。

守军中,有几个将领悄悄跑来找林普晴,说:“夫人,这城守不住了,趁早离开吧。”

她冷冷看着他们,反问:“逃出去,是死路。守住城,或许还有命。”将领们低头不语。一字一句地说:“今天,我在这儿,谁也别想走。守城的人,就是守命的人。”

她当即命人关紧城门,将全城的守军和百姓组织起来。让人修补城墙,分配粮草,训练百姓学会简单的防御。

甚至有时候,她亲自站在城头监督。面对太平军不断的攻城,毫不退缩。

更值得一提的是,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是普通的求援信,而是一封“啮血书信”。

所谓“啮血”,就是用牙齿咬破手指,以血书写。这封信送到外地官员手里时,无不感慨,连忙派出援军增援广信。

林普晴的镇定感染了全城的人。百姓从最初的恐慌,到后来主动参与守城。

有老人带头熬粥送到城头,有妇女抱着孩子织布做军用旗帜。城内一片团结。而她则站在城墙上,几乎没下过一次城头。

援军终于赶到时,广信还在林普晴的手里。太平军攻了七天七夜,没能攻破城门,最终撤退。这一次守城,不仅保住了数万百姓的性命,更让她一战成名。

夫妻联手,守护家国

消息传开后,朝廷上下都知道了这位林则徐的女儿不仅文采斐然,还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

更有人称赞她“才比丈夫,胆过须眉”。而此时的沈葆桢,也终于带着筹来的军饷赶回广信。

夫妻团聚,他听闻妻子的壮举,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若非你在,广信不保。”从此,对妻子更加尊敬,凡事都会与她商议。

两人联手,共同面对更大的挑战。太平天国的战火没有停止,江西全境依然危机重重。

林普晴与沈葆桢不仅要守住广信,还要帮助周边地区恢复秩序。

沈葆桢负责军事部署,林普晴则负责后勤与城防的完善。甚至亲自设计了一些防御工事,并筹备物资,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最让人敬佩的是她的从容与智慧。广信城中的百姓对战事充满恐惧,有人甚至质疑朝廷的力量是否足够保住他们。

林普晴组织了多场演讲,站在城头,用简短有力的话告诉百姓:“我们守住了第一仗,就能守住第二仗。只要大家团结,就没有什么是攻不破的。”

而在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战乱频发,但她始终不忘教导子女。

对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的祖父林则徐,不是为了家,而是为了国。他敢做对的事,你们也要敢做。”

这份家训影响了林家后代,甚至后来成为林普晴家族的一种传统。

夫妻俩的默契合作,让广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成为了一个坚实的屏障。

沈葆桢后来升任两江总督,成为晚清重臣,林普晴也随他辗转于各地,但影响力始终不减。

无论是城防、民生,还是家族事务,她都亲力亲为。可以说,沈葆桢的成就里,有她一半的功劳。

这段并肩作战的岁月虽显辉煌,却也充满艰辛。晚年的林普晴,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但名字和事迹,早已镌刻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里。

祠堂里的家风和传承

林则徐的祠堂,建于1905年。福建福州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个民族英雄,更承载了林氏家族的精神和传统。

林文忠公祠堂(即林则徐祠堂)占地3000多平方米,分为仪门、御碑亭、树德堂等几个部分。这里记录着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也展示着家族的荣耀和担当。

而林普晴的“啮血守城”书信,至今仍被收藏在馆内,供人瞻仰。它是林氏家风的最佳注解:忠诚、智慧、勇气,缺一不可。

每年,这里都会迎来无数游客和学者。除了缅怀林则徐,也会停留在林普晴的事迹展览前,听导游讲述守城七日七夜的事迹。

讲到精彩处,有游客忍不住发问:“一个女子,真的能做到这些?”答道:“林普晴不仅做到了,还做得比很多男人更好。”

如今,林则徐祠堂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地标,更是教育后人的课堂。

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这里都会举办大型纪念活动,重温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与此相映衬的,是林普晴守城的事迹——一个家族两代人的英雄气概,互相辉映。

林普晴之后,林氏家族依然人才辈出。林则徐的后代中,有科学家、教育家,也有普通百姓。

但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遵循林家的家训: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对得起国家。

0 阅读:0
小丁说商业

小丁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