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运河之都淮安的沿革地理之三:东汉至西晋

淮安小当家 2024-07-15 14:07:09
  (三)东汉至西晋――淮泗汇淮阴,南北立广陵

  至东汉初,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南改广陵国为广陵郡,北废泗水国并且西撤临淮郡在其故地设下邳国。这样,本同属临淮郡的淮安诸县被分开:淮阴、淮浦、盱眙属下邳国;射阳、盐渎、东阳(含富陵)属治于今扬州城北的广陵郡(图4)。

图4:东汉(公元140年的淮阴县及其附近)

  至此,从秦初最早设置的淮阴县算起,到东汉末已有近500年,然淮安境内却没有出现特别重要的聚落。前文已述,古淮安地处淮水、泗水尾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淮水是我国古“四渎”之一,古淮水在今淮安境内的走向大致是出盱眙城东北流入洪泽湖,再东北流经码头--杨庄一线,杨庄以下的废黄河也即宋元后被黄河所夺的古淮河。而泗水发源于鲁西南的沂蒙山区,东南流经徐州,徐州以下到杨庄的废黄河也即古泗水河道。而鲜为人知的是,泗水作为淮水北岸的支流,在晋代前后入淮口并不一致,我们现在所说的泗口,即古泗水入淮口在今码头镇西北,然东汉以前却是在码头西数十公里,约今泗洪县最东端的位置。泗水直到汉末才改道古淮阴县码头附近入淮,先前淮泗二水并不在淮阴汇聚,此为原因之一。二来当时黄河下游与江淮间的水运交通,除走泗水,更常用的还是西面的涡、颍水到合肥一路,因为这对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的两汉政权来讲更便捷。

  东汉末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广陵郡治先后迁至射阳和淮阴。三国时,东吴和魏大致以长江划界,但东吴的实际势力往往达到沿江北岸。于是就出现了魏和东吴南北广陵并存的局面。治于淮阴的北广陵郡最初辖淮阴、淮浦、凌县、海西四县,淮水之南基本“有地无民”,县治皆废。后曹魏越淮屯田,养精蓄锐,逐步兼领了淮南东阳等县,势力所及直至今高邮县境。

  司马氏篡权后,吴魏对峙转为吴晋对峙。不久,公元280年,西晋平吴。2年后,南广陵并入北广陵郡,“广陵太守治淮阴故城”,辖有9县:淮阴、淮浦、射阳、盐渎、广陵、海陵、高邮、舆县。而盱眙、东阳划归临淮国,凌县泗阳则属下邳国(图5)。

图5:西晋时的广陵郡

0 阅读:1

淮安小当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